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回首,2024年的银行业在变革之中书写新的篇章。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持续加深,银行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愈发重要。2024年,中国银行业经营环境发生深刻变化,面对经济转型与市场波动,银行业不断提高自身韧性,在监管引领下,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持续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年初,央行设立信贷市场司,牵头做好“五篇大文章”相关工作。同时,央行亦在年内进行了两次全面降准,合计释放长期流动性约2万亿元,并开展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利好政策持续释放,降首付、降利率、降存量房贷,促使房地产市场呈现积极变化。12月,个人养老金制度推广至全国,进一步激发了全社会积极养老意识。
银行业方面,时隔26年后,国有大行再次迎来财政部特别国债注资,大行抗风险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今年以来,工农中建交五大行行长相继完成更替,均为“70后”,领导层年轻化趋势愈加明显。为缓解息差压力,以大行为首的存款挂牌利率进行了两次下调,长期限定存利率进入“1”时代;为积极回报股东,各大上市行纷纷官宣中期分红计划,分红频次明显提升;为优化便民支付服务,银行业积极为提升支付便利性贡献力量。
年底,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5年经济工作,货币政策时隔14年重回“适度宽松”,推动资金更快更多流向实体经济。
2024年即将落下帷幕,新浪金融研究院特此盘点十大关键词,“回放”银行业这不平凡的一年。
关键词一:“适度宽松”
今年以来,央行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共计1个百分点,释放长期流动性约2万亿元,并综合运用公开市场操作、中期借贷便利等工具,开展国债买卖操作,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特别是今年9月下旬以来,金融系统按照党中央部署,较大力度降准,实施有力度的降息,并创设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专项再贷款两项工具。
对于下一步工作考虑,央行行长潘功胜强调,加大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为经济稳定增长和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加大货币政策调控的强度,提高货币政策调控的精准性,有效落实存量政策,加力推动增量政策落地见效。
1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指出,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打好政策“组合拳”,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
提及货币政策时,中共中央政治局表示明年要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此为近十多年来货币政策再度提出“适度宽松”,对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具有重要作用。专家预计,“适度宽松”的定调下,货币政策或将更加注重内部平衡,2025年将会继续实施有力度的降准降息。
关键词二:“五篇大文章”
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科技金融作为金融“五篇大文章”之首,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央行数据显示,2024年三季度末,获得贷款支持的科技型中小企业26.21万家,获贷率46.8%,比去年同期高0.1个百分点;科技型中小企业本外币贷款余额3.19万亿元,同比增长20.8%,增速比各项贷款高13.2个百分点。
绿色金融方面,我国绿色金融市场规模位居全球前列,截至今年三季度末,我国绿色贷款余额超35万亿元,同比增长25.1%,主要投向基础设施绿色升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
银行业在普惠金融的成绩同样可圈可点,央行数据显示,三季度末,人民币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2.9万亿元,同比增长14.5%,增速比各项贷款高6.4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增加3.51万亿元。
养老金融方面,今年银行业积极布局银发事业发展,12月,央行等九部委发布《关于金融支持中国式养老事业服务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养老金融发展迎来纲领性文件。同样在此月份,个人养老金制度自12月15日起从36个先行试点城市(地区)推开至全国。
数字金融已经成为商业银行服务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路径,比如,截至6月末,工商银行顺应客户线上化、数字化趋势,将手机银行打造成为客户日常服务主阵地,日活客户峰值突破4300万户;中国银行个人手机银行月活客户数达8986万户,成为该行活跃客户最多的交易渠道。
今年1月,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潘功胜表示,央行将设立信贷市场司,重点做好五篇大文章相关工作。目前,央行官网机构设置下的内设部门已新增“信贷市场司”,相关简介显示,信贷市场司的职能是“牵头拟定并组织实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消费金融、区域金融等金融政策,完善信贷政策评估机制,规范信贷市场运行。落实国务院及相关部际联席会议部署,承担国家重大战略金融服务政策和协调工作。”
关键词三:个人养老金
12月12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五部门发布《关于全面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的通知》,自12月15日起,在中国境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者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劳动者,均可以参加个人养老金制度。此外,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范围从36个先行城市(地区)同步扩大到全国。
该《通知》指出,审慎确定开办个人养老金业务的商业银行范围,鼓励支持商业银行销售全类型个人养老金产品。商业银行要健全线上线下服务渠道,为参加人变更开户银行、领取个人养老金等提供更多个性化服务,为理财公司、保险公司等机构开展个人养老金业务提供便利。
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披露数据统计,截至目前,个人养老金产品增至946款,其中基金类产品286款、保险类产品168款、理财类产品26款、储蓄类产品466款。
个人养老金是政府政策支持、个人自愿参加、市场化运营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在缴费环节,个人向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的缴费,每年不超过12000元。
个人养老金制度的正式启动,是我国积极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做好养老服务,事关亿万百姓福祉。
关键词四:存量房贷利率
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迎来政策大礼包。
9月24日,潘功胜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引导商业银行将存量房贷利率降至新发放贷款利率的附近,预计平均降幅大约在0.5个百分点左右。同时,他指出,下调存量房贷利率预计将惠及5000万户家庭、1.5亿人口,平均每年减少家庭的利息支出总数1500亿元左右。
多名专家也对此表示此举将有效遏制提前还贷潮,缓解其对居民消费的冲击,有效缓解银行息差压力。
