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供信息交流使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本文为「IPO Global」原创
作者 | 子任
微信公众号:IPO-Global
相较于全球IPO活动的低迷,今年以来中国市场新股发行持续活跃,带动中资投行在华尔街同行面前扬眉吐气。
彭博数据显示,中信证券(600030.SH)超越高盛成为今年最大的IPO承销商,紧随其后排列第二的是中金公司(601995.SH),这是自1999年以来中资投行首次占据排行榜前两名。
全球前十大IPO承销商中,中资机构占据六席,项目募资规模占据全球总额的28%。牢牢占据头把交椅的中信证券今年来协助上市成功的公司数量达到了83家,比花旗和高盛两家之和还要多。
今年中国IPO募资占世界总额近一半
中资投行在榜单上的高歌猛进,是中国IPO市场“风景独好”的生动写照。
根据彭博统计,截至12月21日,中国IPO募资额达到了创纪录的938亿美元,占全球规模的45%,而以往全球最大的IPO市场——美国,今年规模仅为240亿美元。
安永近日发布的报告显示,2022年全球IPO活动明显放缓,年内共有1333家企业在全球上市,筹资1795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IPO数量和筹资额分别下降45%和61%。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22年A股市场预计共416家公司首发上市,募资5849亿人民币。虽然IPO数量同比下降15%,但募资额同比增长9%,连续两年创历史纪录。2022年香港市场预计共有76家公司首发上市,筹资额1076亿港元。虽然与去年相比,港股IPO数量和筹资额分别下降21%和68%,但下半年情况有所回暖,IPO数量和筹资额分别占全年的74%和84%。
究其原因,一方面得益于中国股市相较于其他市场表现较好;另一方面,科创板及北交所的注册制红利激发了中国本土科技企业上市热情。此外,中美之间关于证券监管的分歧不仅使得一众中国企业取消赴美上市的计划,而且让部分已在美退市企业选择回到A股怀抱。
头部吃肉 腰尾部没汤喝
如此活跃的IPO市场,自然让一些券商投行挣得盆满钵满。
据《经济参考报》统计,截至12月21日,年内沪深京三市IPO共计405家,总募资金额5674.64亿元,其中发行费用为375.13亿元。IPO承销收入排名居前的券商为中信证券、中金公司、中信建投、海通证券和国泰君安,IPO承销收入分别为41.59亿元、27.44亿元、26.44亿元、24.49亿元和18.35亿元,占市场份额分别为15.06%、9.94%、9.58%、8.87%和6.65%。投行业务成为部分券商仅有正增长的业务之一。
中证协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券商各业务线中唯有投行业务实现同比正增长,其中实现证券承销与保荐业务净收入446.03亿元,同比增长7.22%。上市券商中,证券承销与保荐业务净收入排名前十的券商均实现同比增长。国元证券、国联证券、国金证券、中信建投该业务收入的同比增幅均超30%。
但并非所有券商投行都能赶上这波浪潮吃到肉,有的甚至连汤都喝不上。
今年前三季度,41家披露投行业绩的上市券商中有20家券商的投行净收入呈现下滑趋势,其中15家降幅超20%,9家降幅超30%,7家降幅超40%,而东北证券、中银证券、中原证券、华林证券、华西证券等5家券商投行业务收入降幅超50%,降幅最大者为60.35%。下滑者以中小券商居多,投行收入同比下降超40%的7家券商投行的排名均在上市券商倒数十名之中,降幅超三成的券商中排名最靠前者为第19位。
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按照IPO规模来计算,投行CR5为64%,较2021年底提升12个百分点,而在五年前,这个数字仅为36%。表明近些年来IPO资源进一步向金字塔尖集中的趋势,投行马太效应不断加剧。
END
推荐阅读
不到三年亏了7.14亿,卖“增高针”的维昇药业递表港交所
12-24 原创
撕破脸!亚太会计师事务所深夜炮轰前首席合伙人,直言其“背信弃义,应受唾弃”
12-23 原创
来源:IPO Global
作者:IPO Global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