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31日,同仁堂医养再次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中金公司为其独家保荐人,这标志着公司又一次向资本市场发起冲击。然而,在这背后,同仁堂医养的IPO之路却充满了业绩波动与扩张隐忧等问题,会对其上市进程及未来的发展产生影响吗?
从财务数据来看,同仁堂医养的业绩增长已出现疲态。2021年至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6.90亿元、9.11亿元和11.53亿元,呈现出一定的增长态势。然而,到了2024年前9个月,营业收入却同比微降0.02%,降至8.33亿元。尽管净利润有所增长,但收入下滑反映出公司的主营业务增长动力减弱,这可能会引发投资者对公司持续盈利能力的担忧。此外,同仁堂医养曾提出五年内成为五十亿级规模企业集团的目标,但目前与这一目标还有较大差距,业绩增长的不确定性和目标实现的遥遥无期,可能会进一步影响投资者的信心。
为了实现快速扩张,同仁堂医养采取了频繁的收并购策略。自2019年进军中医医疗赛道以来,公司已收购多家医疗机构,如三溪堂保健院、三溪堂国药馆、上海承志堂等。这种扩张模式虽然在短期内让公司得以迅速壮大,但也带来了其他问题。首先,收购过程中可能会产生高额的商誉,截至2024年9月30日,同仁堂医养的商誉净额为2.48亿元,占总资产的12.7%,若被收购的医疗机构未来业绩不达预期,可能会导致商誉减值,进而影响公司的财务状况。其次,频繁的收购需要大量资金支持,而同仁堂医养的利润直到2023年才扭亏,累计利润仍然为负,因此公司在扩张过程中不得不大量借款,截至2024年10月31日,公司未偿还的银行借款总额为1.22亿元。这种“借债扩张”模式,虽然短期内能够满足资金需求,但长期来看,债务压力的不断增大,可能会侵蚀公司的利润空间,甚至可能引发财务风险。
同仁堂医养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母公司同仁堂集团的支持。过去,同仁堂集团会在关键时刻通过注资、增资等方式来支持同仁堂医养,例如2022年向其注资1亿元,2024年3月又进行了一轮增资。然而,如今的同仁堂集团自身也面临发展瓶颈,业绩和股价承压。以核心上市平台同仁堂为例,2024年前三季度,其营收增速创下2021年以来的新低,归母净利润更是出现了首次下滑。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同仁堂集团对同仁堂医养的支持力度减弱,不仅会影响后者的资金筹集和业务发展,还可能让其在资本市场上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
在市场层面,同仁堂医养所处的中医医疗服务行业竞争激烈。尽管其在非公立中医院医疗服务行业中市场份额较大,但随着其他民营医疗机构的发展和公立医院的改革,公司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此外,当前港股整体承压,投资者更加审慎,同仁堂医养的IPO之路也面临着复杂的市场环境。在监管方面,IPO受到严格的法律和监管要求,包括公司治理、信息披露、财务报告等方面。同仁堂医养需要确保其业务和财务的合规性,否则可能会导致IPO进程受阻。同时,作为一家中医医疗集团,其在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方面的监管也尤为重要,一旦出现医疗事故或服务质量问题,可能会对公司的声誉和业绩产生重大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同仁堂医养在IPO过程中面临着业绩波动、扩张隐忧、母公司支持减弱以及市场竞争与监管压力等多重挑战。公司需要在提升自身盈利能力、优化扩张策略、加强与母公司的协同以及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合规管理水平等方面下功夫,以应对这些风险,确保IPO的成功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来源:有连云
相关标签:
股市行情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