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乐居财经 杨宏彬
贵州仁怀,是一片“被酒神亲吻过的土地”。
西汉时期,汉武帝使臣唐蒙出使南越途中,尝到了鳛部酿的枸酱酒,后将此酒献与刘彻。刘彻饮后,大赞“甘美之”,将之御封为"皇宴古酿"。
鳛部,是今天的仁怀;被汉武帝连连称赞的枸酱酒,是今天酱香白酒的雏形。仁怀在酿酒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被誉为“世界酱香型白酒主产区”。更有甚者称,离开仁怀,是造不出好的酱酒的。
正因如此,仁怀也经常受到大佬的光顾,有入局酱酒想法的,都会先到怀仁走访。近日便有传闻称,地产巨头碧桂园于2022年底拜访多家仁怀当地酒厂,并洽谈股权合作事宜。
传闻尚未得到证实,但碧桂园已有酒业关联公司成立。2022年12月6日,贵州顺朋酒业有限公司在仁怀市注册,注册资本为3250万。公司间接由周凤婵100%持有。
股权结构中虽未出现碧桂园,但顺朋酒业确与碧桂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首先,顺朋酒业的注册地为仁怀市盐津街道碧桂园·天玺;其次,顺朋酒业的法人、执行董事兼总经理李思龙,是碧桂园创投董事总经理。
顺朋酒业下设一子公司与其同日成立,名为贵州顺朋酒业销售有限公司,或为负责酒品销售,该公司法人及执行董事同样为李思龙。
对此事,碧桂园回应,“顺朋”是碧桂园核心联盟企业,业务覆盖酒类营销、战略咨询等企业服务。碧桂园创投是“顺朋”项目的财务、战略咨询顾问,深度参与了该创业企业的孵化。但对于“正式入局酱酒”这一说法,碧桂园给予否认。
多次涉酒
截至目前,碧桂园官方并未发布有关顺朋酒业以及涉足酒水行业的相关消息,顺朋酒业与碧桂园之间的关联度也颇为“隐秘”,故有猜测认为碧桂园对于布局酒水业务仍较谨慎。
不过,据相关媒体报道,碧桂园希望通过股权合作的方式直接入局,其未来规划是通过碧桂园物业公司来主导产品销售。
在此之前,碧桂园已多次涉足酒业,通过投资的形式。2021年6月9日,名酒品牌运营服务商宝酝集团对外宣布,已完成逾6亿元的A轮融资,该轮融资由碧桂园创投领投,源一资本以及老股东经纬中国、日初资本跟投。
碧桂园创投董事总经理李思龙表示,跟其他许多消费品一样,白酒行业也在升级,人们越来越追求“少喝酒、喝好酒”,从而带来香型转换、渠道下沉、小酒化等结构性机会。
资料显示,宝酝集团创立于2020年5月9日,从名酒和酱酒品类切入,提供品牌产品专业运营服务。在名酒整合运营之外,宝酝集团同时构建了自有品牌矩阵,推出了自有高端酱酒品牌“宝酝酒”,以及战略酱酒品牌“甲等大奖章”,后者包括特1号、老酱、一九一五、铂金倍、大金杯等五个系列产品。
2021年9月18日,碧桂园创投旗下公司佛山市南海区汇碧一号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投资贝瑞甜心,布局果酒行业。贝瑞甜心是上海格英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旗下果酒品牌,2020年上市,主要提供贝瑞甜心荔枝纯发酵水果酒、微醺低度女士甜酒、洋酒等产品。
2021年2月,碧桂园服务重庆区域则是与江记酒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江记酒庄旗下的江记高粱酒等品牌正式入驻碧桂园凤凰会、碧乐淘服务平台。而在上一年,碧桂园服务已经和竹叶青酒达成合作,碧桂园服务总裁李长江的首场直播带货清单里就有竹叶青酒。
酒香引人
地产大佬好酒者众多,融创孙宏斌、“复兴系”郭广昌、绿地集团董事长张玉良等都有涉酒举动。
2021年7月,壹玖壹玖酒类平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1919”)披露股票定向发行说明书,拟向天津润泽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下称“润泽物业”)定向发行股票募集资金不超过2亿元。后者背后,正是孙宏斌和融创。
据了解,1919为酒类流通领域独角兽,主营业务为酒类零售业务与酒类供应链管理服务。除了孙宏斌和融创外,阿里也在其股东之列,以28.57%的持股位居第二。
而在当年5月,仁怀市人民政府与融创中国、环球佳酿酒业集团举行酱香型白酒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孙宏斌也亮相当地,表示,“融创将携手环球佳酿,提升仁怀当地产业配套能力,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中国巴菲特郭广昌与酒的故事则更多。2017年,复星集团以66.17亿港元接盘青岛啤酒日本股东朝日集团出售的17.99%股份,坐上第二大股东的位置。3年后,郭广昌先“饮”金徽,再揽舍得,接连拿下两大白酒企业控股权,称复兴系“初步完成白酒产业赛道布局”。
绿地则是在2018年与泸州市政府共同组建泸州绿地酒业有限责任公司。之后,绿地酒业整合多家规模酒厂及酒类品牌商标,并借助绿地品牌背书、四川泸州当地酿酒资源,发力酒水市场。
不过,地产大佬涉酒似乎已成“过去式”。2022年以来,郭广昌卖“药”又卖“酒”。青岛啤酒已经全部清仓,金徽酒大股东的位置也拱手相让,并称日后将继续减持。
曾经要与茅台、五粮液、洋河等分庭抗礼的绿地酒业,产品却至今难寻踪影。据知情人士透露,发展至今,绿地酒业员工数量也在50人以下,年销售规模不到一亿元,且大部分用于绿地控股内部招待。此外,还存在基酒外购、团队难稳、资金积压等问题。
酒业利润可观,白酒尤为突出。地产大佬不免想从中分一杯羹。不过在地产遇难的当下,有余力的房企已是不多了。
相关标签:
地产K线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