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可月月评估分红”的港股红利ETF基金(513820)又带上了“XD”前缀,这是除息的标志,月底(4月30日)即可收息。盘中,港股红利ETF基金(513820)震荡上行,当前涨超1%。
据统计,港股红利ETF基金(513820)连续第10个月发布分红公告,本次分红每10份派0.01元,纳入此次分红在内,港股红利ETF基金(513820)每10份已累计分红0.29元,
分红到账日均为每个月月底!
高股息支撑高频分红,港股红利ETF基金(513820)标的指数股息率达8.16%,领先市场主流红利指数。
回到港股红利ETF基金(513820)成分股行情来看,越秀地产大涨4%,三桶油全线飘红,航运股涨幅居前,太平洋航运、中远海控等涨超2%,银行股、三大运营商走势分化。
消息面上,今日(4月25日)央行将以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开展6000亿元MLF操作,期限为1年期。据了解,本月有1000亿元MLF到期,此次操作实现净投放5000亿元,为连续第二个月加量续作。
银河证券表示,3月MLF的续作时隔一年重回净投放,当月买断式逆回购同样实现净投放,这是重要的政策信号,代表流动性已掠过最紧张时刻,是货币重启宽松的序曲。当下的货币政策就像站在十字路口,二季度将逐步完成切换,走向实质性宽松。25-50BP降准很有可能在4月政治局会议前后落地,20BP左右的降息也可能在5月或者6月到来。(来源于中国银河20250421《【中国银河宏观】离降准降息还有多远?》)
南向资金持续抢筹港股,哑铃策略“科技+红利”为主要配置方向。当前港股红利资产配置价值突出:
当前来看,货币政策定调“适度宽松”,长期低利率环境下,港股红利ETF基金(513820)指数股息率超8%,具备高性价!叠加关税风暴催化,避险资产需求增长,高股息增厚资产安全垫,港股红利或为底仓资产优选。
日历效应来看,4月份处财报季叠加政策真空期,资金避险环境下红利风格或受益,特别地,港股红利ETF基金(513820)标的指数4-5月超额收益明显。
【全球贸易格局新常态叠加低利率环境,长线资金红利资产配置需求提振】
华泰证券表示,高股息配置逻辑边际走强,除了日历效应外,原因还在于:1)海外扰动再起。海外关税引发全球风险资金risk off,避险情绪推动下部分资金涌向高股息板块;向后看,4月初对关税迎来关键时点,彼时资金或也有避险需求。2)此外,确定性长线资金流入、高配置性价比(以港股通高股息指数股息率与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差值衡量)等优势仍在。(来源于华泰证券20250326《月论高股息系列:配置逻辑边际好转》)
【日历效应:港股红利ETF基金(513820)标的指数4-5月超额收益明显】
长江证券认为,历史规律看,不论是A股红利还是港股红利,在4月份超额收益均较为明显。统计2022-2024年红利风格表现较强区间的A股红利和港股红利月度表现,发现红利风格有一定的季节效应,在1月、4月、8月以及12月超额收益较为明显。
具体到指数层面,港股红利ETF基金(513820)标的指数港股通高股息超额表现整体更优,特别在4-7月。
资料来源:长江证券研究所。图中收益率为202-2024年三年均值,其中红利指数和中证红利的超额收益为相对万得金A的超额收益;港股通高股息全收益的超额收益为相对恒生指数的超额收益。
长江证券表示,行业表现看,A股红利4月份国有行、水电和高速公路表现较好,港股红利中油气石化、煤炭、电力和电信服务(运营商)均表现较好。红利的季节性或与险资保费季节性流入以及A股的季节效应有关。历史看,4月份处财报季叠加政策真空期,资金避险环境下红利风格或受益。(来源于长江证券20250425《价值策略周报:红利的季节效应》)
买红利,更多“聪明投资者”选择“月月评估分红”的港股红利ETF基金(513820):
高股息率:标的指数股息率同类领先,最新股息率达8.16%,居所有主流红利类指数前列。
2、估值“比价优势”凸显:港股估值相比于A股更低,安全边际更加充分。
3、稳定可预期的高水平分红:全市场首只“每月分红评估”的港股红利类ETF,一年可最多分红12次。自2024年7月以来,已连续10月分红,纳入此次分红在内,港股红利ETF基金(513820)每10份已累计分红0.29元。
4、行业平衡、成份股聚焦:行业分布均衡,成份股30只,聚焦优质高股息龙头。
宏观环境存在不确定性和低利率背景下,跟随长期资金寻求配置线索,不妨关注“月月评估分红”的港股红利ETF基金(513820),股息收益相对确定,安全边际更充分,两融标的,玩法升级!更有联接基金(A:501305;C:501306)方便场外投资者7*24申赎、定投。
来源:有连云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