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剑桥学霸做出一个IPO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IPO观察 4.7w阅读 2023-04-29 12:59

思必驰冲刺科创板IPO,A股人工智能领域或再迎一个上市公司。

思必驰的创始人团队CEO高始兴、首席科学家俞凯和联合创始人林远东,三人均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经过十多年摸爬滚打,终于从原先名不见经传的草根公司成为实力比肩大厂的拟上市企业。

公司一路成长的背后,是高始兴及团队不畏艰辛的创业故事,高始兴作为剑桥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其实有很多看起来更轻松的工作机会,他却选择了创业这一条最难的路。在最困难的时候,高始兴曾经三次抵押了房子,如今思必驰冲到IPO门前,创始人也算熬出了头。


三个学霸

思必驰的创业路始于剑桥。

2006年,在英国剑桥大学商学院读硕士的高始兴与同在剑桥读语音识别方向博士的俞凯同住在休斯顿学院,两人经常一起吃饭,打乒乓球,畅谈人生理想。

2007年,受益于当时的校园创业气氛浓厚,从实验室走出来的科技公司数不胜数。二人对创业跃跃欲试,于是找到另一位任职于英国国家标准局的剑桥学长林远东一起创业。就这样在英国剑桥科技园内,一家由中国留学生创立的语音技术公司——思必驰诞生。

次年,高始兴和林远东二人回国继续创业,当时他们发现所有语言学习者都难以摆脱哑巴口语的现状,于是将语音技术运用到口语教育业务上,实现以人机对话的形式教外国人学汉语,让电脑、手机成为汉语口语“老师”。不久后他们对外汉语并不是一个足够广阔的市场,公司又转向国内英语市场,俞凯则留在剑桥攻读博士后。

前沿技术创业九死一生,十几年前人工智能只是一个虚无缥缈的概念,外部关注度不高、得不到太多支持。如大多数创业者一样,初期公司缺乏资金、一度经营不下去,毕竟当时国内对于语音技术的认知度并不高,高始兴只好抵押掉自己的房子来维持公司的运转。

创业的路总是布满荆棘,“公司成立之初,并没有那么多资金去购买语音数据,于是,我几乎每天往中小学、咖啡厅、图书馆等外国人多的地方跑;一天十多个小时,从白天到夜幕低垂,一个一个招人帮忙录音采集数据。这期间,自己也遭遇过无数冷眼和无视,但任何困难都未动摇过我的信心。”,高始兴说。一项项技术落地,在场景端实现突破,思必驰高管团队的坚持、优势互补,起到很大作用。

随后思必驰慢慢跨过了创业早起的危险期,但新的“苦恼”也来了。

在教育领域,前有智能语音巨头科大讯飞的竞争地位难以撼动,更关键的是最大蛋糕在教育信息系统与内容两方面,如果不能基于技术构建系统解决方案的能力,及强大的渠道能力,也很难做大。

2011年,苹果公司上线Siri功能把语音交互市场彻底带火了,这一年智能手机的出货量超过了传统的功能机。2014年底,亚马逊Echo推动了智能音箱大规模普及,进一步打开了语音AI技术的消费市场。高始兴终于找到新的机会,在2014年果断剥离口语业务(驰声科技,后被香港网龙全资收购),进军智能硬件和移动互联网领域,并推出对话智能云平台,而后又覆盖物联网、车联网、智慧家居等领域。回国后的俞凯加入上海交大任教,同时为思必驰提供研发支持。

随着公司产品覆盖领域越来越广,高始兴团队意识到,AI对话交互对于芯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于是,他们决定自己造芯片。2018年,思必驰成立子公司深聪半导体,聚焦人工智能芯片的研发与销售。除此之外,思必驰也开始探索软硬一体化发展,自营人工智能硬件产品,销售投影仪、会议降噪麦克风音箱等智能硬件产品。

