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瑞财经 李姗姗
5月11日,在回复深交所第二轮问询后三个月,迟迟未等来下一步进程的深圳市飞速创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飞速创新”)撤单了,其历经一年零两个月的IPO之旅遗憾地划上了句号。
翻看飞速创新的招股书,其披露的多项关键指标都密布重重疑云。
2020年-2023年上半年,尽管飞速创新实现了营收和利润的持续增长,但其高度依赖海外市场的经营模式令人担忧。更甚者,其业绩真实性也难言可靠,据第二轮回复函,保荐机构及申报会计师对公司各期收入核查覆盖率仅有50%左右。
其次,公司供应链方面亦存在问题。除了有高度依赖外协生产的行业通病外,飞速创新前五大供应商中竟然包括两家竞争企业,对供应链的稳定性埋下隐患。
除此之外,公司毛利率奇高的情况下,研发费用率却逐年走低,研发人员薪酬垫底各部门人员薪酬,60%的发明专利为继受取得,其中一项受让取得的发明专利还曾错误地披露为原始取得。
更为罕见的是,飞速创新IPO期间还曾取消了一项募投项目,其资金投向的考虑是否完备?另外,在公司账上还有5.7亿元闲置理财资金的情况下,拟将募集资金中的4亿元用于补流的必要性值得商榷。
01
估值一年半大涨22倍
斥资1500万元向实控人购买域名
飞速创新的创始人为向伟,创业之前,其先后在雅致集成房屋股份有限公司、华强集团担任设计师。仅两年半的工作经验,再加上两年的自由职业生涯,2009年4月,向伟个人出资10万元设立了公司前身宇轩有限。
飞速创新成立初期,业务规模较小,且经营情况与财务状况较弱。
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2月末,飞速创新总资产、净资产分别为3,064.99万元、-462.22万元,2015年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为4,133.98 万元、-104.52万元,不仅资不抵债,且业绩尚处于亏损阶段。
但公司经营发展需要购买相关国际域名,包括www.fs.com和www.feisu.com,其购买价格分别为580万元、168.18万元,购买费用相对较高。
彼时,飞速创新的潜在投资者倾向于公司资金优先用于公司产品检测设施的搭建完善及仓储的全球化布局。基于此,公司实控人向伟分别与2015年、2016年自掏腰包购买了上述两个国际域名并无偿提供给飞速创新使用。
直到2019年7月,飞速创新才从向伟手中购买了这两个国际域名,购买价格分别达1285万元、212.5万元,合计1497.5万元,增值率分别高达121.55%、26.35%。
报告期初(2020年初),飞速创新股东数量增至18位,2020年-2023年上半年,公司再次经历5次股权转让及3次增资,估值飞速上涨。
2020年3月,向伟以450万元向彭超转让其持有的公司0.15%的股权(对应注册资本0.23万元),对应股权转让价格为1956.52元/注册资本,计算公司估值约为3亿元。随后,明诚一期、深圳驰裕、嘉远创富等先后入股。
2021年12月,飞速创新进行递表前最后一次外部股权融资,深创投、红土一号、南山红土、明诚瑞鹰、明诚飞速、嘉远一号等6家战投合计以104.67元/股的价格投资3.2亿元,公司估值飞涨至66亿元,是一年半前的22倍。
递表前,向伟直接持有公司56.65%股份,并通过担任宇轩成长、宇轩进取及宇轩稳健普通合伙人间接合计控制公司4.51%的股份,合计控制公司61.16%的股份,并担任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为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
02
业绩真实性存疑
保荐机构收入核查覆盖率仅一半
飞速创新为一家专注于网络通信领域核心设备及通用配件的研发、设计和销售的企业,致力于为全球客户提供通信设备、通用配件及系统解决方案的一站式供应。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光模块及高速线缆、网络设备、光纤跳线及尾纤、光纤配线管理产品、光传输设备、铜缆综合布线产品、测试仪器及工具等。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公司的FS品牌效应不断增强。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自营互联网平台fs.com上全球累计注册客户超过34万家,覆盖全球近200个国家与地区。2022年,平台全年下单客户超过7万家,平台全年订单数近26万单。
