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主土拍?

原创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乐居财经 许淑敏 曾树佳 11.3w阅读 2023-07-17 08:00

文/乐居财经 许淑敏 曾树佳

作为一家房企的投拓人员,王远今年在北京、长三角等地来回奔波,谈到当下的土拍市场,他有感而发地说出了三个字:“望天收”。

房企们扎堆一二线,盯着那些尚有利润空间的地块,展开角逐,而狼多肉少,竞争已逐渐白热化。

不过,王远感觉现在手头的工作,反而相对轻松。因为他不需要做太多的市场研判,三四线的项目基本不会去碰,而少数优质的城市地块,就摆在那里,只要照着公司的布局战略,硬着头皮上就可以了。

至于拿不拿得到,则是另外一回事。

眼下要实现拿地扩储,除了备足资金、走好流程之外,还需要有运气加持。今年以来,王远身边的同行们,推崇的是拿地“玄学”,只为获取“摇号池”里的那一份幸运。

雍和宫外、潭柘寺里人头攒动,地产人虔诚烧香;摇号现场,划出的排队通道,常常容不下众多办理登记的房企代表,队列顺着墙角,拐了个弯。

近来,上海第二批集中供地现场,有几家房企投拓人员,不约而同地穿上了红色战袍。更有的房企带上了寓意成交的橙子、香蕉,甚至连“广式乳猪”都摆上了台面。

一眼望去,保利发展、越秀地产、华发、建发、华润置地等,一众国央企继续集体出席,他们一直是各座城市拿地的主力。

据乐居财经统计,上半年房企权益拿地榜TOP50当中,有30家房企拥有央国企背景,占比达六成。

城市之间,土地市场热度已明显分化,上半年,有的城市卖地揽金过千亿,有的则不足百亿。推高局部土拍热度的,大多是这些存在感较强的国资房企。

“围猎”魔都

上海第二批集中供地,依旧是一场比拼运气的土拍。

前不久,上海调整了土地出让模式,不再采取此前的“举牌竞价 一次书面报价”,而是改为当前各地广泛采用的“限价 摇号”模式。

也就意味着,参与竞拍的房企不仅需要资金实力,更需要运气。尤其是在上海这样热门的一线城市,争夺房企众多,核心地块中签率并不高。

尽管第二批集中供地没有上一次热闹,但也吸引了超40家房企报名,最终成交15宗地块,成交价405亿元,平均溢价率高达7.82%。

10宗地块触顶摇号,平均每块地8家主体参拍,热度依然不减。而烘托该等土拍热度的,多数为央国企。

单从报名参拍情况来看,报名最多的房企为招商蛇口,广撒网式地报名了11宗地块,几近全覆盖。诸如保利发展、越秀地产、华发、建发、联发、象屿地产、华润置地、中建八局、厦门国贸等一众国央企,报名地块均超过5宗地。

熟悉的面孔,包围了上海土拍。

他们并不是只是走个过场,而是急切希望拿到土地。现场那群用红衫、香蕉、橙子等作为增运“法器”的投拓人员,就是来自这些国央企。

广撒网的玩法很有效,最终央国企拿下了15宗地的13宗地,占比达到86%。

只是有人欢喜有人愁。中铁建算是幸运的一个,从19家房企的竞争重围里冲了出来,摇中了闵行华漕地块,以61.47亿元拿下地块,整个团队的人都很兴奋。

据说,他们之前也多次参与了闵行华漕板块的土地拍卖,但是一直没有机会落地。

加上第一批集中供地拿的两宗地,中铁建今年在上海已经斥资121.9亿元拿地,有了相对足够的土储。

华发股份也不虚此行,开拍首日就摇中了本次起拍总价最高的松江区洞泾镇地块,成交总价高达70.63亿。

他们隔天便发布了地块成交公告,并对外宣传强调,自2022年以来,华发股份已成功在上海累计收获11个地块。去年,上海所在的华东大区已成为华发股份业绩“压舱石”,全年完成销售779.09亿元,销售占比64.79%。

与他们不同,三年前因为“围标”事件被禁止拿地的中海发展、华润置地这两家央企,虽然今年3月份已经“解禁”,但华润置地至今仅在上一轮集中供地拿了一宗地,此次参与多宗地块竞拍,一无所获。中海发展同样,无一落子。

招商蛇口则报名了11宗地块,最终仅收获了松江区永丰街道地块,成交总价为18.479亿元,溢价率为10%,成交楼板价25574元/平方米。

来自厦门的国资象屿地产也是难有收获,报名参与了8宗地块,最后运气不佳,连一宗地都没拿到。

但这些房企也没有过于失望,毕竟后面还有9宗地块即将开拍,现场的投拓人士纷纷表示,到时他们还会继续参与。

他们不断推高土拍的热度,一浪高过一浪。

牌桌上的“主力”

“北京一日内三宗地块获得超80家房企的争夺”、“88家房企争夺厦门五缘湾地块”、“71家房企参与成都金融城地块抽签”……

这些土拍现象,层层叠叠地拼贴出了土拍整体的“横截面”。今年以来, 多个核心城市土拍回温的迹象明显,诸如上述几十家房企“抢地”的情况层出不穷。

基本没有太多意外,央国企为拿地主力。只是今年跟去年相比较,说法改变了,以往会称为“央国企托底”,眼下已经变成“央国企争夺”。

往更深入观察,诸如北上广深等核心城市,土拍热度升温,很大原因在于,各家央国企争着补仓一二线城市的核心土储,为未来储备粮草。

这些核心城市的土储,资金门槛高,而央国企资金较为雄厚,更有入手的机会。另一方面,也有业内人士提到,这些央国企急着补仓核心城市的土储,抑或与之前兜底不少各地低利润土地相关,如今土地市场不断调整,多地土地让利较大,未来利润空间可期。

