被立案调查后,格力地产翻出了四年前旧账

原创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乐居财经 505959 11.4w阅读 2023-07-19 18:44

文/乐居财经  严明会 

被证监会立案调查的格力地产,又一次站到了风口浪尖。

7月13日晚间,格力地产称收到证监会下发的《立案告知书》,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行为,证监会决定对公司立案。市场在震惊的同时,也带有一些疑惑,不知格力地产因何事项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

有一条线索是,在今年财报发布后,格力地产曾收到上交所下发的信息披露监管工作函,要求格力地产说明关于存货跌价准备、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信用减值损失、商誉减值方面的问题。

格力地产的违规似乎确实与上述问题有关,6月9日,格力地产对监管函做出部分回复,而唯独未对存货跌价准备一事做出回应,彼时格力地产称,提问涉及存货项目近三年的存货减值测试情况,时间跨度长,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尚需时间。

7月17日,格力地产承认了公司确实存在2018-2021 年度未能准确估算存货的预期未来售价,而导致存货跌价准备不足的事实。

公告显示,格力地产下属的3家子公司2018-2021 年度未能准确估算存货的预期未来售价,现采用追溯重述法补提存货跌价准备。

补提跌价准备后,格力地产2018年-2021年的净利润分别减少4.42亿元、303.81万元、1.63亿元以及1886.13万元,相应调增2022年年度归母净利润6.26亿元。2018年-2021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下降至7070.87万元,5.23亿元,3.96亿元及4.42亿元,2022年公司原为亏损26.84亿元,调整后亏损收窄至20.57亿元。

五年的调整并未导致格力地产财报出现盈亏性质的改变,不过4年归母净利润合计缩水约6.27亿元,而2022年度归母净利润上调6.26亿元,似乎是将格力地产2022年亏损值摊到了前四年上。

格力地产表示,前期会计差错更正仅影响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和合并利润表,不影响合并现金流量表以及母公司财务报表的列报和披露。

根据过往财务数据,2018年格力地产资产计提的是增值95.69万元,而2019年-2022年格力地产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分别为1.07亿元、0元、1.13亿元及17.68亿元。

而调整后的情况是,5年间格力地产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应为4.41亿元、1.09亿元、1.62亿元、1.31亿元、11.41亿元。

同时在调整之下,格力地产2018年-2021年度的存货相应缩水,减少金额分别为4.41亿元、4.45亿元、6.07亿元以及6.26亿元,因而导致总资产及归母权益等资产指标的缩水相应数额。

2018年-2021年,格力地产的归母权益分别下降至77.54亿元、74.09亿元、78.15亿元、83.92亿元。

涉及存货跌价准备调整的三家企业分别上海海控保联置业有限公司、上海海控太联置业有限公司及重庆两江新区格力地产有限公司,涉及该公司上海锦云江悦项目、上海雅悦美筑项目以及重庆两江总部公园项目(P19地块)。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财报中的高额存货跌价准备现象,在地产公司中并非个案,监管层对该现象从业绩预告期就开始就持续关注。

今年年初,多家A股房企披露业绩预告后收到交易所关注函或监管函,包括华远地产、首开股份、荣盛发展、金科股份等等。监管主要关注房企计划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科目以及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而造成的非经常性损益。

至于格力地产,其已经不是第一次因为信息披露工作受到监管关注。前董事长鲁君四在2020年12月30日亦曾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2021年10月遭广东证监局出具警示函,其后更于2022年6月17日被上饶市公安局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原因则是“因涉嫌泄露内幕信息”。

此外,因鲁君四被调查,格力地产重组珠海免税的事情一直“搁浅”。去年12月末,紧闭多年的股权融资大门打开,格力地产抓住机会重启收购,拟通过增发股份支付76.31亿元,现金支付13.47亿元,收购珠海免税集团100%股权。

当前免税市场发展如火如荼,若格力地产能成功重组珠海免税集团,或可为业绩构筑一条强大的护城河。

但遗憾的是,这笔交易最终还是被格力地产自己叫停,给出的理由是财务资料过期,需花时间进行加期审计。

在经历了2022年亏损后,2023年格力地产业绩并未有太多起色。业绩预告显示,格力地产预计2023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96亿元到-2.35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减少2.91亿元到3.3亿元,同比减少303.90%到344.68%,且出现亏损。

而原因中,格力地产再次提到了公司对出现减值迹象的长期股权投资计提了资产减值准备。

相关标签:

地产K线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