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瑞财经 程孟瑶
ChatGPT火热,AI大模型的应用,人形机器人正向真实人类“演化”。
2015年10月,谷歌AlphaGo以5:0战胜欧洲围棋冠军二段樊麾,带动的这波AI浪潮,到2025年,在AI的赋能下,人形机器人已经进入了智能化发展阶段,机器人有了更加智能化的感知、交互和决策能力。
2025年蛇年春晚节目16台BOT的“奶奶步伐”大火出圈。刚刚落幕的机器人“半马”赛又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现实中,人形机器人到底发展到了什么水平?
不可否认的是,人形机器人产业化不断加速,理论上已经能够应用在工业制造、智慧物流、家庭服务等领域,但技术、成本等因素的限制下,离大规模商业化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人形机器人产业化不断加速,但商业化路径却未走通。
这一点,从“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优必选(09880.HK)上市第一个完整财年,披露的业绩中也能窥知一二。
在人形机器人赛道上,优必选曾占据市场领先地位,但眼下却经历着亏损困境,收入增速明显放缓,股东离场,还要直面贸易战和价格战的冲击。
面对连续业绩亏损,资本市场用脚投票,优必选目前股价较历史盘中最高价328港元股大跌近80%,市值蒸发逾1000亿港元。
01
业绩连亏
优必选从事智能服务机器人及智能服务机器人解决方案的设计、生产、商业化、销售及营销以及研发,在宇树科技彻底凭《秧BOT》彻底出圈之前,优必选在人形机器人领域风头无两,研发的机器人曾4次亮相春晚。
但2021年最后一次亮相春晚之后,其表现似乎不再惊艳,反而是当时一同登台的宇树科技,凭借其独特的技术优势和市场定位,逐渐在机器人行业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如何走通商业化路径是摆在优必选眼前最大的难题。2024年财报显示,优必选2024年实现营收13.05亿元,同比增长23.7%,创下近五年最大增幅;毛利3.74亿元,同比增长12.4%,营收、毛利双增背后,是净利润连续五年的亏损。
wind数据显示,2020年-2024年,净利润率分别为-95%、-113%、-97%、-117%、-86%,2024年亏损11.60亿元,尽管相比2023年12.65亿元的亏损额有所收窄,但超10亿元的亏损,还是存在市场隐忧,其门面业务人形机器人面临商业化路径的不确定性。
细分来看,往年曾作为收入主力的物流智能机器人及智能机器人解決方案、教育智能机器人及智能机器人解決方案失速,年度涨幅分别为-17.5%和4.6%,占收入比例从36.9%和32.9%下降为24.7%和27.8%。
消费级机器人及其他硬件设备,创收4.77亿元,同比大增88.1%;占收入比例36.5%,成为第一大营收项目。
而作为公司门面的人形智能机器人业务表现远未达到市场预期。其所属的其他行业定制智能机器人及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营收虽大增126.1%,占比却只有10.8%,未能挑起营收大梁。据悉,2024年全年,优必选仅交付10台人形机器人,收入约为3500万元,占总收入的2.7%。与公司宣传中所描绘的产业化落地蓝图相去甚远。
近期优必选的业绩会上,创始人、董事会主席兼CEO周剑抛出了2025年计划,今年优必选的目标是生产约1000台人形机器人(不包含情感陪护人形机器人)。
优必选的资金状态也亟需关注。2020年-2023年,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分别为-6.03亿元、-6.81亿元、-5.43亿元、-10亿元,持续流出。
此外,中美关税战升级,突如其来的高额关税也是优必选必须面临的难题。数据显示,2024年优必选的海外营收为4.28亿元,同比增长85.5%,占比32.78%,但因为毛利率较低反而拖累了公司的盈利表现。
美国作为优必选持续深耕的市场之一,在输美产品承受高额新增关税的背景下,优必选销售端成本将受到影响,同时优必选还需要考虑如何解决制造端的成本问题。以中国机器人行业整体看,目前尚有部分核心零部件依赖日本或德国的产品,而这些国家也被卷入这次的全球关税战中。
02
资本反噬
作为中国人工智能及人形机器人领域的领军企业,优必选凭借全栈自研技术优势和前瞻性工业应用布局,已成为资本市场的焦点。此前,优必选曾获花旗翻倍看涨,被认为是“下一个特斯拉”。
在国际投行摩根士丹利今年2月发布的《人形机器人100:绘制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价值图谱》研究报告中,唯一纳入榜单的中国人形机器人上市公司仅有优必选一家,并认为其是当前全球范围内“最接近纯正人形机器人概念”的上市公司之一。
但是作为一个“与人工智能相关”的领域,人形机器人行业承受着高昂的研发费用、生产成本以及市场推广费用,长期亏损之下,想要挽住资方信心并不容易。
