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药逆市猛攻!高纯的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涨超2%,成交超大幅放量,连续第14日净流入!机构:AI+医药势不可挡、未来已至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有连云 2.1w阅读 2025-02-20 14:14

今日港股整体回调,港药逆市上涨。截至发稿,恒生指数跌0.84%,医疗保健业逆市领涨,涨幅超1%。

消息面上,两部门印发《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研究完善医药领域开放政策,便利创新药加快上市。国融证券点评,围绕新质生产力和高质量发展大背景,创新+国际化仍是核心关键词,重点关注创新药,以及基本面开始改善的创新药产业链。

热门ETF方面,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涨超2%,成交额大幅放量超2亿元。资金面上,盘中获净申购3000万份,连续第14日“吸金”,近60日更是净流入超2.4亿元!

image

截至2月19日,基金规模、份额双双创历史新高,近3个多月以来基金规模翻倍!

image

指数成分股中,泰格医药涨超14%,晶泰控股涨超8%,康龙化成涨超6%,和黄医药涨超4%,药明康德、信达生物涨超3%,石药集团、康方生物涨超2%,药明生物涨超1%。

为何AI+医药“势不可挡,未来已至”?

中邮证券认为,“AI+医疗”解决方案全球市场有望突破千亿美元,进入商业化加速阶段。“AI+医疗”行业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的全球市场规模预计将由2022年的137亿美元增至2030年的1,553亿美元,CAGR为35.5%,行业存在爆发式增长机会。政策面上,国内宏观政策利好AI制药,医疗AI三类证审批加速。“AI+医疗”相对传统医药研发优势显著,在算法+数据+临床场景闭环构建护城河,“AI+医疗”细分板块享受估值溢价。“AI+医疗”有望应用于药物研发、癌症诊断、医学影像、手术机器人等领域,行业或迎来巨变。

医疗行业大模型快速发展,主要在以下四个大方向演绎:1)AI+制药:凭借AI强大的数据分析和模型预测能力,AI制药在分子设计和药物筛选方面能够大幅提升药物的研发效率和成功率。2)AI+影像/手术:AI在医疗影像分析方向深度学习,能够快速识别病灶、精准诊断疾病并提供综合解决方案。3)AI+辅助诊断:基于庞大优质的数据积累优势,利用AI技术并结合专家训练,实现快速分析、诊断及解读。4)AI+医疗服务:主要面向医疗机构、政府部门及群众在数据信息化基础上,利用AI大模型优化诊疗服务和疾病管理。(来源:中邮证券20250217《中邮证券AI+医疗行业深度:AI+医药,势不可挡,未来已至》)

image

西部证券也表示,AI+医疗应用前景广泛,有望提升医疗新质生产力。AI在医药行业可广泛应用于影像诊断、辅助治疗、药物研发、健康管理、基因检测等领域,在高精准度与效率、个性化治疗、数据处理等方面均具备优势。整合人工智能模型至数字化医疗系统,有望持续打通数据和场景间壁垒,增强现有AI医疗方案的效率与精确度,促进智慧医疗的数字要素化与资产化发展。

近年随着我国人工智能蓬勃发展、叠加政策推动,国内医疗AI渗透率显著提升。根据头豹研究数据,2019年至2022年,我国AI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由1.25亿元增长至11.6亿元,CAGR高达110%。预计2030年行业规模有望达到756亿元,2023-2030年CAGR预计达39.2%。未来随人工智能技术的持续发展和群众医疗健康需求持续提升,AI医疗领域有望进一步扩容。(来源:西部证券20250215《AI+医疗加速落地,关注价值潜力和新机遇》)

【关注中国硬核创新药力量,新质生产力代表,认准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

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100%布局创新药产业链,前十大权重合计占比近70%,龙头属性突出!

image

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特点鲜明:

更纯粹的创新药(高达84%的创新药权重占比,全市场医药类指数中最高);

最低估的创新药(截至2月19日,指数市销率处于近5年35%分位点);

底层资产是港股,可以T+0交易!

关注中国硬核创新药力量,新质生产力代表,认准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场外联接(A类:021030;C类:021031)!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文中个股仅作为指数成份股客观展示,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投资人应当阅读《基金合同》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属于中等风险等级(R3)产品,适合经客户风险等级测评后结果为平衡型(C3)及以上的投资者。标的指数并不能完全代表整个股票市场。标的指数成份股的平均回报率与整个股票市场的平均回报率可能存在偏离。以上产品投资于境外证券市场,基金净值会因为所投资证券市场波动等因素产生波动。境外投资产品风险包括市场风险、汇率风险等。本文出现信息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

来源:有连云

相关标签:

股市行情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