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卖房乱象

原创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乐居财经 许淑敏 11.9w阅读 2023-09-11 13:32

文/乐居财经 许淑敏

晚上7点半,深圳一房产大V的线上直播间,观看者不断涌入。

这场直播是金融专场。直播预告上写着,讨论内容关于房贷利率下降、如何申请降息等。

大V还邀请了一位金融方面的专家进行解读。他们俩在直播间随意交流,聊着地产股一片飘红、“认房不认贷”落地情况,以及深圳是否落地二成首付。

也不时回复网友最关切的问题,像是离婚是否可以做到首房首贷、非深户有没有社保5改3的利好。

很快,观看人数就涨到了几百个。“看起来很专业”,一位进了直播间的购房者表示,“关注这个号很久了,基本上关于买房的问题他们都能回答,能了解到最新的银行贷款情况、政策执行情况。”

实际上,诸如此类的地产主播,已不少见。抖音平台上,××说房、××谈房产、××挑房师等同类地产号很多。但关于这些房产大V号,是否有充足的房产知识,以及他们背后的生意链条、盈利逻辑,多数粉丝知之甚少。

购房者只能看到这些房产大V号表面对热点事件的评论,对各个楼盘的分析。还有,其营造出的博学、精英等人设。

但通过流量推荐,关注他们直播的,也多是买房目标客户。以此获取的地产私域流量,引流更直接,粉丝粘性更大。

也因此,地产直播备受欢迎。

瞄准购房小白

每天早上8点,深圳某房产大V都会在抖音平台直播。

大V会在直播间闲聊地产,从政策、行业形势,聊到具体的楼盘,只要是购房者关注的,都会聊到。

最近主要聊的话题,都是围绕深圳限购、购房门槛等方面,比如深圳执行了长达17年的香港人士“限外令”即将取消。还做出一些预测,称深圳执行首套房首付两成,估计要等二三线城市落地之后。

一次直播下来,一小时观看人数能达到一万人。其中转化为粉丝的人数,也有几十个。

他们瞄准的客户,正是一些购房小白。之前没有了解过地产行业,对买房知识也是一知半解。

某大V直播间里,还有人问“存量房是什么”这类的基础问题。

这些房产大V掐中了购房者的关注点——买房的基本逻辑是什么,怎么买才能省钱,买什么样的房子才能升值。输出干货分享,讲购房底层逻辑,提升观众认知。

另一广州的房产大V,则致力于为购房者推荐楼盘,并讲解广州各个区域楼盘的具体情况,包括楼盘价格、地段、交通、配套等,甚至连周围一手、二手楼盘的价格对比都可以说出来。

进入他的直播间,背景为抠图的楼盘地图,确实引人关注。下面不停有评论问,天河的珠江××怎么样、黄埔的××天宸对口什么学校、白云的××花城旁边的地铁什么时候修好....

一些比较宽泛的问题,大V都能回复。不过细致到对口学校以及地铁口修建情况等,他就会看一看旁边的屏幕,然后给出答复。

他们手上一般有工具,上面详细地列出了楼盘周边交通、价格涨跌、配套多少等内容。

上海一房产主播,在微信视频号上的直播内容一般都是探房,去到楼盘实地,直观展现楼盘周边情况,介绍楼盘内容、样板房,期间也做出一些推荐。

“容积率够低、门窗隔音效果不错、玄关设计比较特别”,顺带强调开发商实力、交房时间等要点。主播还不断强调,中建××是离上海市区最近的新盘,300多万的价格很难再找到。

这样的直播间,观看人数也差不多上千。观众问的问题大同小异,比如总价300-400万可以买哪里、选哪个区域更有潜力。

当然,他们开直播的重点,还是为了引流。通过直播拉到更多的粉丝,比如微信视频号直播,以开福袋送礼品、中奖联系客服微信号等方式吸引粉丝,有的也提到进购房群,可以直接领取红包。

有的主播更是以购房贷款年化2.9%的说法,吸引粉丝点击下方预约咨询。

而抖音、快手等平台直播,房产主播也会引导留下联系方式,广州一名挑房师在直播间说,“私信留下联系方式,可以加微信,咨询买房专业问题。”

有购房需求的客户,或是有意向了解地产行业的客户,多数会留下联系方式。

专业度存疑

并非所有地产人都适合开直播。这样的直播间需要不断涨人气,需要一些有观众缘,能跟观众亲切互动的主播。

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之前都是房产中介。他们熟悉房产交易,跟购房者互动众多,能够切中买房痛点,因此涨粉更快。

但开这样的直播,前期也需要作出一些准备。

首先需要打造人设,比如精英人设、学习人设、运动人设,吸引观众注意。更重要的是,打造精通房产交易的人设。

广州某房产主播,买房历程二十多年,曾自己操作买过十几套房,深谙购房套路。

另一自媒体博主则对外介绍,其从大学起便接触土地规划、房地产营销策划等行业,但因为朝九晚五的工作挣不到钱,毕业几年后开始接触知识付费,并于2017年利用杠杆买了三套房,开启了房产交易。

