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宏斌,锁权6年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乐居财经 赵盼盼 4847阅读 2025-04-18 17:10

图片

文/乐居财经 赵盼盼

融创的境外债务重组,有新进展了。

4月17日,融创中国发布公告称,已与若干有代表性的债权人就总规模约95.5亿美元的境外债务重组方案达成一致。

其中,持有债务本金约13亿美元的初始同意债权人已签订重组支持协议,持有债务本金超10亿美元的债权人正在进行签署程序,支持债权人合计持有债务本金占现有债务本金总额约26%。

目前,融创正向其他债务持有人寻求更广泛的支持。

“全额债权转股权”,是融创此次债务重组方案的一大亮点。

根据公告,公司向债权人分派两种新强制可转债(新MCB),一类将获分配转股价6.80港元/股的新MCB,可在重组生效日起转股;另一类将获分配转股价3.85港元/股的新MCB,可在重组后18-30个月内转股,该类总量不超过债权总额的25%。

同时,应部分债权人建议,债务重组方案推出“股权结构稳定计划”,以将主要股东的股权比例维持在一定水平。

具体而言,计划债权人向主要股东(孙宏斌)提供部分附带条件的受限股票,主要股东享有受限股票的投票权等有限的权利,且在重组生效日期起6年内,不得处置、抵押、转让该等受限股票,除非达到特定限制条件。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团队稳定计划”。

融创在公告中提到,过去三年,已通过大幅压缩人员编制及降低薪酬标准等方式,控制管理费用支出,但由于市场持续下行及资金来源受限,员工薪酬仍然存在资金缺口。

虽然保持了团队的整体稳定,但融创也坦言,业务骨干流失现象愈发频繁。

而所谓的“团队稳定计划”,是指在资金来源依旧匮乏的情况下,公司将通过新发行股份方式,向在核心经营事项中做出贡献的骨干员工逐年授予股份,以作为未来整体薪酬的补充,让团队保持长期稳定性。

据了解,目前国内有不少房企正在磋商类似股权激励计划。4月11日,碧桂园在披露境外债重组进展时,也宣布了新管理层股权计划。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月,融创总规模154亿元的境内债重组整体宣告成功,成为第一家完成境内公司债券整体重组的房企。

此次近百亿美元的境外债重组也迎来重大进展,如果方案获得通过,融创的整体偿债压力将大为减轻,公司抗风险能力也有望得到提升。

3月28日,融创发布的2024年度业绩报告显示,期内公司实现收入740.2亿元,毛利28.9亿元,截至报告期末,其有息负债降至2596.7亿元,较2023年底减少181.6亿元。公司现金余额约为197.5亿元。

目前,融创仍然拥有充足的土地储备。

截至2024年底,融创连同其合营公司及联营公司的总土地储备面积约1.28亿平方米,权益土地储备面积约8756.5万平方米,且主要集中在核心一二线城市。

这些土储资源,有望成为其业务恢复的基础。

交付方面,2024年,融创在全国84个城市共交付约17万套房屋,位列行业前三,近三年已累计交付约66.8万套。2025年将继续交付6万套,基本完成全部保交付工作。

融创在年报中指出,2025年,将全力以赴在各方支持下完成交付任务和境内公开市场债务风险的化解,争取境外债务风险化解取得实质性关键进展。

同时,以每一个项目权益净资产的提升为日常管理基本目标,稳步推进项目债务风险化解和资产盘活,为未来逐步回到健康发展的轨道上奠定基础。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