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银行2024年年度报告陆续披露,去年有多少手捧“金饭碗”的打工人被银行反向追回了薪酬?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9家上市行在年报中详细公布了去年绩效薪酬追索扣回情况,包括中国银行、浙商银行、渤海银行、天津银行、哈尔滨银行、甘肃银行、中原银行、重庆农商行、东莞农商行,累计“反向讨薪”金额超过1.13亿元。
其中,中国银行去年“反向追薪”金额最高,达3250万元;渤海银行人均退薪金额最高,达3.93万元。值得注意的是,曾披露过2023年追索扣回绩效薪酬具体金额的招商银行、威海银行、瑞丰银行(华夏银行和上海农商行暂未披露2024年报),今年未再披露相关数据。
中行去年“反向追薪”3250万,
渤海银行人均退薪3.93万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包括中国银行、浙商银行、渤海银行、天津银行、哈尔滨银行、甘肃银行、中原银行、重庆农商行、东莞农商行等在内的9家上市行,在2024年报中详细披露了绩效薪酬追索扣回情况。
其中,中行去年“反向追薪”总金额最高,追索扣回绩效薪酬总金额达3250万元,共计对2469人次执行追索扣回。
此外,2024年,浙商银行执行绩效薪酬追索扣回1424人次,追索扣回绩效薪酬总金额3033.78万元;渤海银行追索扣回612人绩效薪酬2403万元;中原银行绩效追索扣回2010.76万元;哈尔滨银行绩效薪酬追索扣回209余万元,涉及116人次;东莞农商行按规定进行责任认定并追索扣罚金额合计167.72万元;重庆农商行累计追索扣回绩效薪酬143.9万元;天津银行追索扣回金额116万元;甘肃银行去年发生的违规事项被问责人数涉及44人次,追索扣回绩效共6.06万元。
经计算可知,去年人均“退薪”金额最高的是渤海银行,超3.9万元;其次是浙商银行,人均被扣回金额超2万元;中行、哈尔滨银行人均被扣回的金额均超过1万元。
两家银行连续三年披露追薪金额,
两家银行首次披露具体金额
与2023年相比,招商银行、威海银行和瑞丰银行2024年未再披露追索扣回绩效薪酬具体金额,彼时,招商银行2023年“反向讨薪”的总金额最高,追索扣回绩效薪酬金额达4329万元,执行绩效薪酬追索扣回的员工4415人,人均被扣回约为9805元。
招商银行去年年报显示,该行根据监管要求及经营管理需要,建立了高级管理人员和对风险有重要影响岗位员工的薪酬延期支付和绩效薪酬追索扣回相关机制。报告期内,该行按照相关办法,对出现违法违规违纪行为或职责范围内风险超常暴露等情形的,根据情节轻重对相关人员绩效薪酬执行了扣减、止付或追索扣回。
另外,华夏银行和上海农商行也曾在2023年报提及追索扣回绩效薪酬的具体金额,但截至目前,两家银行暂未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
而渤海银行和东莞农商行则已连续三年披露追索扣回绩效薪酬具体金额,其中,渤海银行2022年-2024年分别“追薪”1760万元、2344万元、2403万元,逐年递增;东莞农商行2022年-2024年分别“追薪”66万元、172.8万元、167.72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浙商银行和中原银行在今年首次披露了追索扣回绩效薪酬的具体金额,此前,中原银行曾在2022年度报告中提及“暂无绩效追索扣回的情况”。
多家银行披露延期支付金额,
薪酬追索扣回机制愈发完善
事实上,虽然部分上市银行未在年报中披露绩效薪酬追索扣回的具体金额,但也提及了绩效薪酬追索扣回相关信息。
比如,工商银行2024年报显示,该行按照相关办法对因违规违纪行为或出现职责内风险损失超常暴露等情形受到纪律处分或其他处理的员工,均进行了相应绩效薪酬的扣减、止付或追索。
建设银行在年报中提及,该行不断健全绩效薪酬延期支付与追索扣回管理机制,高级管理人员及关键岗位人员严格执行绩效薪酬延期支付和追索扣回制度。对因违规失职行为受到纪律处分或其他处理的员工,按照相关办法扣减薪酬。2024年绩效薪酬追索扣回执行情况待向监管部门报告后按规定披露。
交通银行在去年年报中指出,该行对受到处分、问责的相关人员,均按办法规定止付、追回相应期限的绩效工资。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上市行亦在年报中提及绩效薪酬延期支付具体金额。比如,东莞农商行去年实施绩效薪酬延期支付合计2499人,计提延期支付金额合计9748.66万元;甘肃银行2024年报显示,该行高级管理人员以及对风险有重要影响岗位上的人员延期支付绩效薪酬为2965.35万元。
据了解,早在2010年,原银监会便印发了《商业银行稳健薪酬监管指引》,该指引要求商业银行制定绩效薪酬延期追索、扣回规定。
2018年3月,原银监会印发《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行为管理指引》,明确银行机构应针对高管及关键岗位人员制定与其行为挂钩的绩效薪酬延期追索、扣回制度。
2021年2月,原银保监会印发《关于建立完善银行保险机构绩效薪酬追索扣回机制的指导意见》,明确在八种情况下,银行保险机构高级管理人员和关键岗位人员绩效薪酬和其他激励性报酬要被追回,包括追回已支付的绩效薪酬和止付未支付的绩效薪酬。
2023年3月24日,原银保监会发布《银行业保险业健全公司治理三年行动取得明显成效》,文中提及健全薪酬延期支付和追索扣回机制,持续开展薪酬延期支付情况现场检查和评估,数据显示,已有95%以上机构制定实施了绩效薪酬延期支付和追索扣回制度。
来源:新浪财经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