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权财富基金去年投资活跃度较过去5年均值翻倍。
本文为IPO早知道原创
作者|罗宾
据IPO早知道消息,4月23日,贝恩公司发布了《2025年中国私募股权市场报告》。在超大额投资交易(单笔超10亿美元)数量增长的推动下,2024年投资交易总额较上年小幅回升7%,达到470亿美元。
报告显示,在宏观经济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下,控股型投资的表现持续坚挺,其平均交易额大幅增长。从交易量来看,成长型投资继续主导私募股权投资市场,但控股型投资对价值创造的推动作用进一步提升,占投资交易总额的比重达到29%,创下历史新高。
贝恩公司全球合伙人、大中华区私募基金业务主席周浩表示:“私募基金从传统成长型投资向控股型投资的战略转向,受到了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经济增长放缓,促使基金转向;私募基金持有公司的数量增多,带来了更多控股型投资机会;创始人更注重专业管理和业务规模,因此对控股型投资持更开放的态度。这一转向是否会延续,将是未来值得关注的重要趋势。”
美元基金和人民币基金的投资策略看,美元基金更倾向于医疗、服务、零售等传统赛道。人民币基金则在半导体、新能源汽车等国家战略产业投资活跃。
报告显示,政府背景投资机构(主权财富基金)在2024年的投资活跃度较过去五年(2018-2023年)均值翻了一倍。全球基金的投资活跃度则大幅下降,仅占2024年投资交易总额的~6%,远低于过去五年均值~24%。国内基金在投资交易总额中的占比也略有下滑,主要是因为美元基金投资有所减少,但人民币配置依然保持稳定。
2024年,受IPO市场低迷的影响,退出交易进一步下滑。退出渠道收窄与回报波动叠加,导致退出难度显著增加。聚焦大中华区的私募基金募资额仍然处于较低水平,且募集资金向头部基金聚集。前十大基金公司的募资额占比从2020年的30%跃升至2024年的70%。过往投资回报更好、更稳定的优质头部基金,其历史表现和运营专长更具募资吸引力。
同时,下一轮大规模募资可能会延续到2026年-2029年时间段开启,募资形势依然较严峻。
周浩表示,为应对宏观不确定性等因素带来的退出压力,针对优质但当前估值不理想的被投企业,一些基金将部分股权退出并将剩余股权转入新一期基金,以实现部分收益兑现。
从投资风格看,基金正在转向青睐现金流稳定、基本面稳固的资产。从行业角度看相对抗压的投资领域,中国当前宏观环境以拉动消费以及技术升级和国产替代为主导,因此很多大额交易产生于消费与零售领域。周浩表示:“消费与零售赛道有长期创造稳定现金流的能力,并且目前估值合理,这些行业的投资交易活跃度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
周浩还指出,在企业估值普遍经历下滑趋于合理后,由于基金关注焦点正在走向2亿至4亿美元以上的较大规模控股型交易,对投资人来说,更大的挑战在于如何找到投后增值的手段与投资主题,以在退出时实现高于市场平均的回报。
另外,贝恩公司全球合伙人、大中华区兼并收购业务主席郑思远还表示,在经营环境承压的情况下,私募基金纷纷寻求新的策略打法。除了从成长型投资转向控股型投资,私募基金也在探索更多跨境和平台型投资。但是,这一转变需要构建全新的能力体系来支持。
本文来源:IPO早知道
来源:IPO早知道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