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碍住宅“集中供冷”的,原来是…

原创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乐居财经 2.1w阅读 2023-08-14 17:48

文/乐居财经 李兰

今年夏季,“北烤南蒸”,全国从南到北经历了多轮高温天气。气候变化使地球51%的陆地表面发生高温的可能性至少增加了5倍。

持续高温之下,多省市用电负荷创下新高。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5月-7月,全社会用电量分别为7222亿千瓦时、7751亿千瓦时、8324亿千瓦时,同比增幅分别为7.4%、3.9%、6.3%。

随着夏季高温现象的加剧,空调负荷也不断增加,为了应对高温天气,全国多个城市已经开始探索“区域集中供冷”方案。

近日,据广州广播电视台微信公众号,广州图书馆已经运用集中供冷应对高温天气,节省了大量能源。

据介绍,该图书馆有一百多个出风口,从9时到21时持续运转,这样大量持续的供冷,就是由冷冻水管来完成。

资料显示,集中供冷是一种供应冷却能源的系统,用于为建筑物、社区或整个城市提供空调和制冷服务。

通俗来讲,集中供冷类似于冬天的集中供暖。首先,通过建立集中供冷站点和相应的配送管线,在冷却站将水温降低到2摄氏度左右,然后通过管道供应到千家万户,以降低室内温度。

事实上,集中供冷并非新事物。集中供冷的概念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有人提出,中国城市于2000年开始步入了建设区域供冷系统的探索。

2004年,广东开始在广州大学城项目提供集中供冷,成为我国首个城市级集中供冷项目。目前,广州珠江新城、广州大学城、广州万博中央商务区、深圳前海、珠海横琴等地区都实施了集中供冷。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至少有20个集中供冷项目处于运营或建设中,遍布北京、上海、广东、重庆、河南、山东等多个省市。

这些集中供冷项目,绝大多数集中在办公场所。当然,也有一些住宅项目采用了集中供冷。

资料显示,合肥从2004年开始试点住宅小区集中供冷供热。南国花园小区率先尝鲜,1249名住户不仅冬暖夏凉,还有一年四季的生活热水。此外,上海也有两三个中高端住宅建设了集中供冷系统。

有相关负责供冷的能源公司称,集中供冷相对环保。它主要是利用恒温的地下水降温,再经过制冷设备稍加制冷。如果推广开,将有效降低城市的“热岛效应”,更符合节能减排,减缓温室效应的目标。

虽然集中供冷有诸多优势,但是进入寻常百姓家还面临一些困难。

有媒体提到,对于写字楼而言,使用中央空调的情况下,写字楼的空调系统建设由开发商承担,物业公司仅需承担维护和电费。而集中供冷的建设虽然减少了前期投入——开发商承担的部分,但转变为类似“分期付款”的形式,后期购买冷量——物业公司承担的部分。

据此,物业公司对这种模式“颇有微词”,由于物业公司支出变多,在物业费不变的情况下,相当于自己的收入变少了。

那未来,集中供冷能否在普通住宅中被大范围推广使用?

相关专家表示,集中供冷虽然在我国整体还属于一项新鲜事物,但是人们的关注度已经提高了。在普通住宅推广尚需一个过程,用户数量、入住率、使用时间等都是影响集中供冷进入居民区的重要因素。未来随着技术进步,成本的降低,住宅集中供冷条件也会逐步成熟。

新华社报道称,集中供冷必须规划先行。在新区城市规划过程中应同步规划集中供冷,将冷站设备、冷却塔、供冷管道等与产业规划、建筑规划、市政规划匹配设计,同步建设降低建设成本,以便在投入使用后发挥规模经济效应。

此外,供冷费也是人们较为关心的话题之一。各地应根据供冷需求、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制定统一的收费标准。

在关于如何推广集中供冷方面,经济日报曾提出必须降低用户成本,通过技术挖潜、政策扶持降低建设成本。比如,研发更简便廉价的改造方案降低初装费,通过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调控进一步降低能耗来降低运营费等。

相关标签:

乐财札记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