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乐居财经 严明会
自3月初,杨惠妍从父亲杨国强的手中接过碧桂园控股董事会主席之位,短短两三个月时间里,碧桂园展现了诸多不一样的姿态。
土地投拓上,碧桂园开始从三四线城市调转船头主攻一二线城市;管理方向上也做出了相应改变。
这些动作似乎都在预示着,一场足够大的架构调整已经在酝酿。
而它,最终在5月的最后一天到来。
5月31日,碧桂园内部发布文件,对公司组织架构作出调整。具体而言,碧桂园控股集团拟下设地产集团、科技建筑集团两大产业集团,以及新业务事业部、创新投资事业部两大业务板块。
碧桂园方面人士透露,调整是为将强地产属性的组织架构,迭代升级为适配多元业务协调发展的新架构,更好地保障集团“一体两翼”发展战略。
在碧桂园“一体两翼”的战略构想里,房地产主营业务是主体,代管代建轻资产发展以及科技建造为第二增长曲线。
早在2018年,碧桂园成立博智林公司,开始进军机器人领域,如今在科技建造上已少有成就。其截至2023年2月,已有28 款建筑机器人投入商业化应用,服务覆盖 30个省份超600 个项目,累计应用施工面积超千万平方米。
2022年,碧桂园整合了旗下建筑子公司和原博智林旗下的总包单位,成立了科技建筑集团。
而在代管代建市场,碧桂园在布局超过七年后,也开始加大拓展力度,目前累计在管面积1300万方。代管代建的轻资产业务成为其未来重点发展的方向之一。
就在几天前,碧桂园集团党委书记、总裁莫斌,去昆明转了一圈,当即表示,将布局建设以昆明为基地、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建筑机器人制造中心,积极拓展增量业务。
2023年,似乎不仅仅是碧桂园人事新与旧的交班之年,同时也是其新旧业务战略的换挡时刻。
新格局、新架构
此次调整,碧桂园控股集团以战略管控为主线、以精益高效为原则,总部设置6个职能中心:财务资金中心、招采管理中心、人力与行政中心、品牌与社会责任中心、风控审计监察中心、数字化管理中心。
碧桂园地产集团聚焦房地产开发及代管代建业务,总部设置6个职能部门2个事业部:投资策划部、品牌营销部、运营管理部、招采管理部、财务资金部、人力行政部、海外及特区事业部、代管代建事业部。
每一场组织架构调整的背后,必然伴随着人事的变动。
在人事的安排上,莫斌任碧桂园控股集团总裁、科技建筑集团董事长;程光煜任碧桂园控股集团常务副总裁、碧桂园地产集团CEO;丁杰任碧桂园控股集团副总裁、科技建筑集团总裁。
此外,伍碧君担任控股集团总裁兼财务资金中心总经理;黎晓林担任碧桂园控股集团副总裁兼人力与行政中心总经理;杨丽兴担任控股集团副总裁兼招采管理中心总经理。
莫斌作为碧桂园“镇店”级别的明星经理人自然不必多说,他自2010年从中建五局来到碧桂园后,多得碧桂园前董事会主席杨国强的重用。碧桂园也因他带来的一系列内部奖励计划,坐上“宇宙房企”的宝座。
从不足200亿,到带领碧桂园一路发展壮大到7000亿,十多年里,莫斌可谓劳苦功高,以至于杨国强已将他看作是自己的家人。如今,莫斌兼任科技建筑集团董事长,亦可看出碧桂园对该业务的重视。
这起调整的另一大看点,是程光煜被安排在了碧桂园地产集团CEO的位置。
程光煜也是碧桂园多年的老臣。其于2007年加入碧桂园集团,并自2012年起至2014年负责监督若干地区房地产项目的整体运营管理及可持续开发。
自2014年起,程光煜开始负责集团整体营销管理。同时,负责集团整体营销管理、品牌管理、投资策划管理、产品设计管理工作,并分管风控审计监察中心及文商旅集团工作。
今年2月,身上已有碧桂园集团常务副总裁、投资策划中心总经理、品牌营销中心总经理、品牌营销公司总裁头衔的程光煜,再兼任集团大运营工作小组,集团生产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至此,程光煜已经集“营销、投资、运营、设计”等大权于一体,成为碧桂园管辖业务条线最多的高管。程此次担任碧桂园地产集团CEO,顺理成章。
