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盛京银行(02066)披露了一份并不理想的半年报,其资产规模指标和经营指标均出现了下滑,同时资产质量指标和资本充足率指标的表现也逊于同行。
证券之星注意到,该行上半年营收、净利润双降,其中净利润下降超20%;同时总资产较年初亦出现萎缩,在今年上半年的银行业中并不多见。与此同时,公司最新的不良率达到了2.66%,依然保持高位,远高于行业平均值1.56%,而公司目前的拨备覆盖率仅有159.59%,风险抵补能力令人担忧。
资产“缩水”,业绩受挫
公开资料显示,盛京银行是东北地区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总部银行,前身是沈阳市商业银行,2007年2月经中国银保监会批准更名为盛京银行。
2014年12月,盛京银行赴港上市,2021年该行总资产最高达10061.26亿元,进入了万亿级银行的行列。
证券之星注意到,几年时间过去,该行的资产规模并没有像多数银行一样节节攀升,反而在今年上半年出现了负增长。
8月28日,盛京银行披露2024年半年报显示,规模指标方面,截至2024年6月末,盛京银行资产总额10683.05亿元,较上年末下降1.1%;各项存款7792.7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4%;各项贷款4927.0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1%。
事实上,盛京银行2023年末的总资产为10800.53亿元,已经较2022年同期的10824.13亿元下降23.60亿元,降幅为0.2%,而今年上半年下滑幅度明显扩大。
对于上市银行来说,银行资产缩水并不常见,因为一般情况下,银行通过增加贷款投放、吸收存款以及扩展其他业务来推动资产规模的持续增长。资产规模的负增长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银行在资产配置、信贷投放或外部经济环境等方面存在不利因素,导致资产扩张受限。
业绩方面,该行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5.6亿元,同比下降36.2%;实现归属于该行股东的净利润5.77亿元,同比下降21.9%。
具体来看,今年上半年,盛京银行实现利息净收入人民币32.36亿元,同比减少人民币27.43亿元,降幅45.9%,其中:利息收入同比减少人民币48.57亿元,利息支出同比也减少人民币21.15亿元。
作为利息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2024年上半年,盛京银行实现发放贷款和垫款利息收入人民币122.58亿元,同比减少人民币52.15亿元,降幅29.8%,占利息收入的比重为74.5%,同比下降7.5个百分点,该行称主要是报告期内发放贷款和垫款平均余额和收益率同比减少所致。
不良率高居不下
半年报显示,资产质量方面,盛京银行不良贷款率2.66%,比上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159.59%,比上年末提高0.09个百分点。
证券之星注意到,在各行业不良率贷款分布中,盛京银行企业贷款不良率最高的五个行业分别为:农、林、牧、渔业(8.18%),住宿和餐饮业(6.58%),批发和零售业(4.85%),文化、体育和娱乐业(3.83%),制造业(3.05%),贷款合计占企业贷款42%。
个贷方面,盛京银行的个人贷款占贷款总额24%,其中信用卡占个人贷款11%,其不良贷款率8.17%,个人经营性贷款占个人贷款4.8%,其不良贷款率为3.17%,住房按揭贷款占个人贷款47%,其不良贷款率为3.03%。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该行的前十大单一借款人借款合计577亿元,占资本净额55%,贷款客户集中度明显过高,也已经触及了监管红线。
此外,在贷款的五级分类中,截至6月末,公司正常类贷款占贷款总额93.3%,占比较年初的94.2%有所下滑,同时关注类和可疑类贷款占比均较上年末提升。
而这或许预示着,盛京银行的资产质量压力正在逐渐积聚,且未来可能面临进一步的风险暴露。关注类和可疑类贷款占比的上升,通常意味着潜在不良贷款的隐患在增加,这可能会在未来转化为实际损失,进一步削弱银行的财务稳健性。
与此同时,盛京银行资本充足率指标也出现了松动。
2023年末,该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0.42%、12.43%和14.12%,虽分别上升0.56、2.57和2.60个百分点,但也仅有一级资本充足率高于同业平均水平的12.12%。
而到了今年上半年末,盛京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0.26%,一级资本充足率12.24%,资本充足率13.93%,三项数据均低于2023年末时的水平,同时也低于2024年二季度末的行业平均值。
整体来看,盛京银行在资产规模、盈利能力及资产质量等多维度的表现均显露出潜在的系统性风险,尤其是在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贷款集中度过高以及资本充足率下降等关键指标上的表现,进一步凸显出其面临的经营压力。
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加剧,盛京银行或将需要加速调整其风险管理策略与业务布局,该行亟需在稳健性和扩展性之间寻求新的平衡点,方能在日益激烈的银行业竞争中生存下去。(本文首发证券之星,作者|赵子祥)
来源:证券之星
相关标签:
银行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