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乐居财经 许淑敏
一年前,浙江广厦2.18亿股被拍卖的场景,至今还历历在目,声称要富四代的楼忠福,最终却无比落寞,被动丢弃了手上的上市平台。
这是地产圈少有的老板因持股流失,失去企业控制权的例子。
在A股市场,有一个专业的名词,叫“被动减持”,说的便是不少老板将股权质押以获取借款,但遇到市场下行、流动性拮据,债务难以偿还时,就会因被动平仓、被拍卖等原因,就会面临持股的流失。
今年以来,无论是押上身家的阳光城,还是中南建设、金科股份、华夏幸福、泰禾、蓝光等多家房企,均遭遇了被动减持。追不回贷款,金融机构大多只能以处置质押股票的形式,收回一些款项。
尽管有些地产商会因此和债权人进行拉锯、博弈,但大多无济于事。
对于出险房企影响几何,IPG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提到,股份被动减持除了会触发股价下跌压力之外,还会导致对这些房企大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对公司控制力的下降,并可能引发治理结构的调整,甚至引发实际控制权人的更迭,导致公司战略规划和管理层的失稳。
庞大的债务压力,压着每一家出险房企。尽管最近政策暖风频吹,房企引来新的曙光,但这并不包括陷入流动性危机的房企。他们需要面对的,不止股份“被动减持”,还有一轮接一轮的偿债高峰。
减持博弈
自8月以来,中南建设频繁发布关于“被动减持”的公告。导火索是金融机构擅自处置质押股票。
8月15日,中南建设发布第一则关于“被动减持”公告称,中南城投因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纠纷,其持有部分公司股份被金融机构违反约定擅自处置,8月15日-16日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及大宗交易方式被动减持2846.92万股,占公司总股份数的0.74%。
此后几个月,中南建设不断发生“被动减持”事项。8月15日-11月17日,中南城投被动减持共1.16亿股,占总股本比例3.03%。按照减持均价计算,涉资超过3亿。
按理说,控股股东欠债无能力偿还,金融机构处置质押股票回款也正常。
像之前华夏幸福,因金融机构执行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及融资融券业务协议中强制处置程序而导致被动减持,其在公告中清楚表达,进入强制处置程序,主要是基于控股股东及公司目前流动性阶段性紧张以及公司业绩下滑导致。
但这件事怪异在于,中南建设每次都在公告中强调,金融机构擅自处置质押股份,并对外称,公司股票未达平仓线。
未达平仓线便被处置,且没有说明进入强制处置程序,明显中南建设与金融机构双方的合同约定意见不一。
而债权方长江资管也曾提出,融资人履约保障比例不符合合同约定且未履行分期还款协议。
至于哪一方更占理,未知合同明细,外界也难以论断。
一般来说,“被动减持”,也会选择较高位减持,中南建设此时正处于股价低位,债权人依然选择减持操作,可见其真急了。
这些被动减持的股份,大部分是在2019年、2021年质押予金融机构。比如长江资管所减持的股份基本质押时间都在2021年11月8日,当时中南建设股价4元/股左右;而财达证券所减持股份质押时间为2019年5月6日 ,当时中南建设股价7元/股左右。
连锁反应还未完,擅自处置中南建设股票的金融机构越来越多,从最早的长江资管、财达证券,到后面国元证券、中邮证券的加入,队伍正在壮大。
目前,中南建设控股股东整体股票质押占其持股数量的比重为84.2%,而这些股份分别质押给了数十家金融机构,除了上述提及的金融机构,还有厦门国际信托、国联证券、北方国际信托、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北京市分公司、中信证券等等。
被动减持潮
自去年以来,不少房企出现流动性风险,其控股股东也未能幸免。
乐居财经整合获悉,蓝光发展、阳光城、华夏幸福、泰禾、金科等多家房企,近一年多以来,被动减持股份数量均达上亿股,占其公司股份均超3%,泰禾甚至被动减持股份占比达到12.9%,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
“被动减持”的发生,其实就两种路径,股东质押的股票价格跌至质押平仓线时,不得不平仓卖出股票;上市公司出现资金链断裂、债券无法偿还等问题,导致股东不得不减持股票以减少损失。
按照上述专业人士的说法,被动减持,要么是出险房企被迫减持以回款来归还欠款或债务,要么是被债权方行使质押权而减持抵债。