2020年-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1.79亿元、15.81亿元、19.88亿元和10.39亿元,2020年-2022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9.86%;期内,取得净利润分别为1.3亿元、2.8亿元、3.65亿元及2.26亿元
飞速创新业绩看似较为亮眼,但其真实性或许要打上一个问号。
在面临监管对“收入真实性核查情况”的问询时,飞速创新在回复函中表示,公司客户遍布全球各地,且销售人员在日常业务中主要通过电子邮件与客户沟通,因此,保荐机构、申报会计师在邮寄纸质函证时也一并发送电子邮件函证,以确保函证效率。
然而,飞速创新中介机构招商证券仅对公司销售额前30%的客户全部发函,而剩余70%进行随即抽样发函。
最终,保荐机构发函金额分别为3.76亿元、5.04亿元、6.21亿元及3.26亿元,分别占当期营业收入的31.85%、31.86%、31.23%及31.33%,回函相符金额占发函金额比例分别为45.28%、28.56%、26.3%及21.84%。
申报会计师发函金额分别为3.56亿元、5.15亿元、6.2亿元及3.23亿元,分别占当期营业收入的30.21%、32.54%、31.2%及31.13%,回函相符金额占发函金额比例分别为20.47%、30.16%、20.79%及30.21%。
据了解,函证是属于可靠性较高的外部证据,通常要求发函比例超过90%,回函比例超过70%。与之相比,飞速创新的函证核查显然过低。
除此之外,飞速创新的保荐机构及申报会计师还通过视频访谈及电话回访方式核查公司客户及销售的真实性,其中,视频访谈是对报告期各期销售金额前30%客户提前邀约后进行访谈,电话访谈是对报告期各期销售金额处于30%-70%区间的客户进行突击访谈。
报告期内,视频、问卷访谈及电话回访覆盖合计的金额分别为3.91亿元、5.16亿元、6.53亿元及3.22亿元,分别占当期营业收入的33.13%、32.59%、32.82%及31.03%。也就是说,飞速创新大部分的收入保荐机构还未确认。
二轮审核回复函显示,报告期内,保荐机构通过函证、替代测试、访谈、细节测试合并去重后确认金额占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4.87%、50.27%、52.71%及54.48%;申报会计师的相关核查比例分别为44.19%、50%、52.71%及54.48%。
03
境外销售占比超99%
美国专利诉讼案尚未完结
为全球客户提供产品的飞速创新,其境外营收占据了公司总营收的绝对值。
2020年-2023年上半年,飞速创新境外销售占比分别高达98.89%、99.15%、99.29%及99.27%。这意味着,公司经济活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境外市场。
不过,这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经营风险。飞速创新坦言,公司将面临更多境外经营环境变化而产生的风险,可能导致经营业绩波动甚至经营业绩下滑50%及以上。
飞速创新向境外销售的国家中,对美国销售占比最高,各期分别为45.77%、43.58%、46.25%及46.38%,近乎一半。
而依赖美国市场,中美贸易摩擦也成为飞速创新的一项经营风险。中美贸易摩擦导致的关税加征可能对公司的经营产生一定阻碍,虽然截至目前未对公司业绩造成显著影响,但未来若中美贸易关系恶化,公司将可能面临销售受阻、经营业绩波动甚至下滑50%及以上的风险。
报告期内,飞速创新子公司FS US就与美国一家上市公司康宁公司子公司Corning存在一起专利侵权诉讼案。
据了解,2020年2月21日,Corning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递交申请书,申请对FS US在内的13家企业发起337调查案件。
Corning认为,FS US在美国销售的某些高密度光纤设备及其组件进口产品(下称“涉诉产品”)违反了1930年关税法第337条的规定,侵犯了其主张的5项美国专利(US 9,020,320、US 8,712,206、US 10,120,153、US 10,094,996、US 10,444,456)中的一项或多项,请求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对此展开337调查,并签发普遍排除令或有限排除令以及停止令。
