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的家底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乐居财经 曾树佳 10.7w阅读 2023-08-31 10:50

文/乐居财经 曾树佳

碧桂园一纸半年报,揭晓了它真实的生存状态。

2023年上半年,碧桂园收入约2263.09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623.63亿元,增加了39.4%;叠加物业公允价值亏损、资产减值损失,其亏损为514.61亿元。

期内,碧桂园总资产约1.62万亿元,净资产2544亿元;有息负债总额2579.05亿,其中一年内到期的有息负债为1087.03亿元。

同时,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011.15亿元,仍能覆盖大部分短债。

聚光灯下的碧桂园,表示会做好销售,盘活资产,削减不必要的行政管理开支,尽最大努力改善经营性现金流。

调控的基调下,民营地产商遭遇了多次冲击,行业的风险,从中小房企一直蔓延到头部房企、优质民企。碧桂园也难以独善其身。

8月,突然传出了碧桂园两笔美元债票息未支付的消息,债务进入了30天的宽限期。尽管流动性承压,但碧桂园仍然表示将“积极化解阶段性流动压力”。

实际上,它也是这么做的。

近来,碧桂园把所持广州亚运城的26.67%权益,转让给了中海;又发起了配股融资抵债,向原本的债权人建滔集团,配发约3.51亿股,相当于发行完成后扩大股本的1.25%。

除此之外,它还推出了部分境内债的展期方案,并展开谈判,以期在三年之内,恢复常态。

化债进行时

近年来,在地产行业流动性承压的背景下,碧桂园坚持保信用,耗费了不少资金。

于今年年中,碧桂园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1011.15亿元,受限制现金约294.54亿元,两者之和达1305.69亿元,较去年年底的1475.5亿元,减少了169.81亿元。

不过,碧桂园持有未动用的非承诺国内融资授信额度,仍有约2788.07亿元。

碧桂园方面认为,鉴于集团与相关银行及金融机构的长期关系,以及集团的资产可用作借款抵押品,能够在需要时,以可接受的成本,从这些未动用的融资授信额度中提取借款,并续期或延长现有借款。

截至6月底,碧桂园总借贷加权平均借贷成本为5.73%,对比2022年年末基本一致。

近期,碧桂园密集祭出措施,缓解现金流压力,并推出了债务展期方案。

在公布半年度业绩之前,8月30日早间,它发布公告称,公司将配发约3.51亿股,相当于发行完成后扩大股本的1.25%,每股价格0.77港元。

此次所筹资金,用于偿还2.7亿港元债务,发行对象为在港上市公司建滔集团。

两年前,建滔集团曾向碧桂园,借出18.8亿港元定期贷款。目前,碧桂园已同意偿还贷款3.19亿港元,加上此番认购完成抵扣约2.7亿港元后,剩余贷款本息余额约为15.98亿港元。

从债权人变成股东,能接纳碧桂园的股份,表明建滔集团还是在一定程度上,看好碧桂园未来的基本面。在此之前,摩根大通也增持碧桂园1.71亿股,涉资约1.44亿港元。

除了配股融资抵债,碧桂园还把所持广州亚运城的26.67%权益,以12.915亿元的价格,转让给了中海。出售所得款项,主要用于碧桂园保交楼等项目建设开支。

此外,碧桂园也推出了“16碧园05”等境内债的展期方案,想在三年的时间内,恢复常态。

方案提及,债券本金展期三年,首付6%本金(到期后的第1、2、3个月分别支付2%的本金),第12个月支付10%;而第24个月支付15%、30个月支付25%、第36个月支付剩余44%本金。