变革,寻找新增长点
乐居财经查阅了解,碧桂园地产集团成立于2015年4月,由佛山市顺德区碧桂园地产有限公司改称而来,注册资本153.2亿元,董事长为杨惠妍,法定代表人为杨文杰。
股权关系上,佛山市顺德区宙华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持有碧桂园地产集团91%股权,剩下的9%则由深圳市碧桂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持有。最终由碧桂园的境外公司恒宇国际实际控制。
进一步深究发现,碧桂园地产集团的股东之一深圳碧桂科技,由顺德宙华投资持股51%,深圳贵凌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持股49%。深圳贵凌为深圳贵达全资子公司,实控人指向一家名为亮源的境外公司。
深圳贵凌、深圳贵达的法定代表人、总经理均为梁裕尤,该人士在碧桂园旗下凤凰酒店、博智林机器人公司、碧桂园农业、碧桂园商业等多家公司有任职。
目前,碧桂园地产集团对外投资企业391家,控制企业3631家。2022年,碧桂园地产集团营业收入3726.92亿元,净利润110.54亿元,归母净利润81.66亿元,总资产1.39万亿,净资产2418.13亿元。
整个集团而言,此前披露数据,碧桂园控股集团2022年实现总收入4303.7亿元,毛利为328.8亿元,公司股东应占核心净利润为26.1亿元。收入主要来自两个经营分部:房地产开发及建筑,其中97.0%的收入来自物业销售,3.0%来自建筑及其他分部。
近些年来,随着地产行业进入存量时代,如何通过打造新增长极,维持公司稳定高质量发展,成为开发商普遍面临的问题。碧桂园也不例外。
对于本轮组织架构调整,碧桂园方面表示,旨在通过科学有效的业务布局和治理模式调整,提升集团整体资源配置效率、风险把控能力和各子业务板块对市场机遇的快速反应能力,有利于稳住地产基本盘的同时,支持科建等战略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稳步实现集团新战略目标。
在今年3月业绩会上,总裁莫斌在谈到多元化时也表示,未来碧桂园还是会坚持“一体两翼”,房地产主营业务是主体,代管代建轻资产发展,同时将科技建造作为增长的第二曲线。
事实上,三月初交班以来,碧桂园在杨惠妍的带领下已经展现不少新变化。地产仍处于下行阶段,一二线城市成为房企投资的首选,碧桂园也借机调转投拓方向。
管理层此前表示,布局要从原先偏重三四线布局,转向一二线和三四线“五五开”的布局。此后碧桂园在北京、南京、成都、杭州、合肥、上海等地的土拍中频频现身,并拿下核心一二线城市多宗土地。
为了应对这些变化,3月以来,碧桂园已经开启了一轮组织架构的变革,其按照“优秀区域总裁管区域”的原则,决定实施区域总裁兼任方案,将原有58个区域总减少至29个。
此举能最大化发挥优秀管理者能力优势的同时,兼顾管理团队的稳定性及属地市场的深耕延续性。
杨惠妍在内部管理上热衷于“圆桌式管理”,4月7日,她在接任碧桂园董事局主席后的首次月度管理会上提到,希望和核心管理团队能够以圆桌会议的形式坐下,以平等的姿态去探讨问题。
在她看来,新形势下,企业要发展壮大,必须上下团结一心。但被动执行、自上而下的刚性管理可能会造成对潜能的压制、效能低下的状态。
而“圆桌式管理”能消除管理层级,建立人人管理、人人平等的管理形态,强调基于岗位职责的全员参与和全员管理,通过强化协作和沟通,激发每一个人的活力和创造力。
相关标签:
地产K线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