经过审查调查记录,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认为涉诉产品违反了第337条,并于2021年8月3日作出复审裁决并发布针对被申诉人Leviton、Panduit和FS US的停止和终止令,禁止其进口侵权高密度光纤设备和组件。
随后,2021年11月29日,FS US及另外两名被申请人又向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提起上诉;2023年4月20日,联邦巡回法院作出裁决,支持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作出的相关决定。
同时,2021年9月27日,FS US对Corning在337调查案中所引用的No. 9,020,320专利,向美国专利局提起专利无效诉讼。而截至报告期末,美国专利局尚未作出裁决。
据回复函,涉诉产品为FHX系列产品,是公司光纤配线管理产品中一款高密度的配线搭配方案,主要包括光纤配线箱、配线盒等,此类产品系配合公司的主力产品交换机、光模块等通信产品使用,定位于辅助综合配线、理线的作用。
2020年,FS US销售的FHX系列产品在美国地区的销售收入、毛利分别为108.36万元、44.88万元,分别占公司总营收、毛利的比例为0.09%、0.04%。
自2021年起,FS US退而求其次,停止了在美国地区销售FHX系列产品,转而用FHD系列产品代替。2020年-2023年上半年,FHD系列产品在美国地区的销售占比金额分别为1845万元、2943.13万元、2990.28万元及1718.42万元。
04
依赖外协加工生产
竞企频现前五大供应商之列
飞速创新的产品生产模式主要依靠外协,即由合作的外协厂商根据公司设定的技术标准、结构性能、参数指标、外观样式进行生产,包括公司自行研发设计后交由供应商完成生产、公司与供应商联合研发再由供应商完成生产两种模式。
2020年-2023年上半年,飞速创新外协产品成本分别为5.91亿元、7.06亿元、8.94亿元及4.52亿元,占公司主营业务成本的比例分别为85.53%、83.76%、82.58%及84.51%。
而依赖外协生产,飞速创新坦言,公司销售的网络通信产品的产能、质量以及交期等一定程度上受限于外协厂商的生产能力、产品工艺以及经营管理水平等因素,部分具备行业前沿技术设计的产品可能无法短期内寻找到合格供应商进行批量生产。
与此同时,若外协厂商出现停工、中止生产或与公司签署的合作协议提前终止且无法及时解决,而公司亦未能及时有效采取措施进行补救,或出现产品供应延迟的情况,可能对公司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造成不利影响。
飞速创新的外协生产模式亦是深交所两轮审核问询关注的重点,包括外协采购价格是否公允、公司业务模式的核心竞争力、公司对主要外协厂商是否存在重大依赖等。
对此,飞速创新举例说明,国际主要可比公司Ubiquiti(优倍快)、国内上市公司安克创新等产品生产均全部由外协厂商完成。
报告期内,与公司有外协生产合作关系的厂家主要包括光迅科技(002281.SZ)、锐捷网络、太辰光(300570.SZ)、索尔思、兆龙互连、盛科通信、智邦科技、Finisar(菲尼萨)等众多国内外供应商。
值得一提是,光迅科技、太辰光还是与飞速创新销售相同或相似产品的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报告期内,这两家竞企却出现在飞速创新前五大供应商之列,这可能引发潜在的利益冲突和竞争风险,供应链结构的不稳定性也可能对公司的生产和供应造成不利影响。
其中,光迅科技为飞速创新2021年-2022年第四大供应商,公司向其采购金额分别为3933.84万元、8128.28万元,占总采购额的6.1%、6.55%;太辰光为公司2020年-2021年级2023年上半年前五大供应商,各期采购金额分别为5,268.81万元、5,834.68万元、2,531.97万元,占比分别6.74%、9.04%、8%。
05
毛利率高于行业1倍
专利信披存纰漏
同样是依靠外协生产,飞速创新的毛利率却奇高。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41.11%、46.68%、45.57%及48.5%,而同行业可比公司毛利率均值分别为23.06%、23.39%、25.74%及26.12%,高出行业平均值近乎1倍。
而超高的毛利率下,飞速创新的研发能力又如何呢?
