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乐居财经 杨宏彬
“骆驼可以在最艰难的环境中走最长的路,狮子猎豹短时间的爆发力惊人,但在恶劣的环境下缺乏持续生存的能力”。
王晓松认为,新城是一只能穿越艰难险阻的骆驼。去年年末,新城控股官微里发布的新年致辞主题,是“2023年凝心聚力,携手驼行”。
去年房地产市场剧烈的变化,让新城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冲击。不过,正如王晓松所言,新城有着在恶劣环境下生存的能力。其已经挺过了最黑暗的时期,沐浴在政策暖风之下。
3月13日晚,新城控股(601155.SH)发布公告称,拟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预案,预计发行数量不超过约6.77亿股,即低于公司发行前总股本的30%,预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80亿元。
募集资金的用途,跟大多数定增的房企一样,指向了保交楼。公告显示,新城控股募集资金净额将全部用于温州新城瓯江湾项目、东营项目、重庆大足项目、泰安新泰项目、宿迁泗洪项目、大同云冈项目6个项目的建设,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自去年11月房企股权融资重启以来,已累计超30家房企筹划股权再融资,截至目前,A股市场已有超过14家房企发布再融资预案,预计融资合计573.16亿元,加上此次新城控股拟募集的80亿元,融资总额超600亿元。
保交项目销售超百亿
在万科股东会上,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祝九胜用一个泡茶的例子,阐明了A股和H股增发资金用途的区别,“A股只能用于保交付,用于现有的开发建设,H股拿的资金可以60%置换原有的借款和债务性的安排,剩下40%用于补充流动性。”
具体来看,新城控股本次拟募集的80亿资金中,将有56亿元投向项目建设,占募集资金的70%;剩下24亿元用来补充流动资金。
其中,东营项目是计划使用募集资金最多的项目,达14.5亿元,该项目位于东营市东营区,属城市中部新区板块,项目总投资24.71亿元,募集资金占比总投资近60%。其次是大足项目,计划投入募集资金14亿元,该项目总投资22.44亿元,募集资金占比总投资超62%。
其余4个项目计划投入的募集资金则是在5.5亿元-7.5亿元之间。公告显示,这6个项目均已开启预售且开工,将在今年内不同时间开始分批交付。
根据新城控股的预计,6个项目的销售额合计可达158.12亿元,最终实现的净利润约为6.37亿元。一个可以参考的数据是,前段时间新城发布2022年业绩预告,净利润最低为6.30亿元。
利用募集资金保住了这6个项目的交付,或将为新城控股今年的财报添一些光彩。
补充流动资金方面,新城控股披露,2019年、2020年、2021年及2022年9月30日,公司合并口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86.6%、84.73%、81.82%和81.36%。
新城表示,通过本次发行,能一定程度提高公司净资产规模,降低公司资产负债率,优化资本结构。
增发的时机
早在去年12月,王晓松手下的另一个地产平台,新城控股的母公司新城发展,就完成了股权融资,配售5.6亿股股份,拟募资19.6亿港元。
两次都是在股权融资开放后的融资,但时机却截然不同。
2022年12月12日,新城发展发布公告称,拟向不少于六名买方按每股3.50港元的配售价配售5.6亿股股份,募资19.6亿港元。销售股份占扩大后已发行股本约7.93%。
在配股之前,新城发展刚刚经历了一波大涨。在11月1日时,新城股价还处于低估,仅为1.34港元/股,而到11月29日,盘中已经最高冲至4.2港元。以3.5港元的价格配售,都远超11月初股价。
而新城控股宣布增发前,股价已经6连跌。而事实上,自春节以后,新城控股的股价总体呈下行趋势。低位增发,意味着发行股数增加。不过新城控股表示,并不会影响公司实际控制人变化。
新城控股股价的波动,一方面是受到人事变化的影响。2月份,新城控股联席总裁曲德君先是失联,而后离职。1月份,新城控股总裁梁志诚刚刚辞职。
王晓松、曲德君与梁志诚被称为新城控股“铁三角”,两人的突然离去引发市场对新城控股经营的担忧。
另一方面,新城控股2022年的业绩表现也对股价有所影响。克而瑞2022年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榜显示,新城控股全年销售额1160.49亿元同比降50.36% ,滑至销售榜第19位。累计合同销售面积约1191.52万平方米,下降49.40%。
业绩预告显示,新城控股2022年归母净利预计6.3亿至37.79亿,同比下降70%至95%;扣非净利5.12亿至30.73亿,同比下降70%-95%。
王晓松表示,2022年以来公司因为信用压力和销售低迷,未在公开市场拿地,伴随公司信用转好及后续房地产市场逐步复苏,公司将重新开始拿地或采用轻资产代建,房地产开发业务有望回归正轨。
地产销售虽不如意,但新城控股在轻资产运营有所收获。2022年,新城控股商业运营总收入首次破百亿,总计达到100.06亿元,同比增长15.8%。商场出租率维持在96.0%的较高水平,经营状况持续稳定。
相关标签:
地产K线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