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偿债,这家千亿房企破釜沉舟

原创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乐居财经 杨宏彬 9.8w阅读 2023-03-02 18:25

  文/乐居财经 杨宏彬

  2013年11月8日,对于旭辉而言,这是个值得庆祝的日子。

  这一天,上海虹桥商务区核心区土地出让圆满收官,旭安香港有限公司以21.44亿元底价竞得闵行区虹桥商务区核心区北片区02、04号地块,这是当时该区域最后的两幅地块。

  旭安香港,是旭辉在香港的项目公司。成功摘得地块,意味着旭辉成功搭上了去往虹桥商务区核心区的“末班车”。

  上海这样寸土寸金的城市,向来是开发商的必争之地,更何况是虹桥商务核心区。最早拍得该区域土地的房企,是香港瑞安,土地出让时间是2010年。此后3年时间里,上海虹桥商务区核心区共出让了土地27幅,总出让面积为131.4万平,总成交金额433.34亿元。

  虹桥商务区的土地,重“商务”而轻“住宅”。当时出让的27幅土地里,只有4幅含有住宅性质。旭辉摘得土地后,和好友恒基联手在上面建成了商办:“上海恒基旭辉中心”,自家总部,也落地于此。

  不过,在爆发流动性危机后,这处商办成为了旭辉的偿债筹码。3月1日,市场消息称,旭辉正出售其位于虹桥的标志性项目——恒基旭辉中心的两栋大楼,其中一栋为旭辉集团总部。

  两栋大楼的建筑面积分别为1.6万方及1.1万方,售价合计14.3亿元,不过目前仅为公开价格,仍有谈价空间。旭辉此举被市场解读筹资偿债。

  卖掉总部大楼

  旭安香港在拍下了虹桥商务区核心区北片区的这两幅地块后,便迅速成立了项目公司,上海旭弘置业有限公司(下称“上海旭弘”),而在上海恒基旭辉中心的介绍里,上海旭弘是他的开发商。

  同时资料显示,上海恒基旭辉中心是由旭辉联手恒基打造的明星项目,占地面积约8.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超24万平方米,涵盖住宅、办公及商业三种业态。从资料可判断,旭辉本次卖掉的仅仅是上海恒基旭辉中心的部分项目。

  至于旭辉正式搬进上海恒基旭辉中心,是在2017年,当时的旭辉销售额刚过600亿。彼时林中进行乔迁致辞,“岁月不居,天道酬勤。我们经历了坎坷、挫折和逆境,经历了拼搏、荣耀与喝彩。以客户为中心,用产品、服务和管理,赢得了市场的尊重。”

  至于旭辉是否会搬离上海,目前并没有官方的消息。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上海恒基旭辉中心的开发公司,上海旭弘曾在近年两次出现注册资金的大幅变化。企查查显示,上海旭弘成立于2013年12月20日,目前注册资金3540万美元。

  而在2020年8月之前,上海旭弘的注册资金高达2.2亿美元,当月5号减少至了1.2亿美元。2021年4月27日,上海旭弘注册资金再度下降,仅为2000万美元。直到去年3月,才回升至3540万美元。

  在注册资本回升的这一天,上海旭弘出现了股权变动。

  原本的上海旭弘,由旭安香港100%持有。而2022年3月4日,旭安香港在上海旭弘的持股降至了56.4972%,新增股东中光发展置业(上海)有限公司以及上海旭辉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分别持股21.7514%。两者中,后者为旭辉子公司。

  而中光发展(上海),其唯一股东是港资企业香港中光发展有限公司。据查,中光发展(上海)是恒基旗下公司。

  多方式筹资偿债

  近期以来卖掉商办的房企,并不止旭辉一家。据消息称,近日中骏在虹桥的中骏广场也有多栋物业在售,总报价约25亿。

  2月21日,招商蛇口将深圳市商航置业有限公司摆上货架,挂牌底价15.14亿元。经查询,该公司持有太子湾DY03-03地块,计划建成写字楼,但目前未动工。

  而去年11月,富力以7亿元出售了虹桥富力中心的一栋楼。10月,远洋集团也公布以2.33亿元出售中国人寿金融中心(北京)国际甲级写字楼项目公司的10%股权。

  作为投资性物业的写字楼,成为了房企求生路上的“弃子”。

  旭辉作为曾经民营房企的优秀代表,其化债进度颇受关注。此次将大楼摆上货架,又是其筹集资金的重要手段。

  自救的同时,旭辉也受到来自外界的援手。2月8日,旭辉集团与中国东方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根据合作协议,双方将主动把握当前房地产金融领域风险化解政策窗口期及市场机遇,全面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促进金融与房地产正常循环。东方资产将发挥自身优势,在资产处置、资产盘活、项目并购重组、综合金融服务等领域提供专业服务。

  三支箭的助力之下,旭辉获得了多家银行的数百亿授信额度,同时也传出其将发行中债增全额担保中票的消息。

  2022年全年,旭辉于49城145个项目交付超9万套新房,其中超1.8万套提前交付。2023年1-2月,旭辉在全国交付新房近万套。虽然流动性压力尚存,但旭辉还是稳住了经营与交付。若融资端可有所突破,其债务的化解或可更进一步。

相关标签:

地产K线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