有的展现了丰富的买房经验,但亦有一部分主播只是半路出家。抖音上某挑房师,三年前才开始接触地产行业,做过一段时间的中介,但自身未有买房经历,对于行业了解也不深入。

通过借鉴其它文章内容,对外输出地产短视频,又以直播口才吸引了不少粉丝。现在的关注量,都有几十万。

据他说,不一定要了解全部地产内容,但要掌握买房的基本逻辑,足够自信地输出内容。

泛滥的短视频、直播内容之下,真正关注内容专业度的人不多。

前不久,乐居财经结识了一位在北京做房产渠道的人士,他最近辞去了地产商的自渠工作,去了一家直播卖房的公司负责卖房。他表示,“房产直播里不是讲专业,就是看谁最能喷。”他也在寻思,有机会自己架个机器尝试单干。

直播卖房与卖化妆品等产品,不是一个逻辑,主播团队可以把一个品牌的多款产品研究透,但房子却不是如此。

有专家人士指出,每一套房,甚至每一个小区,都是个性化的,不是快消品和工业品。如果哪个主播,能随便点出任何一个新房和二手房的优缺点,那说明主播的话本身就应受到质疑。

一个年纪轻轻的主播,不可能去过每一个小区,不可能会记住每个社区的信息。但为了保持买房专家形象,绝大部分是有问必答,或含混过去。

面对网友的提问,大部分主播都能脱口而出,不管是对是错,有些网友奉若神明。

主播的目的是造神,制造一种买房导师的形象,如果有网友质疑他们的专业度,有的就会立即拉黑,甚至爆粗口。

借“咨询服务”盈利

房产主播,主要还是为了挣钱。他们通过直播获客,取得目标人群的联系方式,便可以开展下一步的计划。

乐居财经也加了某房产主播的微信,成功进入微信群,而微信群一般会不定时发布线下沙龙分享会、粉丝见面会、看房团活动、线上课程等活动。

像是粉丝见面会的活动场地,一般会是在新盘的营销中心,更多是博主与房企合作,引流到营销中心。此类合作,一般是打包短视频、直播、看房等各种形式的传播形式,价格从几万到几十万不等。

而线下沙龙分享会有些免费的,主要是为了吸引购房者到线下,促成交的几率更大。比较小型的活动,一般20人左右。

他们的生意,主要是购房全程咨询,从贷款方式、楼盘挑选再到合同签订的各个环节,均有涉及。某自媒体号,主要是以二手交易费为收入来源。以二手房交易,成交收1个点的服务费,另外也有垫资、贷款解决方案等服务,都会相应收费。

也有一些收费的线下分享沙龙,不是年费会员的话,单场价格要几百块。

另外,线上课程也是重要的收入来源。诸如投研课程、房产训练营等,有时候9.9优惠价就可以买到。

不过,多数房产主播最主要的还是咨询服务收费。某买房贷款服务表上显示,线上深度答疑198元/年,其中包括买房策略制定、风险规避等,而面谈咨询则要到498元/次,两个小时制定详细的个人购房计划。

另有一个房产自媒体主播,年费会员要到1万元左右。

这样的会员群里面,一般包括每月的专题分享、线下分享会、每周语音分享干货、随时会员答疑等内容。

获客乱象

通常我们所讲的新盘获客渠道,分为自销渠道、分销渠道等。其中,线上获客的方式,包括信息流广告、软文推荐、网络平台端口获客、社群获客等等。

地产传统营销方式效果已不再明显,近两年,以短视频、直播等方式拓展客源,成为热门的获客方式。

通过精准的流量推荐,关注他们的,也多是买房目标客户。这些房产大V,定时更新视频,并通过直播跟粉丝互动,人气不断提升。

以此获取地产私域流量,引流更直接,粉丝粘性更大,还可以减少获客成本,减少房企在其它APP、广告等投入的费用。

去年,快手研究院出版的《信任经济》显示,某地产头部主播于2020-2021年,平均每年在快手上卖掉1000套房,两年间GMV高达20亿元。

尤其在二手房方面,短视频、直播等方式对获客的效果更为直观。需要知道的是,三年疫情,改变了二手交易市场获客方式,以往线下获客通过人海战术最为有效。

大量的销售人员,通过地推、派传单、扫楼等方式,大范围推广,还是能够收获一批有效客户。

但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线上大数据拦截了大多数客源,线下获客难度增加,获客成本更是不断上升。而网上通过房产平台拓客需要一定的成本,费用也不低。

至于自媒体短视频、直播等内容,无须太多费用,付出的更多是时间成本。前期在策划、拍摄、剪辑多下功夫,还是能够收获一定的流量。

自2019年开始,各大视频APP涌现了不少房产大V,探房的、讲地产热点的、教买房的,各个类型都有。

不过房产直播大多会在微信视频号,一名自媒体从业者称,“不搞抖音,抖音限制太多,很容易被封。”

上述自媒体从业者称,从产出比来看,直播比写文章的效果更直观。文章真正能够引流的购房人数有限,而点进直播间的,大多为目标购房人群。

入局地产直播行业的人员越来越多,甚至连房企自身也在打造直播IP。他们利用置业顾问直播,也开始招聘专业主播、助播、拍摄等人员。

与此同时,也出现一些乱象。房产主播扎堆直播,有些会对楼盘过度夸大,对楼盘“吹上天”,不够专业,也不够客观。

还有些房产主播,内容注水严重,在直播间自娱自乐,并未带来真正的房产干货,根本吸引不了粉丝。

最终,还是要靠购房者自身辨别内容价值。

相关标签:

进深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