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瑞财经 孙肃博
继董明珠健康家这一重大战略后,格力又要造车了?
近期,关于格力将进军电动车行业的传闻持续发酵,引发资本市场及行业观察者的热议。
据多方信源透露,格力造车计划呈现两种不同路径:一方面有消息称格力将推出售价仅999元的两轮电动车,剑指短途出行市场;另一方面,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明确表态,格力不会涉足家用乘用车领域,而是将战略重心聚焦于环卫专用车、重型卡车及新能源公交车等商用细分市场。
尽管传闻甚嚣尘上,但格力电器官方始终未就上述传闻发布过任何正式公告予以确认。
3月25日中午,@格力文传官方微博声明称,“格力‘明珠出行’电动车定价999元”系虚假产品信息,公司从未生产和销售过上述产品,目前也没有相关产品业务规划。格力已对造谣传谣的有关自媒体账号相关链接进行取证,坚决采取法律措施打击网络谣言。
01
格力的造车梦VS董小姐的造车梦
比起格力电器,董明珠本人对于造车或许更加坚定。
2015年,格力电器(000651.SZ)在空调市场增长放缓的背景下,业绩出现上市19年来的首次下滑,营收同比下滑28.17%,净利润同比减少11.43%。彼时,执掌公司大权的董明珠认为,新能源是未来趋势,或可成为公司突破口。
2016年2月22日,格力电器宣布停牌,称公司正在筹划重大资产收购事项,引发资本市场热议。3月7日,格力正式宣布收购标的为珠海银隆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称“珠海银隆”),一家以钛酸锂电池技术和新能源客车业务为主业的公司。
董明珠曾公开表示,“珠海银隆就是埋在沙子里的金子,我们就是要做那个把金子从沙子里刨出来的人。”此外,她还预言,银隆可能成为“珠海第二个千亿企业”,并强调其电池技术的环保价值。
2016年8月,格力电器首次披露双方交易草案,其计划以15.57元/股的价格,向珠海银隆股东发行8.34亿股份,收购珠海银隆100%股权,同时还计划通过定向增发募集97亿元配套资金。在该方案中,董明珠个人拟出资不超9.37亿元参与增发。
如果此次定增成功,董明珠在格力电器的持股比例将从当时的0.74%上升至1.3%,直接跃升为第四大股东,成为格力电器最大的自然人股东。
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却骨感,当时格力电器的中小股东们并不看好这场收购。一方面,他们认为珠海银隆的估值过高(市盈率达13倍),且钛酸锂电池技术存在能量密度低、成本高等缺陷,市场前景存疑;另一方面,增发方案也稀释了各在册股东的权益,从而引发了众股东强烈反对。
2016年10月28日,此次配套融资议案被否决。有报道称,董明珠会上怒斥股东:“格力没有亏待你们!我5年不给你们分红,你们又能怎样?”
最终,收购计划于2016年11月正式终止。
收购失败后,董明珠并没有放弃对珠海银隆的坚持。根据天眼查,2018年12月31日,董明珠个人向珠海银隆认缴出资1.93亿元拿下17.46%的股权。彼时,珠海银隆已更名为“珠海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此外,另有传言称,早在2016年12月,也就是格力电器终止收购计划的次月,董明珠就曾以个人名义联合万达集团、京东、中集集团等向珠海银隆增资。从天眼查披露的股权历程来看,京东的确于2015年12月间接入股了珠海银隆。
奇怪的是,在天眼查显示的董明珠入股珠海银隆的同一时间,珠海银隆正陷入财务造假、创始人魏银仓侵占资产、拖欠供应商货款等风波中。根据珠海银隆的在官方公众号披露的内容,2018年11月8日,其大股东魏银仓及孙国华等人的相关刑事案件已被立案侦察。
事实上,从2017年后,珠海银隆的业绩便急转直下。2020年及2021年1-7月,19个月共累计亏损了约14.5亿元。
兜兜转转几年后,2021年8月31日,格力电器公告宣布,已通过司法拍卖以18.28亿元获得了珠海银隆30.47%股权,加上董明珠委托的表决权,最终控股珠海银隆(后更名“格力钛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格力钛”)。
值得关注的是,在格力电器2021年8月参与珠海银隆重整拍卖前,董明珠早已加强了对公司的控制权。
2019年格力集团启动混改,通过公开征集受让方协议转让15%上市公司股份,最终高瓴资本旗下珠海明骏以416.62亿元对价完成收购,成为格力电器战略投资者。在此关键节点,董明珠通过控股珠海格臻及多层有限合伙企业架构,成功构建了利益绑定机制。
数据显示,该架构使董明珠间接持有格力电器0.914%股权,叠加其个人直接持有的格力电器0.74%股份,合计持股比例达1.65%,成为公司重要股东。
