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传媒IPO:主营业务“天花板”明显 成长性或不足 募资前巨额分红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新浪财经 8.9w阅读 2024-09-18 21:50

  出品:新浪财经上市公司研究院

  作者:IPO再融资组/星期日

  河北广电无线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无线传媒”)将于近日上市。招股意向书显示,无线传媒拟首次公开发行4001万股拟募资11.5亿元,实际募资3.76亿元,较预期大幅缩水。

  值得注意的是,自递交申报材料以来,无线传媒业绩不断下滑。而且,近年来新媒体发展迅速,受终端市场竞争影响,公司IPTV业务用户数量持续下降,且受制于河北省人口户数限制,主营业务成长性或不足,天花板明显。除此之外,无线传媒账面“不差钱,募资前巨额分红等问题也始终备受关注。

  营收净利双降 主营业务成长性或不足

  根据招股书,无线传媒营业收入与净利润近两年来持续下滑。2021-2023年、2024年上半年,无线传媒分别实现营业收入为6.72亿元、6.54亿元、6.46亿元、3.0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6%、-2.75%、-1.12%、-8.26%;2021-2023年、2024年上半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56亿元,2.91亿元,2.84亿元,1.2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13%,-18.15%,-2.49%,-13.70%。

  不仅如此,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61.11%、58.24%及 55.5%,也在持续下滑。

  对此,公司解释,这是所得税优惠政策到期,IPTV 增值业务规模下滑、内容版权采购及营销推广活动增加、创新业务规模尚不能覆盖摊销成本等不利因素造成的。

  无线传媒的主营业务为IPTV 集成播控业务,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当下,客户的选择和需求更加多样化,有线电视、互联网电视、PC 端和移动端等都是终端用户收看视听节目的重要可选方式,终端客户被分流的风险增大。

  报告期内,公司的IPTV集成播控业务收入占公司当期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99.64%、98.49%、97.17%。2021年至2023年,无线传媒IPTV业务用户数量分别为1547.30万户、1541.01万户及 1536.32万户,在2022年和2023年分别减少了6.29万户和4.69万户。

  公司 IPTV 基础业务仅面向河北省内终端客户,IPTV 基础业务的用户数不可能超过全省常住人口户数,也就是说主营业务发展存在发展瓶颈,而当前随着用户被数字电视、新媒体平台等分流,无线传媒IPTV 业务渗透率已逐步趋于饱和。

  由此可以看出,无线传媒主营业务未来成长空间或不足。

  超八成专利为继受取得 曾有过无证经营问题

  招股书显示,无线传媒自 2016 年起取得高新技术企业认证,已取得 48 项软件著作权,19 项专利,但这其中只有3项为发明专利,其中11项是外观设计专利,含金量不高。而且,这5项实用新型专利和11项外观设计专利均是通过受让的方式取得的,让投资者质疑无线传媒的科研创新能力。

  无线传媒曾存在无资质经营IPTV业务集成播控业务的情况。根据《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从事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应取得广播电影电视主管部门颁发的《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金麒麟分析师)证》或履行备案手续。然而,在2018年1月至2021年4月期间,河北广播电视台未取得广电总局关于其开展IPTV集成播控服务的批复。无线传媒虽然获得了河北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及河北广播电视台的授权,但未能按照《专网及定向传播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履行相应备案程序。

  IPO前夕巨额分红 过度依赖大客户

  无线传媒在IPO前夕实施了大规模的现金分红政策。2018年至2022年,公司累计分红高达6.21亿元。这种大手笔分红行为在监管层已加强对IPO前突击分红行为监管力度的背景下,显得极为敏感。

  而根据招股书,无线传媒货币资金充裕,资产负债率维持在较低水平。2021年至2023年,公司年末的货币资金分别为12.32亿元、14.07亿元和17.78亿元。截至2023年末,无线传媒货币资金与交易性金融资产合计达17.92亿元,占公司总资产86.10%。无线传媒在2021年、2022年以及2023年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10.15%、12.15%及9.31%。

  无线传媒在分红的同时计划通过IPO募资,且公司货币资金充裕,让投资者对募资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产生了质疑。

  无限传媒收入过度依赖三大运营商,客户集中度较高。无线传媒的主要客户集中在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电信运营商及其下属企业。2021-2023年,公司对三大电信运营商及其下属企业销售收入占当期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8.08%、97.35%和96.47%,客户分布较为集中。

责任编辑:公司观察

来源:新浪财经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