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并购变线

原创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乐居财经 许淑敏 12.3w阅读 2022-12-21 17:54

  文/乐居财经 许淑敏

  欧华(化名)是一名老股民。前两天,眼见格力地产连获7个涨停板,身边的人都不假思索地继续加仓,只有他说出了自己的判断:它很快就会跌回来了。

  这一判断很快就应验了。12月20日周一,这只股票开盘之后,一度涨到13.8元的高点,但之后便迅速回落,下拉出一条长长的阴柱,最终收盘报11.83元,涨跌幅达到-6.78%。21日继续下探,收盘价收缩为11.24元。

  这骤变的涨跌,实在有点令人摸不着头脑。欧华却淡定地称格力地产是出了名的“妖股”,早已有前车之鉴。

  历史总是相似的。2020年,格力地产首次披露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珠海免税100%股权的时候,就经历了12个涨停板,股价曾飙至18元/股,翻了3倍,后来热度过后,股价便应声下跌。

  眼下,趁着A股涉房股权融资放开,格力地产“旧事重提”,准备乘着东风一举拿下免税集团。但这一举措,还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当格力地产发出风险提示的时候,欧华就已意识到股价下跌,于是套现离场。

  除了格力地产之外,目前陆家嘴、招商蛇口等房企,也拿出了发行股份并购重组资产的具体方案。利用这波红利注入优质资产,已成为国央企的独有专利。

  不过,这些举措,短期内对企业基本面的影响并不大,更多是改变市场预期,修复上市公司估值。业内预测,涉房企业从发布预案到完成上市耗时有长有短,平均下来约12个月,这需要的是耐力。

  并购重启

  出险房企急着利用定增红利,筹资自救,而陆家嘴、招商蛇口、格力地产等房企则不同,他们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并购优质资产,延续此前搁浅的并购重组计划,以便为未来发展找到突破口。

  较早发布定增并购具体方案的是格力地产。它于12月2日预告重大资产重组,6天后便已经将调整完成的重大资产重组方案公告出来,可见其推动重组的急切。

  格力地产或许怕再次错失时机,因为距离最初提出收购珠海免税,已有两年多的时间。

  早于2020年5月,格力地产便披露拟收购珠海免税100%股权的议案。但转年初,由于时任公司董事长鲁君四涉嫌证券市场内幕交易,被证监会立案调查。根据规定,格力地产决定暂停重组。

  而此次,格力地产按照市场重新调整了发行价、募资方式、募资金额、募资用途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尤其是发行价,从原重组方案的4.30元/股提升至本次重组方案的5.38元/股,提升了25%。其此次募资预计将超8亿元。

  格力地产与珠海免税,二者背后实控人都是珠海市国资委,此次并购重组的实质为,珠海免税要借格力地产登上资本市场。对于格力地产而言,也可以蹭上“免税概念”,增加新的业务线为现金流做贡献,也算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自披露发行股份实施并购重组意向之后,陆家嘴酝酿了半个月,也终于抛出了具体的方案。

  12月15日,陆家嘴以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控股股东陆家嘴集团,持有的陆家嘴昌邑房地产100%股权、上海东袤置业30%股权;并以支付现金方式,购买前滩投资持有的上海耀龙投资60%股权、上海企荣投资100%股权。

  此次交易中,陆家嘴向陆家嘴集团发行的股份价格为8.79元/股,不低于60个交易日均价的90%。此外,陆家嘴还准备向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股份获取配套资金,用来支付交易对价。

  换言之,在这个过程中,上市平台陆家嘴,几乎不用自己掏钱。不仅如此,它卖股换来的钱,支付完款项之后,剩余的钱还可以补充公司流动资金、偿还债务。

  陆家嘴宣布定增并购计划话音刚落,招商蛇口也于隔天,抛出了异曲同工的具体方案。

  招商蛇口也将通过发行股份,购买深投控持有的南油集团24%股权、招商局投资发展持有的招商前海实业2.89%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交易完成后,南油集团将成为上市公司的全资下属公司。

  这一事项,招商蛇口也谋划了两年多的时间,中间因为宏观环境等各种因素影响,终止了交易事项。

  最早是于2020年6月,招商蛇口公告称拟向深控投购买其持有的南油集团24%股权,交易收购对价为70.35亿元,分别向平安增发股份募集超过35亿元现金,向深控投发行股份及转换公司债,两者支付比例均为50%。

  后来因为资本市场环境改变,平安人寿退出收购,改由招商蛇口直接向深控投增发股份和发行可转债兑付70亿元交易对价。

  彼时虽然获得证监会无条件通过,但受到三道红线出台、融资收紧等宏观环境影响,当年11月,招商蛇口与深投控均决定终止本次交易事项,筹备多时等来了一场空。如今股权融资放开,招商蛇口有望圆梦。