9月29日,央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24〕第11号》,完善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定价机制,推动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另外,央行指导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发布《关于批量调整存量房贷利率的倡议》,明确各商业银行原则上应于2024年10月31日前统一对存量房贷(包括首套、二套及以上)利率实施批量调整。
10月25日,多家银行对符合条件的存量房贷利率进行批量密集调整,符合条件的房贷利率均调整为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30BP。
关键词五:“1”时代
今年以来,随着国内经济环境的持续变化以及金融政策的调整,商业银行存款利率持续下行。以国有大行为首的存款挂牌利率分别于7月和10月进行了两轮调整,国有大行存款利率已经进入“1”时代。
随后,在国有大行的引领下,股份制银行、地方银行陆续跟进,正在成为存款“降息”的常规节奏。
2022年4月,央行指导利率自律机制建立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督促银行参考市场利率变化,合理调整存款利率水平。截至2023年末,主要银行在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作用下,已先后四次主动调整存款利率。
此外,监管今年上半年叫停了手工补息,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银行对公存款的付息压力。11月29日,全国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发布《关于优化非银同业存款利率自律管理的倡议》和《关于在存款服务协议中引入“利率调整兜底条款”的自律倡议》,分别提出将非银同业活期存款利率纳入自律管理以及对各类存款引入利率调整兜底条款。
关键词六:五大行行长齐换
今年以来,工农中建交五家国有银行行长集体“换血”。
11月18日,张辉任中国银行党委副书记。12月24日,该行发布公告称,中国银行收到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核准张辉为行长任职资格的批复。
与此同时,今年5月22日,农业银行、交通银行高管团队双双迎来人事调整。彼时,农业银行宣布王志恒任该行党委副书记;交通银行宣布张宝江任该行党委副书记。6月28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核准王志恒农业银行行长的任职资格;6月26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核准张宝江交通银行行长的任职资格。
此外,今年4月30日,工商银行宣布刘珺为该行党委副书记。5月22日晚间,工商银行发布公告称,董事会同意聘请刘珺为工行行长。
同样在今年4月30日,建设银行官宣张毅为该行党委副书记。5月29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核准张毅建设银行行长的任职资格。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五位国有行行长均为“70后”。年龄最大的是交行行长张宝江,于1970年出生;年龄最小的是农行行长王志恒,于1973年出生。
关键词七:央行买卖国债
央行8月30日发布公告显示,8月央行开展了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全月净买入债券面值为1000亿元。
同时,公告显示,8月央行向部分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买入短期限国债并卖出长期限国债。
央行发布的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丰富和完善基础货币投放方式,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增加国债买卖。
此前央行曾多次公开发声,把国债买卖纳入货币政策工具箱不代表要搞量化宽松。我国目前货币政策仍有充足空间,财政状况健康可持续,并不需要实施量化宽松政策。把国债买卖纳入货币政策工具箱,是将其定位于基础货币投放渠道和流动性管理工具,与其他工具综合搭配,共同营造适宜的流动性环境。
今年10月,央行、财政部建立联合工作组,并召开工作组首次正式会议。会议中,双方一致认为央行国债买卖是丰富货币政策工具箱、加强流动性管理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八:支付便利性
今年3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见》,指导支付服务主体不断提升老年人、外籍来华人员等群体的支付服务便捷性和满意度。
其中明确提出了六项主要任务,包括改善银行卡受理环境、优化现金使用环境、提升移动支付便利性、保障支付选择权、提升账户服务水平、加强支付服务宣传推广等。另外,保障措施则分政策支持、组织领导等。
在进一步提升移动支付便利性方面,该《意见》要求银行、支付机构和清算机构要加强合作,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持续完善移动支付服务,优化业务流程,丰富产品功能,扩大受理范围,充分考虑老年人、外籍来华人员等群体需求,做好适老化、国际化等服务安排。
今年7月,央行支付结算司司长严芳表示,经过近5个月的努力,支付便利化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目前,外籍来华人员、老年人等群体可以灵活选择银行卡、现金、移动支付等多样化方式,在各类场景进行支付,支付便利性明显提升。
关键词九:特别国债注资大行
10月12日,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明确表示,将发行特别国债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提升银行抵御风险和信贷投放能力,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此意味着,时隔26年后,国有大型银行又将获得来自财政部特别国债的注资。
财政部副部长廖岷彼时介绍,当前,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经营整体稳健,资产质量稳定,拨备计提充足,按照国际最佳实践标准,主要指标均处于“健康区间”。通过适当方式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进一步增加核心一级资本,不仅能提升银行的稳健经营能力,而且可以增强信贷投放能力,进一步加大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力度,为推动宏观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振市场信心提供更有力支撑。
廖岷称:“财政部将坚持市场化、法治化的原则,按照‘统筹推进、分期分批、一行一策’的思路,积极通过发行特别国债等渠道筹集资金,稳妥有序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进一步增加核心一级资本。”
早在1998年,为了化解金融风险,财政部曾发行2700亿元特别国债向四大国有银行注资。
关键词十:中期分红
2024年4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加大对分红优质公司的激励力度,多措并举推动提高股息率。
此后,上市银行纷纷跟进执行“一年多次分红”要求,其中,国有大行率先响应,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等大行发布董事会决议公告表示,审议通过2024年度中期利润分配相关安排,并表示后续制订2024年度利润分配方案时,将考虑已派发的中期现金分红因素。
随着上市行半年报的发布,国有六大行首次中期现金分红方案也随之公布,以此实际行动回馈股东。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12月31日,已有22家A股上市银行披露了中期分红计划,目前平安银行、民生银行等多家银行中期分红已实施完毕。
在今年举行的业绩发布会上,国有大行管理层亦对分红情况进行了说明。比如,工行董事长廖林表示,预计今年分红近1100亿元,为股东及投资人创造实实在在的价值回报;建行首席财务官生柳荣透露,将结合股东意愿、资本补充、监管要求和长期可持续发展多方面因素,争取依法合规、积极有序推进中期分红。
来源:新浪财经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