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新能源产业竞相争夺固态电池技术制高点的关键节点,我国企业凭借自主创新,在关键核心材料领域率先实现突破。
日前,中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仑新材")对外宣布,旗下长塑实业成功研发出固态电池专用BOPA(双向拉伸尼龙薄膜)。
据了解,固态电池专用BOPA在全球尚未有先例,这一关键材料突破,不仅填补了行业技术空白,更标志着我国在新能源核心材料上再次实现领跑。
固态电池因其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长循环寿命等诸多优势,被视为下一代动力电池的“终极方案”,已成为全球新能源领域最炙手可热的创新方向之一。与传统动力电池不同,固态电池采用固态电解质,不易自燃,热稳定性极高,极大降低了电池起火、爆炸风险;其能量密度可达400-1000Wh/kg,续航里程是传统动力电池的1.5至3倍,为解决当前传统电池续航和安全两大技术瓶颈带来了希望。
目前,固态电池产业化主要面临材料技术、生产工艺和成本控制三大挑战。封装材料是固态电池的关键组成部分,其性能直接决定电池的安全寿命,而特种功能BOPA就在其中扮演着固态电池“铠甲”的角色,负责抵御外力的冲击、挤压和摩擦,保护电池内部的电极、电解质等组件,因此对材料的柔韧性、抗穿刺、耐冲击性等要求极高。
中仑新材研发团队针对固态电解质的特性、运行环境及使用要求,通过持续优化生产工艺、创新材料配方,成功实现了材料关键性能的突破。其推出的这款专为固态电池量身打造的BOPA,在柔韧性、抗穿刺、抗冲击等力学性能方面表现卓越,可满足固态电池对封装材料的严格标准,堪称固态电池的“硬核铠甲”。
中仑新材研发负责人表示:“这款产品前后历经两年技术攻关,它的成功研发将为固态电池接下来大规模产业化提供稳定可靠的国产化材料供应保障。”
作为解决当前动力电池续航和安全两大技术瓶颈的“终极方案”,固态电池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产业价值。据中信证券测算,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将达到642.6GWh,2024-2030年复合年均增长率达到133%。除新能源汽车外,固态电池在储能、eVTOL、人形机器人等万亿级赛道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此次突破是中仑新材在新能源材料自主创新领域的又一里程碑成果,此前,中仑新材旗下长塑实业推出的长塑锂电膜突破了“卡脖子”技术难题,推动了锂电池关键封装材料的国产化进程。作为全球最大的BOPA供应商,中仑新材布局厦门、泉州、印尼三大生产基地,BOPA产销量占据全球市场超20%份额,掌握超200项核心技术专利,在工艺技术、研发实力和产品创新等方面处于全球领先水平。
固态电池专用BOPA的成功研发,既是中仑新材抢占新能源未来赛道、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更为我国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提供了坚实助力,将助推我国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世界级新能源产业链。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