报告期内,飞速创新研发费用分别为7,399.90万元、8,425.05万元、1.44亿元及6,935.21万元,各期研发费用率分别为6.87%、5.48%、5.02%及5.01%,逐年下降,且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研发费用率均值7.99%、7.72%、8.43%及8.91%。
公司各期研发费用中,有60%用于互联网平台及数字化系统研发项目,只有40%用于产品项目。
截至2023年6月30日,飞速创新拥有研发人员446人,占员工总数的29.04%。但公司研发人员平均薪酬在所有部门中垫底,以2023年上半年为例,公司管理人员、销售人员、研发人员的薪酬分别为10.01万元、8.66万元、8.53万元。
飞速创新核心技术人员共有3名,包括创始人向伟、副总经理兼高级工业设计总监尚平、副总经理兼高级系统研发总监李洋。
从三人的履历来看,仅尚平曾有过两段与电子公司相关的项目工程师、产品设计工程师工作经验;李洋为专科学历,毕业后就进入飞速创新,先后担任公司开发负责人、项目经理、系统开发部经理、系统开发部总监、副总经理兼系统开发部总监,2022年10月,将头衔更改为副总经理兼高级系统研发总监。
2022年,尚平、李洋的年薪分别为70.34万元、74.28万元,而公司副总经理、财务总监、董事、董事会秘书曾谛的年薪,高达149.55万元,超过两位核心技术人员年薪总和,并超过实控人向伟的年薪114.15万元。这一薪酬安排,也引发市场对飞速创新内部决策的质疑。
资料显示,曾谛出生于1986年2月,曾担任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深圳分所高级审计经理、中国首控集团有限公司财务副总监,于2019年12月才加入飞速创新。
除此之外,在专利方面,截至2023年7月19日,飞速创新已取得境内外主要专利合计290件,其中包括11项发明专利、100项实用新型专利、179项外观专利。
而11项发明专利中,有7项为受让所得。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一项专利号为2011101049350的发明专利“光纤连接器成型模具及其制作方法”,飞速创新在最初披露的招股书中,还曾将其归类为原始取得的专利,随后才变更为受让取得。
经查,“光纤连接器成型模具及其制作方法”发明专利的申请日为2011年4月26日,授权公告日为2016年9月28日,原始申请人为富士康。2016年6月,该专利曾转让给了深圳金阳海网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同年8月,才又转让给飞速创新。
研发费用率走低,研发人员薪酬水平垫底,超半数发明专利为受让取得,专利信息披露存在漏洞,由此来看,飞速创新研发水平有待商榷。
06
IPO期间取消募投项目
账上有5.7亿闲置理财资金却要补流4亿
按照IPO募资计划,飞速创新拟募集资金13.54亿元,分别用于网络通信设备智能产业园区建设项目5.74亿元、互联网平台及运营中心升级建设项目2.81亿元、内部管理信息化升级建设项目9859.1万元以及补充流动资金4亿元。
不过,飞速创新此前在2022年7月进行招股材料预披露时,原拟募资金额为13.94亿元,用于5个募投项目。而更新招股材料后,公司拟投资4003.15万元的“深圳仓储中心升级建设项目”取消。
对于取消的原因,其解释称,为满足公司产能扩充以及业务快速发展的需求,未来公司将以网络通信设备智能产业园区建设项目(武汉蔡甸仓库)作为全球核心仓,集中接收、处理和转运库存产品;因深圳仓储中心目前使用成本较高,公司将不进行续租。由此,“深圳仓储中心升级建设项目”取消。
不过,还未上市就已经终止一项募投项目,实属罕见。
此外,飞速创新欲将拟募集资金中的4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占总募资额的29.54%,为第二大募投项目。
不过,飞速创新似乎并不“缺钱”。截至2023年6月末,公司货币资金余额为3.88亿元,而短债仅有3,202.8万元;同期,资产负债率为19.08%。
报告期内,飞速创新交易性金融资产逐年增加,各期分别为1.91亿元、3.21亿元、3.9亿元及5.71亿元,主要是飞速创新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将暂时闲置资金购买银行结构性存款。也就是说,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还有5.71亿元的理财资金。
而公司账上有大量现金及闲置资金,却还要进一步向资本市场伸手,飞速创新大举募资补流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并不充分。
附:飞速创新上市发行有关中介机构清单
保荐人、主承销商: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
发行人律师:北京市中伦律师事务所
审计机构: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评估机构:国众联资产评估土地房地产估价有限公司
来源:瑞财经
作者:李姗姗
相关标签:
预审IPO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