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晚,鱼跃医疗(002223)发布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
在疫情后市场需求调整、行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公司交出了一份营收净利双降的成绩单,但也透露出新兴业务与海外市场的增长潜力。
营收净利双降,业务板块分化显著
2024年,鱼跃医疗实现营业收入75.66亿元,同比下降5.09%;归母净利润18.06亿元,同比下滑24.63%,扣非净利润同比降幅亦达24.12%。
《财中社》注意到,公司核心业务表现分化:呼吸治疗解决方案板块受2023年高基数及社会公共需求回落影响,营收同比大幅下滑22.42%至25.97亿元;而血糖管理及POCT解决方案板块营收同比增长40.20%至10.30亿元,成为最大增长点。
此外,急救解决方案及其他业务板块增长34.05%,海外市场收入同比增长30.42%至9.49亿元,内销收入则下滑8.58%,不过整体仍然是内销占据八成以上的份额。
费用端的压力不容忽视。2024年,公司销售费用同比激增25.13%至13.61亿元,主要因市场推广投入增加;研发费用同比增长8.39%至5.47亿元,占营收比重7.23%,较上年增长0.9个百分点,技术转化效率仍需观察。
现金流方面,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同比下降14.61%至18.16亿元,投资活动净现金流由正转负,主要因结构性存款到期收回减少,而筹资活动净流出同比扩大63.74%,反映债务偿还压力。2025年一季度资产负债率较上年末增长0.31个百分点至19.43%。
一季度营收回暖,但盈利质量隐忧浮现
2025年一季度,公司营收24.36亿元,同比增长9.17%,环比增长58.38%,显示市场需求逐步恢复;但归母净利润6.25亿元,同比下降5.26%,扣非净利润降幅扩大至6.91%。
盈利质量下滑与费用攀升直接相关。
一季度,公司销售费用同比大增32.67%至3.63亿元,研发费用增长25.61%至1.56亿元。此外,应收账款同比激增55.78%至11.14亿元,回款风险需警惕。
尽管2025年一季度销售毛利率同比微增0.36个百分点至50.30%,但净利率同比下降4个百分点至25.58%,反映成本管控与费用优化亟待加强。值得关注的是,公司一季度资产处置收益跌1513.69%,而投资收益大增189.50%,非经常性损益波动对利润结构的影响凸显。
挑战与机遇同在
鱼跃医疗当前面临多重挑战:其一,传统业务增长乏力,呼吸治疗板块占比仍达34.33%,其需求波动对公司业绩影响显著;其二,市场竞争加剧,外资品牌向中低端渗透,叠加国内企业价格战致使毛利率承压,2024年主营业务收入毛利率下降1.3个百分点,呼吸治疗板块下滑3.29个百分点;其三,商誉规模达10.84亿元,账面价值较高,占资产总额6.93%,外延并购整合风险仍需防范。
技术突破与全球化布局或为未来增长引擎。公司加码研发,同步推进急救产品的海外布局,近期Y|YA系列产品已顺利获得欧盟 MDR认证,打开欧洲AED市场空间。海外收入占比提升至12.5%,且在欧洲、南美等地加速属地化运营,多项海外注册证落地为后续增长奠定基础。
尽管业绩承压,公司分红力度不减,2024年拟每10股派4元,全年分红8.02亿元,占净利润44.4%。值得注意的是,实控人吴光明和吴群通过大股东鱼跃科技合计持有24.54%的股份,叠加个人分别持有的10.32%和7.72%,父子二人累计持股42.58%。也就是说,通过分红,二人合计获得3.41亿元。
机构持仓方面,2024年末机构持股比例占总股本45.76%,较2023年下滑3.44个百分点。
鱼跃医疗的2024年财报折射出医疗器械行业转型期的阵痛:传统业务受周期波动冲击,新兴赛道尚处培育阶段。尽管一季度营收回暖,但盈利质量改善仍需依赖费用管控与研发转化效率提升。
在AI医疗、全球化、老龄化趋势下,公司能否凭借技术壁垒与市场布局实现二次增长,仍需时间检验。对于投资者而言,短期业绩波动与长期价值之间的平衡,将是决策的关键。
来源:财中社
来源:财中社
相关标签:
Ai滚动快讯重要提示: 以上内容由AI根据公开数据自动生成,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如不希望您的内容在本站出现,可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要求撤下。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平台公开传播使用本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