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深交所连发三份监管函,对象分别为上市主体青岛科凯电子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科凯电子”)、中介机构中金公司、审计机构信永中和。随着监管函的披露,科凯电子“带病闯关”的事实浮出水面。
科凯电子成立于1997年,主要从事专用集成电路、混合集成电路及微电路模块的研发和生产,主要产品包括电机驱动器、光源驱动器、信号控制器以及电源模块等其他微电路产品。
2021年12月-2022年12月科凯电子经历2次股权转让和3次增资,2023年6月,在中金公司保荐下,科凯电子向创业板递交上市申请。
一个月后,深交所对科凯电子发出首轮问询,在同年12月发出第二轮问询,就在2024年3月科凯电子回复第二轮问询之后不到一个月,科凯电子IPO进程变为终止审核,原因为发行人和保荐人主动撤回上市申请。
稳定的业绩增长是科凯电子闯关创业板的基石,但其收入真实性却备受质疑。科凯电子的收入主要来自电机驱动器、信号控制器、光源驱动器及其他微电路产品销售,2020年-2023年6月,科凯电子分别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47亿元、1.70亿元、2.72亿元、1.61亿元,其中电机驱动器系列产品是其最重要的收入来源和增长构成。对应净利润8623.08万元、4968.95万元、16279.36万元、9694.73万元。
此前发出的二轮问询函中,交易所曾对其收入真实性提出质疑,科凯电子回复称,内部控制体系较为健全并有效执行,并针对收入确认制定了完备的内部控制制度,对收入确认相关单据规范管理。
但现场督导发现,科凯电子收入确认、采购管理存在内部控制未有效执行的情形。收入确认方面,不仅未按照内部制度要求在销售合同或订单中约定具体验收或签收方法,同时存在验收单回传日期异常、验收模式下未取得客户验收证明、同一客户就相同货物存在重复签收且签章不一致等不规范情形。
与此同时,在涉及成本的采购管理方面,科凯电子存在采购单据缺失、同时向多家供应商采购同一物料的情形,而向其中两家供应商采购数量较大,采购价格却远高于其他供应商,且无合理解释。
招股书显示,2020年-2023年6月(简称:报告期),科凯电子共发生采购金额1.36亿元,其中5350.26万元用于管壳采购,其采购管壳主要来自青岛凯瑞、佰吉电子、莱特利机械,其中青岛凯瑞于报告期内一直为第一大客户。
2020年-2023年6月,科凯电子采购管壳的平均价分别为50.42元/只、67.31元/只、68.22元/只、88.03元/只。交易所曾在首轮问询中要求科凯电子结合公开市场报价、可比公司采购价格、同类产品向不同供应商采购价格,说明管壳、MOS 管、集成电路等主要原材料价格采购价格是否公允,采购价格呈上升趋势的原因。
科凯电子回复称报告期内,公司管壳均系定制化采购,即由公司提供产品需求及设计图纸,由供应商定制化加工生产并交付产品,不同规格、材质、引脚数量的管壳采购价格差异较大,且管壳不属于大宗商品,无公开市场参考价格。其披露的数据显示,科凯电子向青岛凯瑞采购管壳的价格远高于向佰吉电子和莱特利机械的采购价。
此外,现场督导还发现科凯电子生产成本核算存在不规范、信息披露不准确,财务数据失真等问题。报告期内,该公司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占生产成本的比例约达65%,但科凯电子未将这些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间合理分配,进而造成生产成本核算不准确。而保荐人与会计师在此关键风险点上,均未实施充分的核查程序。
来源:瑞财经
作者:刘治颖
相关标签:
拆解IPO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