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千万撬走近5亿!融信服务被老板欧宗洪“打劫”

原创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乐居财经 徐酒眠 9.3w阅读 2025-02-17 16:42

文/乐居财经 徐酒眠

第二家主动谋求退市的物企,时间表定下来了。

2月14日收盘后,融信服务与融心一品有限公司发布联合公告,宣布法院会议及股东特别大会结果,以及建议撤销上市地位的相关事宜。

根据公告,计划股东批准了涉及融信服务的私有化计划及撤销上市地位的相关决议。法院会议上,出席股东的投票结果显示,约1.1亿股股份中,占比98.6%(1.08亿股)赞成该计划,反对票约占比1.4%(154万股)。此外,计划股份总数为1.33亿股,约占已发行股份的26.2%。

在股东特别大会上,两个决议案同样获得了通过。特别决议案中,4.85亿股股份中约99.64%(4.83亿股)赞成削减已发行股本,普通决议案同样获得高达99.64%的支持。

待计划生效后,预期融信服务将于2025年3月18日下午四时起撤销股份在联交所的上市地位。

停牌五个交易日后,去年11月22日深夜,融信服务及要约人融心一品发布联合公告,宣布提出公司私有化建议。今年1月13日,双方再度发布联合公告,正式提出私有化及撤销上市地位的建议。

尽管因延迟寄发计划文件等问题,进程有所波折,不过紧随股东大会和法院会议获得批准,融信服务私有化退市就差临门一脚了。

这个私有化价格,为什么多独立股东赞成?

据此前公告,要约人计划以每股0.6港元的价格回购1.33亿股股份,总金额为7986万港元。

这个价格较截至2025年1月20日的收市价0.56港元溢价约7.14%,同时较最后交易日(2月14日)的收市价0.58港元溢价约3.44%。相较于2023年12月31日的每股资产净值折让约61.04%,较截至2024年6月30日每股资产净值1.18元(约1.29港元)折让约53.49%。

对比此前华发物业私有化退市,注销价每股计划股份0.29港元,较其停牌前收市价(即2024年5月14日)0.222港元溢价约30.63%,较2023年12月31日的每股股份股东应占经审核综合资产净值溢价970.11%。

华发物业服务建议将涉及作出要约以注销57.786亿股计划股份,要约人在该建议下应付的最高现金代价约为16.758亿港元。

根据融信服务的股权结构,欧宗洪家族持股占比73.8%的股权,外部独立股东仅持有26.2%的股份。因此,按照拟要约的1.33亿股计算,欧宗洪家族私有化所需付出的总代价仅为0.798亿港元。

2021年7月IPO上市,融创服务的每股发行价为4.88港元。经扣除就全球发售应付的包销费用、佣金及估计开支后,加上部分行使超额配股权,其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为6.285亿港元。

而截至2024年6月30日,其未动用的IPO募资净额还有约4.826亿港元。

换而言之,待成功退市,欧宗洪家族将获得融信服务的当前现金、剩余IPO募集资金和未来利润。

事实上,退市方案的低溢价行为,此前就已引发了市场对于欧宗洪家族内部利益输送和财富转移的质疑。

流通量低、股价呈下降趋势,作为物管上市平台已经失去了融资功能,因而选择私有化退市,也从而减少维持公司上市地位的成本和开支。

进入2024年,融信服务进一步由盈转亏。去年上半年,其实现收入4.25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3%;期内录得毛利约为8042.1万元,同比减少4.5%,毛利率约为18.9%,较上年同期减少0.3个百分点。

同期,其经营亏损1.51亿元,而上一年同期溢利1783.4万元;净利润亏损约为1.14亿元,同比减少1003%。

金融资产减值亏损是一大因素。去年上半年,这一数据为1.96亿元,按期增加约494.5%。融信服务解释,这主要是因为其贸易应收款及其他应收款的账面进行减值测试,并基于审慎原则作出合理的减值拨备。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30日,融信服务的贸易应收款约为4.98亿元,其中来自关联方和第三方大分别约为1.91亿元、3.07亿元。同期,贸易应收款减值拨备约2.15亿元,较2023年末的1.18亿元增加82.82%。

私有化退市后,融信服务短期内或可以摆脱资本市场短期业绩压力,欧宗洪家族或许也能暂时规避监管压力、腾挪资金。但融信服务的长期发展与增长在哪里,仍是一个需要回答的问题。

欧宗洪家族的地产平台融信中国的情况也不容乐观。

2023年末,融信中国的负债总额为1245.24亿元,2024年6月30日,负债总额约为1114.79 亿元。虽然有所减少,但是整体负债规模还是较为庞大。资产总值也在缩水,2023年末期的资产总值为1473.12亿元,而到2024年6月30日,这一数据缩减9.48%至1333.50 亿元。

销售业绩方面,2022年、2023年、2024年,其销售额分别为578.73亿元、164亿元,以及73亿元。

前文链接:又一物企要退市了

往期精彩内容回顾

李长江出山,加盟“环卫第一股”

老牌物企“火了”,财务总走了

豪宅停车费风波

万物云18.29%股份被质押,深铁物业浮出水面

物企扫大街背‍

相关标签:

物业K线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