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A股走势显著强于港股,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双双跌逾1%,截至2024年11月6日 10:49,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987018)上涨0.04%,成分股药明合联(02268)上涨8.15%,来凯医药-B(02105)上涨7.37%,药明康德(02359)上涨5.65%,康龙化成(03759)上涨4.00%,凯莱英(06821)上涨3.93%。
热门ETF方面,创新药纯度最高的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上涨0.7%,冲击3连涨。最新价报1.013元,盘中成交额4700万元,换手率10.61%,市场交投活跃。
拉长时间看,截至2024年11月5日,港股通创新药ETF近3月累计上涨25.44%,涨幅排名可比基金1/2。
规模方面,港股通创新药ETF最新规模达4.43亿元,创成立以来新高,位居可比基金1/2。
份额方面,港股通创新药ETF最新份额达4.39亿份,创成立以来新高,位居可比基金1/2。
资金流入方面,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昨日资金净流入399.91万元。拉长时间看,近5个交易日内有4日资金净流入,合计“吸金”6697.72万元,日均净流入达1339.54万元。今日盘中,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再获净申购400万份,至此已经连续2日吸金!
10月24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对创新药以及经沟通交流确认可纳入优先审评审批程序和附条件批准程序的品种开展受理靠前服务的通知》,提出自2024年11月1日起,对创新药以及经沟通交流确认可纳入优先审评的审批程序和附条件批准程序的品种上市许可申请提供受理靠前服务。
业内人士认为,该政策有望加速创新药的审批流程,让符合条件的药物更快进入市场,缩短创新药上市时间,满足临床急需,提升患者福利,同时也鼓励国内创新药企加大研发投入,推动国内医药创新。
华源证券分析指出, 2024Q1-Q3创新药公司共实现营收154.9亿元(未包括百济神州与诺诚健华),同比增长113.5%,势头强劲。国内创新药企业已大面积走过研发周期,核心品种正处在商业化高速放量阶段。A股中有产品商业化的Biotech创新药收入显著加速增长,同时费用相对平缓渐增,因此利润端表现更好,盈利信号清晰积极。此外,出海授权已成为Biotech业绩第二增长曲线,高额首付款的确认提供可持续研发的资金动力支持。
【关注中国硬核创新药力量,新质生产力代表,认准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
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紧密跟踪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旨在反映港股通创新药产业上市公司的运行特征。
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标的指数前十大持仓股和对应权重如下:
注:仅为成分股展示,不做个股推荐
数据来源:国证指数公司,截至2024.10.31
从上述成份股列表中可以看出:
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100%布局创新药产业链,前十大权重合计占比超70%,龙头属性突出!
成份股中进一步细分行业来看,创新药权重占比高达81.77%,CXO(医药研发外包等)权重占比18.23%。
数据来源:国证指数公司,截至2024.10.31
综合来看,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的创新药含量近82%,是全市场医药指数中创新药含量最高的。作为最纯的创新药新品,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以其高锐度和高弹性的特征获得了很多投资者的关注。
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特点鲜明:
更纯粹的创新药(高达82%的创新药权重占比,全市场医药类指数中最高);
最低估的创新药(截至11月1日,指数市销率处于近5年23%分位点);
底层资产是港股,可以T+0交易!
目前,港股通创新药ETF联接基金(A类:021030;C类:021031)也已经正式开放申赎,主流互联网基金销售平台均有售,喜欢场外买基或者定投的投资者可以密切关注。
关注中国硬核创新药力量,新质生产力代表,认准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场外联接(A类:021030;C类:021031)!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文中个股仅作为指数成份股客观展示,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投资人应当阅读《基金合同》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属于中等风险等级(R3)产品,适合经客户风险等级测评后结果为平衡型(C3)及以上的投资者。标的指数并不能完全代表整个股票市场。标的指数成份股的平均回报率与整个股票市场的平均回报率可能存在偏离。以上产品投资于境外证券市场,基金净值会因为所投资证券市场波动等因素产生波动。境外投资产品风险包括市场风险、汇率风险等。本文出现信息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
来源:界面有连云
相关标签:
股市行情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