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乐居财经 吴文婷
土地收储,在2025年迎来明显提速。
近日,广东省包括广州、佛山、珠海、惠州、中山等15个城市在内,纷纷披露了2025年的首批专项债闲置土地收储清单。
据不完全统计,上述城市公告中涉及土地总数量超160宗,土地使用面积超680万平方米,拟收购价格合计超350亿元。其中,惠州拟收购价格超120亿元,居首位;珠海拟收购价格66.5亿元,排在第二位。
值得一提的是,此轮收储并不局限于住宅用地,还包括商办、工业等其他类型用地,其中住宅用地占比超过50%,商办用地占比超30%,工业用地占比超10%。
而从地块成交时间来看,超八成集中在2020-2024年,特别是2021-2023年地块居多;2012-2017年地块占比15%左右。
此外,用地单位覆盖地方国企、央企和民企,绝大多数为地方国企,保利、华润、华侨城等企业有部分地块进入名单。
实际上,早在2024年5月17日,自然资源部就表态,将出台处置闲置土地、盘活存量的政策,支持地方政府通过收回、收购等方式处理已出让的闲置住宅用地。随后,运用地方政府专项债收储存量闲置土地的政策落地。
除了广东之外,2024年底以来,河南开封、浙江金华、安徽亳州等地也曾发布公告征集存量闲置土地信息。
长沙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于2月11日发布《关于运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收回收购存量闲置土地的征集公告》,2月11日-2月20日,面向芙蓉区、天心区、雨花区、开福区、会展片区征集收回收购存量闲置土地。
据中国银河测算,目前全国合计尚未开工的住宅与商服土地面积或在5.76亿平方米左右,合计土地价值约3.5万亿元左右,假设未来按照平均80%折价收购和50%收购量计算,对应闲置土地收购所需的资金规模应在1.4万亿元左右,将大幅改善城投和房企现金流。
基于此,土地收储能否成为房企摆脱困境的“救命稻草”,这一话题引发了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与热议。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表示,各地“债收地模式”的开启,将有助于快速系统高效促进存量土地的盘活,对于土地市场的供求关系平衡具有积极作用。
在其看来,最为关键的是,此类土地项目收购后,对于相关房企的资金状况改善具有积极作用,反过来有助于房企轻装上阵,在稳定企业经营或进入新一轮投资拿地方面保持更强的竞争力。
另有业内人士指出,土地收储专项债,并不是给困难房企定向纾困的工具,其本意还是解决闲置土地库存。就房企本身偿债压力而言,闲置土地被收储,确实可以缓解燃眉之急,但是公司的经营循环,还需要销售改善和再融资的恢复。当然,从救助房企的角度看,土地收储绝非唯一手段,更不是救命稻草。
而谈及未来土地收储工作的推进,分析人士认为,打通各个收储堵点,加快收储节奏,或将是未来中央和地方政府政策的重要着力点。
相关标签:
乐财札记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