虽然上述房企被动减持的具体原因不一,但基本都指向债权方行使质押权而减持抵债。
像金科股份是由于股东所持部分股份被强制平仓导致被动减持。其强制平仓的依据是,近期金科控股与金融机构开展的融资融券业务和质押式回购业务,存在违约风险,主要涉及中信证券、银河证券、国泰君安证券等金额机构。
至于减持获得的资金,则用于归还金科控股在金融机构的融资。
而阳光城,则是由于公司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部分账户维持担保比例低于平仓线,因此通过集中竞价的方式被动减持公司股份。
此外,泰禾是质押股票融资违约,被金融机构向法院提起强制执行,大多以司法扣划、司法拍卖等形式被动减持。
说起来,各家房企被动减持方式大同小异,大概也就三种:集中竞价交易减持、大宗交易减持、协议转让。
上述房企使用较多的是集中竞价减持,而该种方式,要求90日内减持不超过总股本的1%,并提前15个交易日公告。但如果被减持的股份由二级市场买入,上市公司及相关股东其实不需要进行预披露。
这里涉及信息披露透明度的问题,容易涉嫌违规。上述大部分房企都是提前15个交易日进行预披露,唯独中南建设,没有按时披露被动减持计划。
因此中南建设在公告中强调,公司被动减持的股份,难以确定属于重大资产重组、非公开发行获取或二级市场增持,未能在被动减持前15个交易日披露减持计划,涉嫌违反中国证监会和深交所等相关规定。
温水煮青蛙
虽说出险房企每次“被动减持”的股份占比并不高,但犹如温水煮青蛙,如果持续性地发生“被动减持”事项,就不仅仅是二级市场资金稀释、股价下跌的问题,甚至会导致公司控股权、经营权等的变更。
以中南建设为例,在本轮减持前,中南城投及其一致行动人持有中南建设20.85亿股,占总股本比例54.5%,减持之后,持股19.69亿股,占总股本比例51.47%。
一旦金融机构继续擅自处置股份,中南城投所占股份数跌至50%以下也不无可能,那时控股权将会受到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中南城投的增持计划已经终止。其公告称,由于市场持续调整,行业良性循环还未恢复,中南城投预计2023年1月12日前没有能力完成增持计划,决定终止有关增持计划。
自2021年1月13日-2022年11月21日期间,中南城投通过集中竞价方式累计增持公司股份1424万股,占2021年1月12日公司总股份0.37%。
眼下的中南,主要是忙着债券展期事宜。11月28日,中南建设发布公告表示,其拟召开会议,为“20中南建设MTN001”、“20中南建设MTN002”两只债券商讨展期。
据久期数据,境外债方面,中南建设存续美元债3只,存续规模4.23亿美元,其余两只美元债均将于明年5月6日到期;境内债方面,中南建设存续6只债券,存续规模61.4亿元,将于1-3年内到期。
与中南建设一样,阳光城也面临着后续资产被动处置的风险。
其在减持公告中称,鉴于控股股东出现阶段性流动性问题,目前正在与金融机构或其他合作方进行谈判,如未能妥善解决,其持有的资产可能存在被动处置的风险。
根据与金融机构及合作伙伴的谈判情况,截至目前,阳光城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所持1.54亿股(占其所持股份比例为 9.94%,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为3.72%)拟存在被司法强制划转或拍卖的可能,拍卖或变卖后所得款项,将由质押权人优先受偿。
阳光城自身的债务问题也显现了出来,截至11月25日,其已到期未支付的债务本金合计金额436.32亿元。其中,涉及担保事项的已到期未支付债务本金累计208.25亿元;公开市场方面,境外公开市场债券未按期支付本金累计10.15亿美元,境内公开市场债券未按期支付本金累计175.92亿元。
债务不断滚雪球,金融机构更加紧张资金能否收回,“被动减持”的循环也会继续。
正在推进债务重组的华夏幸福,则早早披露了未来半年的“被动减持”计划。2022年10月13日-2023年4月10日,相关金融机构可通过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方式对华夏控股持有的公司股票进行处置,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可处置(被动减持)不超过7827万股股份(占公司目前总股本的2%)。
庞大的债务压力,压着每一家出险房企。尽管最近政策暖风频吹,房企引来新的曙光,但这并不包括陷入流动性危机的房企。他们需要面对的,不止股份“被动减持”,还有一轮接一轮的偿债危机。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