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建造”到“智造”:万科2024年交付超18万套,首创图纸大模型助力“好房子”建设

原创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乐居财经 9.9w阅读 2025-03-31 20:12

万万没想到,房企也有“科技狠活”。3月31日,万科发布2024年年报,实现营收超3400亿,大宗交易规模行业第一,2024年销售面积行业第一,完成超18万套房屋高质量交付,长租业务规模、效率、纳保量三项行业第一。更值得注意的是,万科近年坚持研发投入,在建筑科技应用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在业内首创“设计-施工-运营”全流程数据贯通的图纸大模型,并在多个业务场景实现应用,促进高品质的“好房子”建设。

2024年,国家住建部发布的“数字住建整体布局规划”中明确提出,要以支撑建筑业数字化转型发展为目标,研发自主可控的建筑信息模型(BIM)图形平台,并开发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平台。深圳市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的文件中也强调,要以垂类大模型为核心,深化AI赋能建筑等行业。

积极响应政策号召,万科在建筑科技应用方面也取得积极进展,已获近300件国家发明专利,其中图纸智能识别技术论文入选国际最顶级的AI学术学术会议ICLR,施工图智能审查技术获建设科技领域最高级别的国家奖项“华夏奖”,基于人工智能的图纸管理应用入选深圳市智能建造新技术新产品创新服务典型案例清单。

更重要的是,万科于业内首创图纸大模型,并已应用于多个重点业务场景。在项目管理方面,万科图纸大模型实现了图纸管理、审核效率大幅提升,图纸查找效率提升6倍以上,图纸核对效率提升15倍以上,有效减少了图纸问题,进而提升工程质量。在施工建设方面,万科“翼览云”产品通过无人机、360全景相机等技术,智能采集工程现场数据,构建可视化的施工现场管理平台,实现9个工程关键里程碑节点的进度识别与自动反馈。在资产运营方面,万科基于自主研发的国产智能BIM平台“斗拱”,仅需1天即可完成一个项目的三维建模,并将大量专业数据聚合并进行可视化呈现,相较人工提效20倍以上,在国产替代层面解决了国内长期以来受制于海外软件的问题。

一位长期从事建筑行业的人士指出,建筑领域的科技应用,不仅能够提升效率,更重要的是能提升项目质量,让老百姓住上更好的房子。但科技研发往往需要有“板凳一坐十年冷”的长期投入和坚持,万科能够自主研发近300项技术专利,并在多个应用场景实现突破,为其造“好房子”提供了助力。伴随行业进入新阶段,房地产对科技的应用需求也将越来越高,相信万科的技术优势也将进一步突显,助力其未来长期健康发展。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