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降本增效、发力「嗨啤合伙人」计划,海伦司在2023上半年回到盈利轨道。
8月25日,海伦司发布2023年中期业绩。财报显示,上半年实现营收7.1亿元(人民币,下同),经调整净利润1.77亿元,其中净利润1.57亿元,同比去年扭亏为盈,且净利率达到22.2%,创下历史新高。
截至业绩发布日,海伦司共有562家酒馆,在6月启动「嗨啤合伙人」计划以来,已开业酒馆达到11家,合伙人签约数量超80个。另据了解,截至8月29日,合伙人签约数已近百。
单店日销恢复 盈利能力提升
随着社会经济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海伦司的酒馆门店陆续恢复正常经营,为上半年的业绩增长提供基础。
从财务指标来看,海伦司2023上半年实现营收7.1亿元,净利润1.57亿元,净利率达到22.2%,创下历史新高。分季度来看,海伦司二季度的净利润约为0.82亿元,环比一季度提升约10%;净利率约为23%,环比一季度有近2个百分点的提高,显示出公司盈利能力的持续提升。
在单店指标上,上半年海伦司单个酒馆的日均销售额为0.82万元,同比2022年提高13.9%;其中同店营业额达到1.16万元,已经恢复至2021年上半年水平的87%。
海伦司自营产品的创新和供应链能力的强化,带动饮料化酒饮占比逐渐提升,持续优化毛利率表现。2023上半年,海伦司整体的毛利率达到72.3%,同比提升超过6个百分点。
上半年,海伦司推出百香果大扎、老冰棍吨吨桶等三款饮料化酒饮,契合了消费者对饮料化、分享型产品的需求,带动饮料化酒饮收入占比提升至42.4%,比去年同期提升超5个百分点。其中,百香果大扎的新品推广视频在抖音上已有超过5000万的曝光量。
饮料化酒饮所属的自营酒水,贡献企业总收入的76.3%,毛利率接近80%。同时,由于高毛利产品占比提升,以及促销活动方面的优化,第三方品牌酒饮的贡献毛利率也显著提升至50%以上。
开放合伙人计划 新店坪效营收双增
今年6月启动的「嗨啤合伙人」计划,是海伦司在上半年推动战略调整的重要动作:从线性连锁模式向平台型公司转型,对现有酒馆网络进行优化迭代。
截至2023年8月25日,海伦司的存量门店数达到562家,其中特许合作酒馆数量达到126家,占比提升至22.4%;「嗨啤合伙人」酒馆门店数量达到11家,合伙人签约数量超80个。另据了解,截至8月29日,合伙人签约数已近百。海伦司在28日的业绩电话会上透露,目前整体的签约进度超出预期,过去一周平均每天签约两家左右。
在过往的直营模式中,海伦司的店铺选址、员工招聘等都需要自己完成,单店投入较高。在「嗨啤合伙人」单店模型中,海伦司能实现成本效率的更佳平衡:一方面,与本地的合伙人合作能高效调动社会资源,以更低成本精准地获取优质点位。以房租成本为例,合伙人店型能将租金降低50%以上,提升了门店运营的可持续性。
另一方面,海伦司能为合伙人提供强大的供应链、IT支持、标准化管理等。从去年开始,海伦司引入3D材料,并重新调整酒馆功能区、降低施工成本,把开酒馆的投资,降到和开咖啡、奶茶店一个量级,以实现更低投资、更低运营费用和更好的体验。
随着门店面积减小、环境氛围的迭代升级、产品SKU的丰富优化,「嗨啤合伙人」门店为消费者提供了更佳的体验,获得了消费者的喜爱,而客流的聚集进一步提高了氛围感,实现了良性的循环。
通过「嗨啤合伙人」模式,海伦司实现了加盟商、消费者、品牌商的三者共赢,并且保本点(总收入和总成本达到盈亏平衡时所需的单店销售额)比直营模式降低了一半以上,合伙人能以更高坪效(单店日均营业额/门店面积),更快实现投资回收。
在合伙人的优质社会资源被充分调动后,门店选址的精准性和门店的盈利能力均大幅提升。从新开业的酒馆的成绩来看,今年上半年的日均销售额为0.82万元,较2022年上半年新开酒馆的日均营业额增长超过30%。6月后新开业的嗨啤合伙人酒馆单店,其平均坪效是上半年新开酒馆的约2.6倍。
从更远期的角度来看,「嗨啤合伙人」模式为海伦司进入更广阔的下沉市场打开了想象空间:与低线城市的优质合伙人合作,以优势互补提升单店盈利。
截至8月25日,海伦司在二线、三线及以下城市的酒馆数量分别为268家、236家,总占比已经达到90%。在下沉市场,海伦司则展现了极强的品牌生存力。
海伦司的第一家合伙人门店开在江西修水县——在这个2022年才实现脱贫的县城,「嗨啤合伙人」酒馆开业以来日销达到约1.1万元。而在景德镇、丽江等旅游城市,以及更多的县域市场中,合伙人门店都实现了可观的门店利润。不仅是低线城市见证新门店的活力,如在天津等高线城市开出的新门店模型,同样实现了坪效和利润的大幅提升。
未来,海伦司将继续围绕平台型发展战略,通过「嗨啤合伙人」计划加快布局酒馆网络,通过新材料与新技术持续优化酒馆环境氛围,通过供应链整合和产品研发持续丰富酒馆的产品组合,持续为消费者提供朴素的美好,为合伙人创造长期价值,把有品位的聚会空间打造成大众日常生活的基础设施。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