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通证券:跨年行情受基本面/流动性/政策三重因素驱动 高股息板块不可忽视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智通财经网 7.0w阅读 2024-12-22 08:48

海通证券发布研报称,近期市场成交热度自高点已有所下降,A股滚动5日成交额于11月12日的高点2.6万亿元缩量至12月19日的1.6万亿元,但A股各大指数表现仍较有韧性。总体来看,跨年行情驱动因素主要是来自于基本面、流动性和政策面,而行情的强弱取决于驱动因素的强弱和前期市场环境,多重驱动因素共振往往带来弹性更大的跨年行情。

海通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回顾2005年以来A股跨年行情表现,可以发现大多数年份均有一定程度的跨年行情,但启动时间和涨幅会有差异。

从启动时间来看,行情启动时间早晚与上年三、四季度行情有关:若三、四季度行情较弱,则行情最早于上年11月启动,如2006年、2008年、2013年、2020年、2022年和2023年,这种情况占比不到三成;若三、四季度行情较好,则启动较晚,1月中下旬甚至2月初才启动,如2005年、2007年、2010年、2011年、2014年、2015年、2016年和2017年,历次行情启动较晚的年份占比约为四成;其他年份在元旦附近启动,占三成左右。

从涨幅来看,若以沪深300来刻画跨年行情表现,自2005年以来,历次行情指数最大涨幅均值在23%,其中涨幅最高的是89.6%(2007年)、最小是5.7%(2014年)。

跨年行情启动的条件是基本面改善/流动性宽松/政策催化。

宏观基本面改善是跨年行情演绎的重要条件。

岁末年初市场处在业绩真空期,而宏观高频数据对于A股业绩往往具有指引作用,因此这一期间宏观基本面的改善往往会助推行情开启。

回顾历次跨年行情,2009年、2016年、2019年、2023年初均是在逆周期政策发力下基本面阶段性企稳回升,这四次跨年行情最大涨幅均值达到26.8%,其中基本面改善幅度较大的是2009年,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国内基本面下行,为对冲经济下行风险,11月国常会宣布推出刺激经济的四万亿元投资计划,在政策刺激下工业增加值快速从2009年1月的-2.9%快速回升至2009年2月的11%,基本面数据改善也推动这一轮跨年行情最大涨幅达36.2%。

另外,2007年、2010年、2017年、2021年初宏观基本面延续此前的向上趋势,其中2007年初中国经济数据尤为强劲,GDP当季同比由2006年四季度的12.5%进一步上行至2007年二季度的高点15.0%,工业增加值同比自2007年2月的12.6%快速上行至2007年5月的18.1%,较强的基本面数据支撑下这一轮行情最大涨幅为89.6%。

流动性宽松往往也直接推动跨年行情的启动。

临近年末资金需求通常较大,央行一般会加大货币投放规模来平稳市场流动性,所以岁末年初往往宏观流动性相对宽松。

回顾历次跨年行情,2006年、2009年、2012年、2015年、2016年、2019年、2020年-2023年流动性整体较为宽松。其中,较为特殊的是2012年和2015年,这两轮行情中基本面数据仍在下行,流动性改善是这两轮跨年行情开启的关键因素。

2011年下半年宏观经济数据下行,工业增加值当月同比自2011年6月的高点15.1%下行至2012年1月的2.8%,为了应对经济下行,央行在2011年11月首次启动降准,标志着货币政策转向宽松,M1同比增速由2012年1月的3.1%筑底回升至2012年2月的4.3%,在流动性助推下沪深300最大涨幅为17.0%。

2015年同样是流动性环境改善推动行情开启,2014年下半年经济增速开始放缓,制造业PMI自2014年7月的51.7%回落至2015年1月的49.8%,2014年11月央行意外宣布降息,标志着货币政策转向宽松,推动股市资金面好转,2014年11月-2015年1月这轮行情中沪深300最大涨幅45.8%。

年底随着重大会议的召开,政策催化下往往能够提振市场情绪。

从政策周期来看,岁末年初是重要会议召开的窗口期,政策事件对股市的提振相对较多,从而推动市场的政策预期持续升温,催化跨年行情向上。例如2008年末的四万亿元投资计划、2013年末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推进全面深化改革、2014年末时任总理李克强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2016年的供给侧改革、2019年的股市政策。

