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重组热潮:为A股长期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证券之星 4492阅读 2024-11-19 16:56

历经2014至2015年的资深股民,对当年的并购重组热潮定然记忆犹新。

据历史数据回顾,那期间并购重组的披露案例数从2012年的84起显著跃升至2015年的443起高峰,同时,成功完成的并购重组数量也从63起攀升至283起。这种“并购催生高业绩增长,进而推动股价上扬,再促发更多并购”的良性循环,极大地助推了相关行业股价的飙升。在这段时期内,上证指数累计上涨了41.1%,而传媒、计算机、电子等行业的指数涨幅更是惊人,均超过了130%,其中最高者甚至达到了212.1%的涨幅。

步入2024年,随着多项会议与政策文件的相继出台,均明确表达了对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支持态度,这一主题再度成为了投资者们关注的焦点。

那么,本轮并购重组市场又将呈现出哪些新的线索与趋势呢?本文将对此进行深入剖析与解读。

并购重组“领头”:央企

随着政策体系的日臻完善和战略性重组的持续深化,我国央国企的重组整合工作已步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其中,专业化整合成为了当前的核心策略。

这一策略不仅是对过往十年顶层设计和法律法规逐步健全的积极响应,也彰显了央国企在重组整合路径上的日益成熟与精准定位。专业化整合旨在通过削减重复投资、消除同质化竞争,进而提升产业集中度,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成为央国企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国家战略大局的重要抓手。

在实践层面,央国企重组整合展现出多样化的模式,包括集团合并、股权参与、主业归位、新设聚拢等,每种模式都各具特色,适用于不同的情境与需求。

今年以来,众多央企所属的上市公司在并购重组方面动作频频,涉及医药、资源、装备制造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多个领域。

例如,在医药领域,通用技术集团与重庆化医的战略整合,国药集团对中国中药的私有化,以及华润三九对天士力股份的收购,都彰显了央企在医药行业的整合力度。在资源领域,广晟有色与中国稀土集团的股权划转,盐湖股份与中国五矿的共同组建中国盐湖集团,也体现了央企在资源领域的深度整合。装备制造领域同样不乏亮点,华电国际拟购买华电集团的发电资产,保变电气与兵器装备集团、中国电气装备集团的输变电装备业务整合,都预示着央企在装备制造领域的重组整合正在加速推进。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今年央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热点领域。按照国务院国资委的规划,到2025年,中央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收入占比将达到35%。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央企在量子科技、半导体、氟化工等前沿领域纷纷展开并购重组。如国盾量子与中国电信所属中电信量子集团的股份认购暨战略合作协议,长电科技的实际控制人变更为中国华润,以及中航电测对成都飞机工业(集团)的收购等,都彰显了央企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布局与发力。

并购重组“中军”:地方国企

在当前并购重组的汹涌浪潮中,地方政府无疑扮演了主导者的角色,这与十年前的情况形成了鲜明对比,成为本轮浪潮的显著特征。

受到新“国九条”及“并购六条”等政策的强力驱动,地方国资正加速涌入资本市场,不断加快将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的进程。上海、山东、杭州等地国资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活动频发,充分展现了地方国资在资源整合方面的积极姿态和强劲动力。

具体而言,11月12日,上海国资委旗下的上海建科公司宣布,计划以4.88亿元的价格全面收购上咨集团,旨在打造一家具有国际一流竞争力的咨询服务企业。与此同时,上海市政府也原则性通过了《上海市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行动方案(2025—2027年)》,为未来的并购重组活动提供了明确的政策导向。

在山东,山推股份宣布将以18.41亿元的价格收购山重建机100%的股权。山东省政府更是透露,2024年山东省属企业计划进行110次企业内部专业化整合,涉及200家权属企业,显示出山东在国资整合方面的雄心和决心。

而在杭州,杭州国资委旗下的海联讯计划吸收合并B股上市公司杭汽轮,旨在提升杭汽轮的融资能力,并突破海联讯的增长瓶颈。

这些交易不仅体现了国资对上市公司后续运营管理的深度关注,也彰显了国资在产业协同和资源整合方面的坚定决心。业内人士指出,未来地方国资在资本市场的活跃度将持续攀升,将更加注重市值管理能力的提升和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化,以全面提升上市公司的综合实力。