  “未落地”的预期

  公布定增方案后,格力地产在11天的时间内,连续涨停。12月19日,格力地产再次盘中涨停,它已收获了7连板。逼得上市平台急忙发布风险提示,给股市降温。

  这一幕似曾相识。两年前,格力地产发布收购珠海免税草案,股价便应声大涨,连获12个涨停板,此后甚至冲上了18.1元/股的年内历史最高点。

  但木秀于林,却招来了上交所的问询函,要求格力地产补充披露这次重组后,公司的发展战略和业务模式,以及是否存在内幕交易。

  眼下,格力地产的房地产业务发展得并不顺畅,叠加今年市场不景气,最新的三季报显示,该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7.55亿元,同比下降55.35%,归母净利润6086.56万元,同比下降109.50%。

  主业不显眼,它一直靠“去地产化”来取悦投资者。多年来,该公司布局了口岸经济、海洋经济、现代服务业、医药大健康等多元化业务,连口罩、医药、免税、文旅,它都沾了下边,但起色不大。

  不过,无论是此前的医疗业务,还是眼下的免税业务,确实都让它火了一把,甚至有人调侃称,免税已成格力地产市值管理的方式之一。

  在享受股市红利的同时,格力地产也是有些自知之明的。它坦白地对投资者表示,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存在不确定性、标的公司业绩有波动风险,而格力地产自身依赖房地产,业绩也并不稳定……

  的确,类似的定增并购,在成功实施之前,短期内对房企基本面的影响并不大,更多是改变市场预期,修复上市公司估值。招商蛇口也亟需改变估值预期。

  受到地产行业整体下行的影响,招商蛇口这段时间的成绩单也不算理想。前三季度,招商蛇口实现营业收入894.84亿元,同比增长9.4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9.57亿元,同比下降53.44%。

  此次准备收购的南油集团,主要资产是下属公司前海自贸投资,持有的前海自贸区内土地资源,涉及23万平方米的权属土地。需要注意的是,南油集团涉及的前海片区土地开发周期长达8-10年,招商蛇口的业绩暂时不会得到显著提升。

  同样为“招保万金”的成员,招商蛇口业绩确实不如万科、保利等房企,早几年市场估值也处于低位。尽管眼下准备获取湾区“曼哈顿”前海的大片土储,但股市似乎并没有给予太多的期待。

  并购计划宣布后的12月19日,招商蛇口收盘报13.95元/每股,涨跌幅为-4.58%。截至12月21日,其市值为1033.94亿元,市盈率为14.82。

  并购重组耗时较长,过程中会产生较多不确定性因素,比如宏观政策调整、市场环境转变、投资者的变动等等。业内表示,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及配套融资、定增等融资方式流程基本相同,涉房企业从发布预案到完成上市耗时有长有短,平均下来约12个月。

  这意味着企业需要一定的耐性,成功与失败,不仅要看风口,还得比拼耐力。

  少数的狂欢

  不仅央国企,连万科这样的混合所有制企业,也准备赶上定增、并购重组资产的东风,而后续,或许还会有更多涉房企业响应,加入并购重组大军。

  这与年初的境况全然不同。今年开年之时,房企融资也曾吹来一阵暖风,支持国企、央企以及部分优质民企发行境内债,当中包括并购票据的发行。

  虽然并购票据的发行受到欢迎,但实际上今年并购项目真正落地并不多。彼时,华润置地与招商银行签署合作协议,招商银行分别授予华润置地200亿元、华润万象生活30亿元并购融资额度。招商蛇口、建发地产等也发行了并购类票据,发行额分别为25.8亿元、10亿元。

  随之,浦发银行、招商银行、广发银行等多家银行表态提供房地产并购融资支持,方式包括并购主题债券、并购贷、并购基金、资产证券化等,预计提供并购融资支持超300亿元。

  甚至彼时监管层提出,并购贷不计入“三道红线”融资限制,为收并购出险房企项目提供助力。但成效甚微,到年中之时,已经鲜少再听见并购贷款的消息。

  对于并购贷款,部分央国企态度谨慎,不轻易使用额度。主要是通过银行间债市场取得并购融资额度有限,而且伴随着风险,还需要考虑收益的问题。

  但受到融资有限、销售回款艰难等多种因素影响,部分房企对市场前景预期不够理想,举债收并购基本不大可能。

  而当下股权融资一放开,房企们立马把并购重组提上日程。市场好转迹象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通过股权融资可以拿到一笔不需要利息的资金,无须担心风险与收益。

  房地产融资自2010年开始,基本停滞,房企IPO几近停止。已经在A股上市的房企,也失去了再融资功能。这一期间,仅有招商蛇口吸收合并招商地产上市、新城控股B股转A股上市、绿地控股借壳上市,其余均陷入了沉寂。

  如今难得开闸,房企自然趋之若鹜。除了摊薄股东权益以外,配发、定增等方式,确实是房企进行融资较好的选择。

  但细看这些并购重组,仍然只是局限于国央企背景地产商的左右腾挪。诸如华夏幸福、世茂、新湖中宝等民营房企,均只是单纯的定增,他们最重要的任务是筹到钱粮,支撑自身度过困境,以后再去考虑资产的进退。

相关标签:

基金 股市行情 债券 进深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