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港交所官网,河北海伟电子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伟电子”)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中金公司担任独家保荐人。
根据灼识谘询的资料,以2023年的电容器基膜销量计,海伟电子是中国最大的电容器薄膜制造商。
招股书显示,海伟电子的主要产品包括电容器基膜和金属化膜,这些是薄膜电容器的关键组成部分。薄膜电容器因其优异的耐电压性能、高频稳定性和长使用寿命而被广泛应用,终端应用场景涵盖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电力系统、工业设备及家用电器等领域。
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电容器薄膜产品厚度范围覆盖2.7微米至13.8微米,覆盖多个终端应用场景。
目前,海伟电子上市前的股东架构中,宋文兰直接持股49.32%,并通过海伟财务、昌瑞咨询、嘉科咨询分别持股20.11%、3.84%、3.84%,合计持股77.12%。
其他股东中,比亚迪(002594.SZ)持股4.90%,为第一大外部股东;宜宾绿能持股4.41%;持股1%以上的股东包括阳光电源、泰富汇鑫、宜昌基金、广州瀚信、河北衡湖,分别持股2.94%、1.73%、1.70%、1.47%、1.14%。
瑞财经注意到,2023年比亚迪入股当年,便成为海伟电子的第一大客户,并持续至今。
海伟电子主要向比亚迪销售金属化膜产品,2023年和2024年1-9月分别发生4033.6万元、3349.8万元销售额,业绩贡献占比12.2%、11.9%。
而海伟电子的金属化膜业务实际上是通过并购宁国海伟获得。2022年宁国海伟为海伟电子第一大客户,贡献了5663.6万元的营业收入,占比17.3%。
2022年10月28日,宋俊青将手中宁国海伟51%的股权,作价1020万元,认购海伟电子102万元新增注册资本,交易完成后,宁国海伟成为海伟电子的非全资附属公司。几乎可以认为,海伟电子是承接了宁国海伟的业务和客户。
这里有一个巧妙的安排。由于上述收购事项的适用百分比率均不超过25%,故根据上市规则第4.05A条规定,海伟电子可以不披露宁国海伟收购前的财务资料。
宁国海伟成立于2010年5月,初始注册资本100万元,主要从事金属化膜制造及销售业务。目前,宁国海伟由海伟电子以及自然人宋仁祥、赵尤斌分别持股51%、24.5%、24.5%。
报告期各期,海伟电子分别有1.19亿元、1.15亿元、1.07亿元的收入来自前五大客户的贡献,占比36.4%、34.9%、38.1%。而让人在意的是,报告期内,海伟电子的前五大客户中,除了比亚迪之外,其余客户均为电容器基膜客户。
在电容器薄膜行业,由于大部分电容器薄膜制造商的产品都是以电容器基膜的形式交付,所以电容器基膜的市场规模被广泛用来代表电容器薄膜产品的市场规模。招股书显示,以2023年的电容器基膜销量计,海伟电子是中国最大的电容器薄膜制造商。2023年的销量达到13.0千吨,占13.6%的市场份额。
但海伟电子并未形成明显的优势。中国的电容器薄膜行业竞争激烈且集中,2023年前五大公司占据了59.6%的市场份额。排行第二的A公司,销量只比海伟电子少0.5千吨,市场份额只低于海伟电子0.5个百分点。排行第五的D公司,与市场份额与海伟电子也之差3.2个百分点。
来源:瑞财经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