同时,多地政府和国资监管部门也纷纷出台政策措施,对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工作给予大力支持,鼓励市场化重组整合。上海市政府强调要注重价值引领和全程服务,力求实现“1+1>2”的整合效果。深圳市、四川省、山东省、吉林省等地也相继出台政策,将并购重组视为推动上市公司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

并购重组“预期差”:民企

除了前述两大类并购类型,本轮并购浪潮中还有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民营企业。在这场并购重组的“盛宴”中,如果说央国企主要受到政策推动,那么民营企业则是在政策春风的吹拂下,主要依靠原始的利益驱动活跃于市场。

民营企业的并购行为大致可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实力雄厚的非上市企业,在选择借壳上市的方式。它们期望通过这一途径实现公司资产的透明化、管理的规范化以及融资的便捷化,从而为公司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第二类则是资金充裕的上市公司,通过收购优质资产来实现业务转型,或是收购具有协同效应的行业上下游企业。这一过程对管理层的眼光和决策胆识提出了极高要求。例如,在前一轮重组收购热潮中,通威股份通过收购成功从养猪企业转型为“硅料大王”,而天齐锂业也是通过类似的收购路径,从一家铝合金门窗公司蜕变为锂业巨头。

若我们进一步细化分析,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来挖掘并购机会:

实际控制人旗下有优质资产原本计划IPO但受阻撤回,这些资产有迫切的上市需求。在后注册制时期,随着上市窗口的收紧,这类情况愈发常见。

实际控制人承诺进行重组或解决同业竞争问题,这往往预示着并购活动的可能性。

控股股东拥有优质的科技类资产或产业上下游资产,这些资产相对容易注入到上市公司中。

上市公司低比例或关联持股优质科技类资产,为增强自身实力,有进一步收购股权、扩大持有比例的意愿。

曾经尝试重组但失败的企业,在当前这一轮政策放松的窗口期,有可能重启并购计划。

相关控股股东已经发生变更。这类情况值得特别关注,可以通过查阅上市公司公告,尤其是投行出具的财务顾问核查意见,来获取更多有价值的细节信息。特别要注意新股东的实力以及后续股东变更的时间节点等关键因素。

A股市场有望焕然一新

当企业掌握着独特且难以复制的无形资产,如苹果和微软的技术与品牌,这些资产构成了其竞争优势的坚固基石,此时,内部增长策略往往成为最优选。因为与无形资产相比,有形资源如原材料、生产设施及金融资本等,更易于被竞争对手模仿,难以单独构成持久的竞争优势。因此,对于那些缺乏独特无形资源的企业而言,兼并与收购成为了一条通往增长的捷径。

杰弗里·克鲁格在业务拓展策略上的见解同样深刻。他提出了企业增长的四种路径:横向一体化、地域扩张、纵向一体化与多元化发展。在企业初创或成长期,横向一体化并购能帮助企业快速扩大在本地的市场份额;当国内市场趋于饱和,地域扩张则成为企业开拓新市场的利器,将产品和服务推向国际舞台;若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伙伴对企业的盈利至关重要,纵向一体化并购能减少外部依赖,增强对产业链的控制力;而当企业核心业务成熟稳定,多元化发展则成为探索新增长点、分散经营风险的有效方式。

我深感克鲁格的观点具有极高的实践价值。对于任何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而言,选择正确的发展策略是关乎其长远成功的关键。发达市场的经验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并购作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加速增长和提升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被广泛应用。

当前,A股市场正经历着一轮并购重组的热潮,这不仅为企业提供了转型升级的契机,也为市场带来了新的活力与可能性。通过并购,企业可以更快地整合资源、优化结构,甚至实现跨界融合,为A股市场的长期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轮并购重组浪潮将为A股市场带来积极的变革与改观。

来源:证券之星

相关标签:

股市行情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