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热点行业周蓄势待发,科创100指数ETF(588030)触底反弹涨近1%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有连云 5753阅读 2025-04-28 11:52

截至2025年4月28日 10:49,上证科创板100指数(000698)上涨0.84%,成分股博瑞医药(688166)上涨9.51%,派能科技(688063)上涨5.94%,荣昌生物(688331)上涨5.94%,翱捷科技(688220)上涨5.57%,芯动联科(688582)上涨5.49%。科创100指数ETF(588030)上涨0.63%,最新价报0.96元。拉长时间看,截至2025年4月25日,科创100指数ETF近1周累计上涨0.85%,涨幅排名可比基金3/10。

流动性方面,科创100指数ETF盘中换手1.56%,成交9542.30万元。拉长时间看,截至4月25日,科创100指数ETF近1年日均成交4.54亿元,居可比基金第一。

消息面上,4月25日政治局会议召开,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此外,科创板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专设“科创热点行业周”,将于4月28日至5月9日举行。“科创热点行业周”将发挥科创板产业集聚优势,在半导体设备、人工智能及软件、低空经济、机器人、智能消费、创新药、新能源等市场关注度较高的细分行业依次举办集体业绩说明会。

中银国际指出,本次政治局会议后,市场短期政策预期或迎来阶段性落地,市场短期上行动能趋缓但下行风险可控。我们在周报《政策窗口期交易内需及自主可控》中提到,政策发力方向确定但时点可能需要等待。当前较低的估值水平和较为有利的一季度基本面数据支撑市场不会出现较大的下行风险,但后续趋势的形成依然有赖于政策释放或者基本面修复的预期更为明朗化。中期来看,中国资产依然具备相对优势,主要源于当前国内充足的政策空间及具备较强吸引力的A股估值。短期来看,A股或进入震荡修整期。政策预期落地、资金支撑趋缓、关税不确定性持续扰动、内需预期短期难有进一步修复。配置方向上,内需与自主可控仍是当前配置两大主线。关税不确定性消化至市场预期企稳后,盈利因子有望重新主导市场,市场有望重回成长风格,AI产业链有望重回主线。

科创100指数ETF紧密跟踪上证科创板100指数,上证科创板100指数从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中选取市值中等且流动性较好的100只证券作为样本。上证科创板100指数与上证科创板50成份指数共同构成上证科创板规模指数系列,反映科创板市场不同市值规模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

规模方面,科创100指数ETF近1周规模增长8828.09万元,实现显著增长,新增规模位居可比基金2/10。

份额方面,科创100指数ETF近1周份额增长1.98亿份,实现显著增长,新增份额位居可比基金2/10。

资金流入方面,科创100指数ETF最新资金净流入2.03亿元。拉长时间看,近5个交易日内,合计“吸金”1.54亿元。

数据显示,杠杆资金持续布局中。科创100指数ETF前一交易日融资净买额达488.88万元,最新融资余额达2.91亿元。

截至4月25日,科创100指数ETF近1年净值上涨22.37%。从收益能力看,截至2025年4月25日,科创100指数ETF自成立以来,最高单月回报为27.67%,最长连涨月数为3个月,最长连涨涨幅为37.87%,上涨月份平均收益率为8.75%。截至2025年4月25日,科创100指数ETF近1年超越基准年化收益为0.70%。

截至2025年4月25日,科创100指数ETF近1年夏普比率为1.10。

回撤方面,截至2025年4月25日,科创100指数ETF今年以来相对基准回撤0.20%。

费率方面,科创100指数ETF管理费率为0.15%,托管费率为0.05%,费率在可比基金中最低。

跟踪精度方面,截至2025年4月25日,科创100指数ETF近半年跟踪误差为0.017%,在可比基金中跟踪精度较高。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3月31日,上证科创板100指数(000698)前十大权重股分别为恒玄科技(688608)、百济神州(688235)、睿创微纳(688002)、翱捷科技(688220)、泽璟制药(688266)、绿的谐波(688017)、铂力特(688333)、芯源微(688037)、国盾量子(688027)、乐鑫科技(688018),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23.76%。

(文中个股仅作示例,不构成实际投资建议。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科创100指数ETF(588030),场外联接(博时上证科创板100ETF联接A:019857;博时上证科创板100ETF联接C:019858;博时上证科创板100ETF联接E:023990)。

以上产品风险等级为:中高 (此为管理人评级,具体销售以各代销机构评级为准)

来源:有连云

相关标签:

股市行情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