以影响较为深远的2016年和2023年为例:2013年-2015年中国钢铁、煤炭等传统行业产能过剩问题日益突出,2015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正式提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2016年初全国两会全面吹响供给侧改革的号角,这一次供给侧改革为中长期经济结构转型培育了新的动力,这一轮跨年行情中沪深300最大涨幅为13.4%;2022年11月后防疫政策优化逐渐落地,居民生产生活也逐渐恢复,市场对于基本面复苏的预期升温,也推动行情快速展开,这一轮行情最大涨幅为22.1%。

行情升级需密切关注增量政策及基本面趋势。

借鉴1999年5月19日的行情节奏,在市场第一波快速上涨后随着成交量及换手率萎缩,股市行情可能会进入阶段性震荡休整期。从近期市场交易热度和增量资金情况看,10月中下旬以来市场微观流动性出现再平衡,而11月中旬以来前期明显入市的杠杆资金已转向流出,A股成交也有所缩量。

当前随着年末临近,市场对于跨年行情的开启较为期待,接下来更应关注增量政策出台和基本面验证情况。目前来看,中国国内财政支出仍有发力空间,财政部也指出,明年将实施更加给力的财政政策。12月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对明年经济作出部署,短期应密切关注政策的出台情况。

往后看,驱动行情进一步深化升级需待增量政策发力支撑基本面回暖。

今年年初以来资本市场改革已在出台,自9月24日以来一系列政策组合拳聚焦居民资产负债表修复,标志着政策底已经出现。当前部分基本面数据已经有所改善,11月制造业PMI为50.3%,较上月上升0.2%,已连续两个月处在扩张区间;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当月同比增速为4.8%,连续第二个月改善;同时10月商品房销售额当月同比增速-1.0%,连续第三个月跌幅收窄,且为2023年3月以来单月最高增速。

但国内宏观经济延续复苏仍需增量政策持续发力,展望明年,随着后续增量政策逐步出台和落地,中国宏微观基本面有望逐步修复,预计2025年实际GDP同比增速可能在5%左右,同时A股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有望上升至5%-10%,进而支撑A股年度中枢抬升。

结构上,科技制造和中高端制造有望成中期股市主线。

借鉴历史,市场底部第一波反弹主要源自政策宽松、情绪修复,由于期间基本面趋势尚未明确,因此前期跌幅大、估值低板块往往会有明显修复。随着基本面逐渐得到验证,业绩支撑下市场中期主线将逐渐明晰,当下最需关注的是基本面更优的科技制造和中高端制造。

科技制造方面,政策和技术双重利好有望支撑主线行情展开。

从产业周期视角看,当前科技产业正处在新一轮向上大周期中,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各个领域加快落地,可能将在未来深刻改变人们生产生活方式。从政策端看,当前中国已经进入经济转型升级、动能转换的关键阶段。

科技中可重点布局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财政政策发力下,数字基建、信创、半导体等领域将受益,预计“十四五”期间中国数据中心产业规模复合增速将达到25%;二是自动驾驶、人形机器人和ARVR等AI技术应用领域,根据亿欧智库,2025年-2030年中国智慧交通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速为35%。

此外,并购重组或成为科技公司上市新途径,科技股投资热度有望上升。结合目前中国IPO市场环境,海通证券认为半导体、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领域的优质企业将通过并购重组实现快速上市,从而整合产业链资源、提升市场竞争力。

中高端制造方面供给占优、外需有韧性,未来景气度有望延续。

需求端看,相关领域内外需求支撑有望延续:外需方面,中国在部分中高端领域具有较高的贸易地位,今年以来中国家电、汽车出口保持高增长,1月-10月人民币计价下出口累计同比增速分别为16.1%、20.0%,叠加新兴国家需求旺盛且对中国的依赖度较高,未来可能是中国出口新增量;内需方面,近期中国促消费政策频频发力,11月1日商务部表示“持续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落实落细”,相关领域有望持续受益。

供给端看,当前中国高端制造拥有产业集群优势、工程师红利和技术积累等优势。因此,在供需优势支撑下中国中高端制造景气有望延续,具体可以关注汽车、家电等相关行业。

低利率宏观环境和市场波动环境下高股息板块不可忽视。

2024年4月12日国务院发布了“新国九条”,其中重点强调了将强化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监管,海通证券认为后续政策有望提高上市公司分红积极性、持续性。

中长期维度上,除了政策要求上市公司加强分红之外,基本面和长期收益稳健的高股息资产仍具有较好性价比。

风险提示:稳增长政策落地进度不及预期,国内经济修复不及预期。

来源:智通财经网

相关标签:

智通财经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