思必驰所处的智能语音语言赛道不仅竞争激烈,而且巨头云集。除了科大讯飞、捷通华声等智能语音科技企业之外,阿里、百度、腾讯、搜狗、苹果、谷歌等国内外巨头都在智能语音领域有所布局。功夫不负有心人,思必驰经过十多年努力也终于争得一席之地。据IDC数据,2021一季度思必驰在中国人工智能之语音语义市场排名第四,前三名分别是科大讯飞、阿里云和百度智能云。

能走到今天,也是因为从一开始三位剑桥校友就笃信语音交互技术的未来,而且认定这个需求会越来越大。抱着这样的信念,他们才能在语音识别、人机对话领域持续耕耘,直到现在。


卡位家居和车载物联网领域

智能语音与图像识别是目前AI领域技术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两个分支。智能语音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步入产业化道路,截至目前,AI语音已广泛应用在家居、金融、汽车、教育、办公、医疗健康、地产等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

IDC数据显示,中国对话式AI市场规模预计在2023年达到约18.6亿美元,2019-2023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为34.0%。

目前,思必驰智能语音技术在家居和车载物联网领域实现卡位,思必驰汽车领域的客户包括一汽、北汽、上汽、长城、小鹏、理想、比亚迪等。进入车联网领域不久,思必驰也将触角渗透到家居物联网领域,积累的客户有小米、TCL、长虹、美的等。技术应用上,市面上一些常见的智能音箱如天猫精灵、网易三音云音箱、腾讯听听智能音箱等,也应用了思必驰的技术。

但AI语音向物联网的渗透还处于早期,带来的盈利有限。招股书内容显示,思必驰在2019年、2020年、2021年的总营收分别是1.15亿元、2.37亿元、3.07亿元。

智能语音的最关键因素是技术,而技术的发展又需要长时期的研发投入,因此高投入的研发费用也对企业的盈利状况提出了挑战。除了一些头部企业如科大讯飞之外,仍有不少企业还处于亏损状态,思必驰也是其中之一。

2019年、2020年、2021年,思必驰净亏损则分别为2.83亿元、2.15亿元、3.35亿元,三年总亏损8.33亿元;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72.17%、69.74%和58.15%。

相比老牌语音企业科大讯飞,以及视觉AI领域的商汤科技、云从科技等厂商,思必驰的营收体量相对较小,而亏损额相比视觉AI厂商也更小。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商汤科技营收为47亿元,同比增长36.4%,经调整后亏损净额为14.18亿元;而云从科技2021年实现收入10.76亿元,同比增长42.5%,净亏损6.32亿元。


阿里、美的都投了

近年来,人工智能公司普遍面临商业化盈利方面的压力,投资者对人工智能公司大多持怀疑态度而观望、转身,不过思必驰多次拿到了资本的支持票。

公开资料显示,提交IPO招股书前,思必驰共完成总额超10亿元融资。在这过程中,阿里巴巴、富士康、北汽产投、美的资本、深创投、元璟资本等众多明星资本进行过参投。思必驰在2020年8月最后一次增资时,公司估值已经达到45亿元。

而IPO后,达孜积慧持股为12.7647%,阿里网络持股为11.8974%,为公司最大的机构股东,公司实控人为为高始兴和俞凯,高始兴持股为10.3754%,俞凯持股为7.1628%,林远东持股为3.1019%,启迪创新持股为5.1735%,苏州联想之星持股为4.6933%,林远东持股为2.7916%。

但与资本输血相比,打造自身造血能力才是一家技术型公司必备的生存能力。或许AI语音芯片能够担起这个大任,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1年里,思必驰的AI语音芯片产品收入分别为109.21 万元、1430.20 万元和3277.47万元,虽然占总收入比例不算大,但是增速超过整体业务增速。

语音交互是人与机器“交流”的重要环节,未来AI语音芯片将成为所有智能设备的标配。AI语音芯片市场的需求之大、前景之广,毋庸置疑。但当前,AI语音芯片最终能找到多少买家支撑起头部公司的高估值还是未知,找到市场和客户,实现大规模定制AI语音芯片才是商业化最关键的一步,这可能也是影响着思必驰IPO的关键。

本文来源:IPO观察

来源:IPO观察

作者:IPO观察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