格力电器收购格力钛后,在锂电池材料、电动汽车动力总成、智能储能等方面持续布局。2023年,公司来自新能源板块的收入同比增长了51.16%至71.06亿元。
目前,格力钛在国内10米、18米公交车和物流车等整车销售市场已实现突破,其新能源客车、新能源经典公交车已先后交付到了北京、赣州、马鞍山、渭南、临汾、烟台、威海、石家庄、遵义、宁夏银川、青海西宁、山东临沂等地。
而近期外界对于格力电器造电动车的传言,或许是源自2024年10月,格力电器又悄悄成立了一家名为“上海格力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的公司。
根据天眼查,该公司由格力电器全资子公司珠海格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持股51%,由上海捷英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称“上海捷英途”)持股49%,,注册资本2000万人民币,业务范围包括汽车零部件研发,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工业机器人制造,工业机器人销售等。
据瑞财经了解,上海捷英途是一家汽车零部件公司,主营环保型新型吸音材料、阻尼器、3DMesh等研发、生产和销售。
从格力目前的回应来看,其造车方向并不是家用电动车,而仍是以环卫专用车、重型卡车及新能源公交车等商用车为主。
02
大股东减持后再增持
除了造999元电动车传言,近期的格力因为专卖店大规模更名为“董明珠健康家”的举措,也引发了各界广泛关注。
2月13日,格力电器“董明珠健康家”在成都率先亮相。格力电器称,“董明珠健康家”将借助场景化体验、数据可视化以及智能交互服务,重塑零售价值链。
尽管董明珠出面回应表示,“不是绑定和占有格力”,但外界仍普遍认为,董明珠此举是对自身个人IP的又一次强化。网友纷纷调侃,“格力只剩下董明珠了”。
有业内人士指出,“更名为董明珠健康家,有一定合理性。从格力电器角度而言,是想借助董明珠的IP热度与流量,加速企业多元化战略的落地实施。” 同时,“从某种程度上,这也释放出董明珠将继续执掌格力电器的信号。”
3月4日,格力电器发布公告宣布称,公司持股5%以上的股东京海互联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海互联”)计划自公告发布之日起六个月内,运用自有资金以及向金融机构申请的增持专项贷款,通过集中竞价的方式增持公司的股份。此次增持未设定价格区间,增持金额预计在10.5亿元至21亿元之间。
根据公告,在过去12个月里,京海互联已通过集中竞价方式累计增持了639.99万股格力电器股份。截至2025年3月3日,京海互联持有格力电器7.01%的股份,为公司第三大股东。
据了解,京海互联于2006年成立,由格力电器在河北、重庆、河南、浙江、山东、湖南、四川等多地的销售公司共同出资,背后实际上是格力电器的核心经销商群体。
资深产业经济分析师、钉科技创始人丁少将分析认为,京海互联此次增持,意味着经销商与格力电器之间的利益捆绑进一步深化。这一增持举动有助于增强投资者信心,稳定公司股价,同时也传递出经销商对格力渠道改革以及新董事会董事的支持态度。
值得一提的是,京海互联此前曾于2020年7月减持了格力电器4288.18万股,占总股本的0.71%;紧接着于2022年6月24日,再度减持了1.1亿股,占格力电器总股本的1.86%。
此外, 2023年,京海互联实际控制人、格力河北总经销商——河北新兴格力电器销售有限公司董事长徐自发,宣告退出格力空调业务的经营。
而上述一系列动作,或与格力的渠道变革存在关联。 2020年,董明珠启动渠道重构战略,形成了"双线并进"的改革路径:线上端开创性构建"董明珠直播间"IP矩阵,通过董事长亲自带货突破传统分销层级,实现年度直播带货额超476亿元的供应链重塑;线下端推行"新零售转型计划",将3万余家专卖店升级为智慧体验中心,构建"线下场景体验-线上下单-统仓统配"的数字化闭环。这种颠覆性变革,或许冲击了传统经销商的利益格局,客观上加速了京海互联的减持决策。
此次格力的“董明珠健康家”战略,无疑为众多经销商带来了新的机遇与信心。据悉,加入“董明珠健康家”体系的经销商能够享受到格力提供的全方位政策支持,包括针对经销商的补贴、市场培训、广告宣传等多项措施,确保经销商能够在销售过程中得到强有力的支持。
瑞财经,新锐财经新媒体,覆盖IPO、再融资和全域上市公司热点资讯。联系方式:ruicaijing@rccaijing.com
来源:瑞财经
作者:孙肃博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