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荷泽:泉果基金创始人、副总经理,具备24年证券从业经验,经历多轮市场牛熊周期。作为资深的“教练型领队”,精心搭建了多层次投研团队,培育了一批优秀的行业投研专业人士。
Q:这几年大家都在讨论被动指数投资的兴起,主动管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您如何看待?
过去几年,主动权益确实面临了一定挑战,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第一,中国的主动权益基金整体来看,投资风格更偏向成长、更重视景气度。2020-2021年,中国的核心资产(也就是基金的主要投资标的)经历了估值泡沫化的过程,在之后的2022-2024年一直在消化估值泡沫。
第二,2021年之后,中国经济进入新旧动能转换期,以房地产为代表的“旧经济”持续下行,大量与此相关的行业和公司的业绩承压,这些资产也是主动权益主要投资的领域。
第三,市场资金面经历了负反馈,基金因为净值的下行遭受赎回压力。
相反,沪深300指数过去两年在红利风格投资的驱动下,具备一定的抗跌性,因此主动权益业绩整体落后于指数。
Q:这种局面是否会持续?
我们相信过去几年主动权益落后于指数的现象只是周期性的问题,而不是一个趋势。
第一,从研究的实力和投入来看,公募基金仍然是A股市场研究力量最强的群体之一,能够在和其他群体的竞争中获得优势;
第二,旧经济的调整可能还没有结束,但是很多核心资产经过这几年的调整,已经反应非常充分,下跌空间并不大;另外,新经济产业已经逐步走过0到1的阶段,很多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都体现出强劲的增长,从去年9月份至今这些板块也有了明显上涨。
第三,资金面已经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外资、国内的保险资金和理财资金等,正在逐步回流权益市场。
因此,拐点已经到来,后续我们对主动权益的投资充满信心。
Q:泉果成立至今已满3年,我们的投研团队也在持续迭代,去适应越来越复杂的投资环境。在AI的发展下,泉果的投研团队正在做哪些应对?
AI的发展会深刻地改变投资行业,我们主要做好三方面的应对:
第一,全面拥抱AI的发展,积极探索AI在投研各个环节的应用,提高工作效率,为投研人员留出更多的时间进行深度的思考。
第二,量化团队要充分利用AI工具,更有效地捕捉市场的机会。原来的量化很难衡量市场的情绪因素,但通过AI可以从市场的各个反应和信息的收集上面,对市场情绪有更好的把握,通过这些手段发展出更有效的策略。
第三,努力提高投研人员的前瞻性和对中长期趋势的预判能力。在短期的信息捕捉和对短期变化的快速反应上,AI已经超过人类。但是从预测和分析的准确性以及思考的深度来看,影响的因素更多、逻辑链条更长,人类依旧具备优势。
正是基于这些想法,过去三年我们花了大量时间,让投研人员深度思考投资框架和逻辑,有更深刻的认知。另外,不断通过复盘学习,提升对行业和公司中长期趋势的洞察能力,也通过泉果无限对话的平台扩展视野,建立多元思维。通过这些方式,团队的研究能力和投研转化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整体而言,AI的发展势不可挡,我们要积极拥抱。但更重要的是,如果能够提高对中长期趋势的判断能力,我相信我们作为主动权益的投资者,在市场的竞争中依然还会有一席之地。
转载来源:基金空间站
来源:有连云
相关标签:
基金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