此前,知名投资人朱啸虎公开表示,现在是个人形机器人就会翻跟斗,且放言,旗下基金在近几个月批量退出人形机器人项目,给火热的机器人行业泼了桶冷水。
优必选的现状也难言乐观。成立于2012年的优必选,上市前曾进行多轮融资,资方包括正轩投资、居然系、科大讯飞、腾讯、鼎晖投资等企业,于2023年12月29日登陆港股,成为“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但一年后优必选就迎来了难关。
刚庆祝完上市一周年,优必选在迎来股票解禁的同时,控股股东宣布拆伙。董事会主席、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周剑分别与赵国群、夏拥军等各自定义立终止协议,以终止一致行动方协议。另外,深圳智能优选与周剑订立的一致行动方协议亦已终止。由于各方持股比例均少于30%,优必选陷入无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的情况。
同时这也意味着,原一致行动方将不会在经营决策上一致投票,自然在减持问题上也不会采取一致意见,据披露,本次解禁股份达到10660.13万股,占总股本的24.70%,股份市值接近百亿港元。
尽管第一大股东周剑及时作出禁售承诺,称12个月内将不以任何方式减持其持有的优必选7040万股H股,但资本市场依然涌动。
第二天也就是2024年12月30日,民银资本间接全资附属公司YBX在公开市场上出售174.81万股优必选股份,套现1.38亿港元。
2024年12月30日-2025年1月3日,优必选股价连续四个交易日下跌,累计跌幅达49%,市值蒸发逾70亿元。
腾讯也在2025年1月3日和1月7日减持,分别套现5.51亿港元,套现4.83亿港元,累超10亿元。
为了止住股价跌势,优必选其他股东包括CTO兼执行董事熊友军、执行董事王琳、个人股东赵国群等发起承诺,自2025年1月5日起12个月内将不会出售其直接持有的任何优必选股份。但王琳在做出禁售承诺之前,已经进行三次减持操作,共减持273.52万股,套现约1.67亿元,目前,周剑持有优必选16.31%H股;王琳持1.29%H股。
此外不能忽视的是,依然有一部分股东没有做出禁售承诺,包括刚拆伙的夏拥军、夏佐全。夏佐全是比亚迪创始人之一,也是最早参与投资优必选的投资者,在优必选上市前,夏佐全已经累计套现超7000万元。解禁后, 夏佐全在12月31日出售200万股优必选股权,每股价格为56.2港元,套现1.06亿元,目前,夏佐全直接持有优必选1600万股H股,为第四大股东,对应比例3.71%。
03
产业化提速
面对商业化困境,优必选也在积极探索解决方案。其中,降低成本、拓展应用场景,是最为关键的两个方面。
为降低人形机器人在科研领域的应用门槛,共同培育具身智能领域的原创技术,今年3月,优必选和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联合推出了全尺寸科研教育人形机器人平台——天工行者,定价29.9万起,具备高仿生、高强度、高性能、高稳定、高拓展、高开放的6高特性,在市场上同类型产品(1.7米全尺寸科研人形机器人)售价普遍在50万元以上。
据优必选官方预计,今年工业人形机器人、全尺寸科研教育人形机器人天工行者、仿真人形机器人将实现规模化订单交付。
天眼查显示,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成立于2023年,由优必选、京城机电、小米机器人、亦庄机器人等机器人行业领军企事业单位联合组建,汇聚了全球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顶尖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研发人员占比70%以上。其中,小米机器人和优必选均为公司大股东,持股比例28.57%。
在拓展应用场景上,周剑表示,人形机器人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应用已经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新高地,优必选工业人形机器人进入东风柳汽、吉利汽车、奥迪一汽、比亚迪、北汽新能源、富士康、顺丰等知名企业的工厂实训,与特斯拉、FigureAI在同一赛道竞逐。
除工厂实训外,优必选人形机器人也已获得订单采购。据优必选官方预计,今年工业人形机器人、全尺寸科研教育人形机器人天工行者、仿真人形机器人将实现规模化订单交付。
虽然优必选不断强调人形机器人已经在工业制造、智能物流等场景中实现应用,但从实际数据来看,这一“高精”技术距离规模化生产与盈利仍然遥远。与消费级机器人相比,人形机器人的高昂研发成本与较低的商业化落地效率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来源:瑞财经
作者:程孟瑶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