在这个过程中,碧桂园并没有把利息做了递延,而是按时支付;此外,它也拿出多个项目用于债券增信,并匹配有第三方审计机构的监督措施。

抓销售回款

碧桂园出现亏损,更多是三四线城市的市场因素导致。今年年初,杨惠妍提出,碧桂园要转向一二线和三四线“五五开”的布局。

虽然大象转身还需要一些时间,但碧桂园的调整,已显现出了成效。

去年,碧桂园于一二线城市权益拿地金额占比71%,三四线城市占比则从过往60%以上收缩至29%。今年上半年,它仍延续一二线拿地的趋势。

4月底,碧桂园以28亿元夺得杭州滨江区一宗地块,楼面价26745元/㎡,新房限价40000元/㎡,碧桂园权益占比100%。

这也是碧桂园宣布“重返一二线城市”后在核心城市拿下的首宗地块。

5月中旬,碧桂园成功摘得太原市尖草坪区三给片区SWG-2310地块,紧接着5月18日又斩获小店区HGZ-2301、HGZ-2302地块。

2023年上半年,碧桂园已签约或已摘牌的中国内地项目总数,为3103个。目前,其已获取的权益可售资源约7802亿元。

2023年上半年,在碧桂园所布局的城市中,62%的城市销售市占率超2%,35%的城市市占率超5%,15%的城市市占率超10%。

在往高能级城市做战略布局的同时,碧桂园也在一如既往地抓回款。

2023年前7月,碧桂园实现权益销售金额1408亿元,同比下降35%;7月单月实现权益销售金额121亿元,同比下降60%。但这大多是大环境造成的。

不过,上半年,该公司权益合同销售回款约为1185.0亿元,回款率达到92%,权益销售回款率连续多年达到90%以上,销售回款较为顺畅。

数据显示,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碧桂园分别交付房屋近70万套和27.8万套,今年全年,其预计需要交付70万套房屋。

根据相关机构测算,截至目前,碧桂园未交付房源仍有约90万套。扣除今年上半年已交付的27.8万套,其下半年的交房任务为40多万套,而剩余的四五十万套,会在未来两至三年内完成。

未来,随着项目逐步交付,监管资金亦将解冻释放,碧桂园企业资源错配的情况,或将在后期得到缓解。

节流创收

面临阶段性流动性压力,碧桂园董事会主席杨惠妍、总裁莫斌曾联合署名,发表致歉函,其中写到:“请给公司一些时间,我们将变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生机,锻造一个更加健康的碧桂园。”

事实上,碧桂园早已在周期内,尽力地做调整。

今年3月,杨惠妍接替父亲杨国强,成为碧桂园董事局主席,此后在组织架构上,主动求变。

碧桂园按照“优秀区域总裁管区域”的原则,实施区域总裁兼任方案,将原有58个区域总减少至29个,这29个保留下来的区域总将掌管更多区域,原有的另外29个区域总裁,降为区域执行总裁。

两个月后,它又宣布独立拆分地产与三个其他业务板块,在控股集团以下,设置地产、科技建筑两大产业集团及新业务、创新投资事业部两大板块。

紧接着,碧桂园地产集团被独立出来,首次迎来调整。其中,江中区域、佛肇区域进行合并,新区域为江中区域,对应项目及人员整体划入江中区域,由区域总裁杨志成全面管理。

同时,针对移交项目的成就共享,由地产集团财务资金部按照成就共享制度及相关规定,在征求区域总裁意见后,上报控股集团决定。

这些举措,一定程度上压缩了财务成本。

上半年,碧桂园营销及市场推广成本和行政费用约为98.6亿元,占总收入的比例约为4.4%,该占比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

统计显示,2019-2022年期间,销管费占营收比例分别为6.98%、5.96%、5.5%、4.59%,持续降低。

于2023年6月30日,碧桂园共雇用约58140名全职雇员。去年年底,其雇用员工为69932名。

此外,在战略转变后,碧桂园将房地产开发及科技建筑,列为两个分部报告。其中,科技建筑分部主要包括建筑及智能建造业务。

上半年,碧桂园收入约2263.09亿元,同比增加39.4%;其中97.6%的收入来自物业销售,2.4%便来自科技建筑及其他分部。

而碧桂园布局代管代建市场已超过7年,截至2023年7月31日,其累计承接代管代建项目达176个,累计在管面积1418万平方米。

尽管陷入流动性逆境,但碧桂园的业务仍在正常开展。


相关标签:

信托 进深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