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产品靠外协,晶华光学两大业务依赖广汽、腾龙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瑞财经 3.2w阅读 2024-03-06 09:26

瑞财经 王敏  3月1日消息,广州市晶华精密光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晶华光学”)北交所IPO于近期获受理,保荐机构为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招股书显示,晶华光学从事精密光电仪器、汽车智能感知系统和精密光学部件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与销售业务。精密光电仪器主要产品包括天文望远镜、双筒望远镜、显微镜、测距仪等等;汽车智能感知系统产品主要包括全景泊车系统、辅助驾驶视觉系统、倒车影像系统、智能座舱系统和实景导航系统等;精密光学部件主要为光学镜片,属于镜头等精密光学产品的核心元件以及光学产业的基础。

2020年-2023年6月(下称“报告期”),晶华光学分别实现10.02亿元、12.21亿元、11.95亿元、4.56亿元营业收入,主营业务各期占比均超过97%,分别为9.89亿元、11.99亿元、11.64亿元、4.44亿元,有所波动。同期净利润1.72亿元、7825.77万元、1.03亿元、1987.65万元。

2020-2022年,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8.93%、21.81%、-2.17%,增长乏力,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931.25%、-54.58%、31.26%,起伏不定。2020年同比大增主要是当期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收益进行了补贴,含金量实际并不高。

WIND数据显示,2023年1-9月,其营利同比出现两位数下滑。晶华光学表示其主营业务收入存在一定的季节性,第一季度收入占比较低,第四季度销售占比较高。

具体到产品线看,精密光电仪器销售占比一直较高,贡献6成以上收入;汽车智能感知系统发展较快,销售贡献占比从2020年的4.88%,攀升至2022年18.15%;精密光学部件较为稳定,占比一直在15%左右徘徊。2022年,由于精密光电仪器销售规模下降,汽车感知系统增长规模又未能弥补差额,晶华光学整体营收略有下滑。

报告期内,晶华光学精密光电仪器收入分别为7.86亿元、9.22亿元、7.77亿元、2.74亿元,2021年增幅较大,主要是受公共卫生事件影响,欧美地区对中国产品需求增加,随着全球产品供应源紧张逐步缓解,对中国地区产品需求回落,2022年销售规模重回2020年水平。

晶华光学汽车智能感知系统收入报告期内增幅较大,分别为4827.14万元、9985.58万元、2.11亿元、8577.26万元,但其中8成以上收入来自该业务的前五大客户,包括广汽集团、德赛西威、麦格纳、阿尔派等,存在依赖。特别是广汽集团,报告期各期双方发生的交易额分别为3633.71万元、7700.99万元、1.33亿元、5245.98万元,广汽集团分别位列晶华光学第四、三、一、一大客户。

精密光学部件收入整体较为稳定,但同样存在依赖问题。各期对前五大客户销售额占该业务收入85%以上。主要客户包括腾龙集团、仪景通(承接奥林巴斯显微镜板块)、松下、京瓷、中润光学等,其中腾龙集团持有晶华光学子公司晶和光电6.00%的股权,报告期各期双方发生9888.79万元、1.18亿元、9588.10万元,4300.68万元的交易额,位列晶华光学第一、一、二、二大客户。

受汽车智能感知系统和精密光学部件客户集中的影响,报告期各期,晶华光学客户集中度逐年走高,来自前五大客户的销售占比分为别27.27%、32.44%、33.72%、35.72%。另一面也反映出,晶华光学的精密光电仪器业务客户相对分散。

晶华光学表示,若未来前述主要客户因自身经营业务变化或者与公司合作关系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对公司产品的采购量大幅下降或交易价格降低,将对公司汽车智能感知系统或精密光学部件的经营业绩产生较大不利影响,进而影响公司整体盈利能力。

这样的业绩构成下,交易所也发函要求晶华光学补充披露三类业务最近三年及一期主营业务收入构成情况,分别按照产品类别、地区分布(境内外细分区域)、销售模式、渠道等分类列示,并分析收入增减变化的情况及原因。

报告期各期,其境外销售收入分别为分别为7.65亿元、9.08亿元、7.75亿元、2.73亿元,占主营业务比分别为77.37%、75.79%、66.53%、61.43%,占比较高,对经营业绩有较大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晶华光学核心产品,精密光电仪器存在委托外协生产成品、直接采购成品情形。报告期各期,晶华光学主要外协生产采购金额分别为2.61亿元、4.45亿元、2.60亿元、7761.49万元;主要成品采购金额分别为1.96亿元、2.30亿元、1.12亿元、5686.52万元。交易所也要求其重点说明外协加工模式下与外协厂商的具体分工安排、在生产过程中发挥的实际作用及提升产品附加值的具体体现。并结合不同业务的生产采购模式,准确披露相应采购金额及占比。

来源:瑞财经

相关标签:

拆解IPO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