因此,央国企的“抢地”大战,已经到了白热化阶段。

乐居财经统计了多个热门城市上半年的土拍情况,除了杭州比较特殊以外,其余核心城市包括广州、上海、北京、深圳、苏州、天津等,央国企涉宅用地的拿地宗数,占比均在六成以上。

更有甚者,厦门上半年出让4宗涉宅用地,全都是由央国企拿下。

尽管也有些本地民营房企冒出头,但依然只是小部分,绝大部分的市场,由头部央国企占据。

比如广州市场,上半年出现多宗限价摇号地块,热度可见一斑。不过,最终拿地金额最高的为华润置地 香江联合体,拿下2宗长隆巨无霸地块,总价166.89亿元。

北京市场今年热度也一直很高,上半年于此拿地的房企共有26家,其中只有京东、上海大华、石家庄创世纪、辰禾嘉业等4家房企没有国央企背景。

而上半年,越秀地产、招商蛇口、保利发展等三家国央企,占据北京权益拿地排行榜前三,拿地金额分别为138.46亿元、87.8亿元、81.96亿元。

在深圳市场,上半年最受瞩目的深超总地块,当时吸引了华润 建发、中海、保利发展、招商 华发、中铁建、越秀地产等6家房企,清一色都是央国企。

最终由中海以总价125.32亿元竞得,成为大赢家。毕竟上半年,深圳成交涉宅用地7宗,成交金额仅211.73亿元。

其实不仅仅头部央国企露面多,一些本地国资背景的企业,也纷纷现身于土拍市场。

南京上半年成交了24宗涉宅用地,其中包括通宇、南京润科、南京龙跃、南京宁南、南京吉溧等均有国资背景。像是南京宁南为南京软件谷的全资子公司,主要承担中国(南京)软件谷的基础设施建设、专业园区的科技地产、商办项目的开发建设。

不管如何,拿地格局已定,回过头来看今年上半年房企拿地权益排行榜单,会更清晰。

房企权益拿地榜TOP50当中,有30家房企为央国企背景,占比六成。

其中,行业拿地权益金额TOP7均为央国企,华润置地以439亿元的权益拿地金额位居榜首,保利发展、中海发展紧随其后,拿地金额分别为400亿元、371亿元。

在“热闹”中分化

调控期内,地产利润空间整体变窄,位于高能级城市的项目,抗跌性更强,于是,越来越多的房企,往一二线换步,在有限的空间内,扎堆角逐。

有一组数据值得注意。

上半年,一线城市土地成交总价2325亿元,溢价率超过7.4%;二线城市成交总价5133亿元,溢价率为 5.8%,;而三线城市成交总价5183亿元,溢价率4.2%。

溢价率阶梯式的递减,可以看出城市土拍的分化,已较为明显。

在土地出让热度一浪接着一浪的北京,上半年土拍成交总价为1022亿元,是成交金额最高的城市。北京单座城市的溢价率,达到了7.27%。

杀疯了的长三角,则整体表现突出。杭州、上海、苏州、合肥、南京的土地成交总额,分别为1004亿、546亿、367亿、354亿、351亿,均位列前十之内,溢价率为8.86%、6.94%、5.97%、11.5%、8.02%,都处于高位。

珠三角也不遑多让,广州、深圳这两座一线城市,上半年的土拍总价为545亿、212亿,对应的溢价率为7.29%、8.3%。

楼市坚挺的成都,土拍总金额达到444亿,在城市中排名第5,整体溢价率冲到了9.75%。

但眼之所及的热闹,并不普及。上半年,全国300城经营性土地成交建面为3.5亿平方米,较2022年同比下跌29%,创下2010年以来新低。

当下全国的土拍,呈现出整体规模下滑,点状“开花”的现状。犹如两个平行世界,有的城市常上演抢地的情形,有的城市土地却无人问津。

对于房企来说,向高能级城市换步、布局一二线城市,成为了他们的主要战略方向。

今年业绩会上,不少房企高管,都提到要聚焦高能级城市。比如越秀地产,便意识到“结构分化”越来越大;而龙湖也称,今年将坚持在20个重点城市和14个机会城市买地。

向来敏锐的碧桂园,也在对土储结构,做进一步的调整。其计划通过新增土储布局的调整,它计划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将公司一二线与三四线的货值比例,提升至50:50。

6月,北京土拍进行摇号,绿城正好在召开年度股东大会。董事局主席张亚东打趣说:“有同事随时都在看手机,就看一件事,就3点半北京的摇号,一宗80亿的地价非常好,摇不到没有办法。”

张亚东直言,绿城几年内不存在任何生存风险,但投拓仍需努力,拿地规模不足就会出现规模缩减的风险。

显然,拿地不足,就会难为无米之炊,这才是房企进击土拍的考量所在。只是,能进行外拓的,要先保证存在于牌桌之上,远离流动性风险。

(文中“王远”为化名。)

相关标签:

进深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