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郑州银行(002936.SZ)发布2024年业绩快报,全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66亿元,同比增长0.88%;总资产6769.3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33%;三季度末存款规模已突破4000亿元大关,个人存款占比增至53%;截至三季度末不良贷款率1.86%,拨备覆盖率166.23%。
从数据来看,郑州银行业务发展稳步推进、经营业绩稳健提升,业务转型持续深化。不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效益上,都实现了经营扭转。其中存贷款增速分别高出全省金融机构整体水平3.26、0.74个百分点。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成功扭转近三年净利润负增长态势。
值得一提的是,郑州银行三季度个人存款占比增至53%,零售转型业绩显现。而拨备覆盖率166.23%,也让其在经营质量上,险抵御能力进一步增强。
存款增速翻番,经营成功扭转
郑州银行各项核心指标增长强劲的背后,是其“稳”的基础更扎实,“进”的动能更强劲。
截止2024年末,郑州银行资产总额6,769.3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33%;吸收存款本金余额4,045.3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07%;发放贷款及垫款本金总额3,876.9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51%,远超省内同业银行平均水平(根据人民银行河南省分行公布的数据,河南省本外币存款余额109447亿元,同比增长8.81%;全省人民币贷款余额89257亿元,同比增长6.77%)。
在市场信贷需求趋于疲弱、净息差持续收窄、让利实体经济的背景下,郑州银行规模体量稳步增长,资产、存款、利润增速稳步抬升,延续稳中向好发展态势,各项业务结构和盈利能力均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尤其是存款余额同比增长12%,增速较上年翻番。
经过郑州银行降本增效、业务转型双管齐下,2024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66亿元,同比增长0.88%,成功扭转近三年净利润负增长态势。
2024年9月,郑州银行与中原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签署资产转让合同,向中原资产出售150亿元信贷资产及其他资产。本次转让使得郑州银行流动性得以改善,资产损失降低,进一步提高了抗风险能力。
存款突破4000亿元,零售转型业绩凸显
2024年,郑州银行存款总额首次突破4,000亿元大关,全年存款增量435.77亿元,超过前两年增量总和。
业绩快报显示,截止2024年末,郑州银行吸收存款本金余额4,045.38亿元,发放贷款及垫款总额3,876.90亿元,全年存贷款增量分别为435.77亿元、270.82亿元,存贷款增速分别为12.07%、7.51%,分别高出全省金融机构0.74、3.26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从存款结构可以看出郑州银行发力零售战略转型成绩不俗,个人存款占比已超过公司存款占比,截止三季度末郑州银行个人存款余额2,102.77亿元,占全行存款总额的比重已接近53%。
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郑州银行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深耕市民金融及乡村金融领域发展,通过精心打造的“市民管家”、“融资管家”、“财富管家”和“乡村管家”四大管家服务,来全方位满足客户的金融需求战略。
郑州银行的贷款增量则主要来自于公司贷款。三季报数据显示,截止2024年三季度末,公司贷款及垫款余额2,768.0亿元,比上年末增长9.21%,占贷款总额比重增至72%,郑州银行对公服务能力持续增强,制造业企业扶持力度加大,为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持续加码。
在存款增加,经营数据改善的同时,郑州银行风险抵御能力持续增强。
业绩快报显示,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郑州银行不良贷款率1.86%,较年初下降0.0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166.23%,高于监管水平,风险抵补能力保持相对稳定。
聚焦重点战略部署,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作为地方法人银行,郑州银行始终坚守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城乡居民的“三服务”定位,立足区域开展特色化经营,把目光投向经济所需、客户所愿,精准有效地满足实体经济金融需求。
郑州银行全面贯彻落实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相关要求,主动靠前、持续发力,全行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对“推荐清单”内企业力争做到“应贷尽贷”“能贷快贷”,截至2024年末,落地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业务6586户,为小微企业蓬勃发展持续注入动力。推动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扩围增效,目前,已落地11个地市40个“白名单”项目,精准支持房地产项目合理融资需求。
作为河南省政策性科创金融运营主体,郑州银行深度践行使命担当,聚焦科创企业、研发机构、双创活动,创新科技信贷服务模式,量身定制低成本、弱担保、便捷化的金融产品,着力提升金融支持的精准度、覆盖面、获得率。创新推出并落地“研发贷”、打造“投贷联动”业务模式,优化知识产权质押贷等8款科创类产品,重点扶持了以超硬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复合材料等为代表的科技型企业。截至2024年末,累计支持各类科创企业4991家。
来源:有连云
相关标签:
银行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