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乐居财经 靳文雨
自去年5月份开始,华夏银行就在推进一项募资200亿元的定增计划。历时一年半后,该增资方案终于艰难落地,而募集资金却远低于预期。
根据华夏银行10月13日公告,其第一大股东首钢集团和第四大股东京投公司分别出资50亿元和30亿元参与定增,定增价格为15.16元/股,限售期为5年。参考华夏银行在10月13日的收盘价5.03元/股,定增价格明显高于当前股价,且溢价高达200%。
事实上,在去年5月,华夏银行发布了最初的定增预案,计划向35名特定投资者发行15亿股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200亿元。
今年4月,华夏银行又将定增期限延长至2023年5月27日。在此期间,华夏银行及定增保荐机构、联席主承共向82名投资者发送了认购邀请。
然而,作为国有控股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华夏银行,受限于国有企业不得低于净资产发行股票,其定增价至少高于股价3倍。高额价格劝退了不少投资者,最终其在有效申报时间只收到了首钢集团和京投公司两家机构的申购报价。
Wind数据显示,目前A股共有42家上市银行,平均市净率为0.64倍,大多少都处于“破净”状态。而截至10月25日收盘,华夏银行市净率只有0.31倍。截至2021年末,华夏银行经审计的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的每股净资产为15.16 元/股。
溢价发行的尴尬
从此次参与定增的对象来看,首钢集团是华夏银行第一大股东,在此之前的持股比例为20.28%。京投公司则一直是华夏银行的信贷客户,2021年度关联交易达到138亿元,2022年进一步增加至226亿元。
据乐居财经《资管K线》了解,自1992年华夏银行成立起,首钢集团就一直是其股东,且在成立之初是其唯一控股股东。企查查显示,首钢是北京市属企业,成立于成立于1981年5月,实控人为北京市国资委。
1996年,华夏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同时又引入32家新股东,这些股东来自于钢铁、水泥、医药、百货等不同行业。此后,首钢集团股权降低到20%,其他股东则瓜分了剩余的80%股份。
在此次变动后,除首钢集团外,持股比例超过10%的还有山东电力、红塔集团和山东联大集团等三家。至2003年上市,华夏银行股东又几经变更,剩至29家。
而在上市之前,当时在资本市场较为活跃的“明天系”企业华资实业,以及泰山会成员之一的上海健特生物等,都位列华夏银行的股东之列,其中华资实业持股1亿股,健特生物持股1.4亿股。
乐居财经《资管K线》获悉,在成功上市之后至本次定增之前,华夏银行还进行过两次定增,且每次定增对象都是大股东,定增价格也都高于当时股价。
第一次是在2008年10月,华夏银行完成了115.6亿元定增,发行对象包括首钢集团、国家电网和德意志银行,发行价为14.62元,当时市场价仅在7元左右。
第二次则是在2019年1月,定增金额同为115.6亿元,发行对象亦有首钢集团,同时还有国家电网子公司国网英大和京投公司,当时的发行价为11.4元左右,增发溢价高达50%以上。
截至2022年6月末,华夏银行的前四大股东分别为首钢集团、国网英大、中国人保财险及京投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20.28%、19.99%、16.66%、9.95%。
本次定增完成后,首钢集团持股增至21.68%,京投公司增至10.86%,原本的第二、三大股东国网英大和中国财险持股分别稀释至19.33%和16.11%。虽然前十大股东中的8家持股比例均有所减少,但股东排名并未发生变化。
资本充足率偏低
对于本次发行的募集资金用途,华夏银行称,本次非公开发行的募集资金总额扣除相关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补充公司核心一级资本,提高资本充足率。
根据今年半年报,截至2022年6月末,华夏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为11.55%,较去年年末下滑了127BP;一级资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下滑21BP和15BP,降至10.77%、8.63%。三项指标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进一步逼近监管红线。
据悉,华夏银行此前曾发行永续债以及定增补充过资本金。2019年1月,该行曾定增募集资金292亿元,2019年6月发行400亿元人民币永续债,均用于补充资本金。
受益于永续债及定增的发行,2019年华夏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及一级资本充足率有较大提升。但由于资产规模扩张和利润增速较慢,华夏银行各项资本充足率仍然面临下行压力。
此外,近几年受疫情等多种因素影响,华夏银行的业绩增长较为乏力。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华夏银行实现营收958.7亿元,同比仅增0.59%;2022年上半年,华夏银行营收484.52亿元,同比仅增0.7%。
同期A股上市银行的营收增速平均值分别为8.76%和4.88%,虽然行业整体营收增速不算高,但华夏银行的营收增速远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华夏银行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35.35亿元、115.3亿元,增速分别为10.62%和5.01%。
涉“房”吃罚单
从去年以来,部分高杠杆房企出现资金链问题,房地产贷款风险加速暴露,致使多家银行房地产业贷款不良率普遍抬头,其中不乏国有银行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身影。
华夏银行房地产贷款及与房地产关联的建筑业贷款的不良率也出现增长,其房地产贷款的不良贷款率从2020年的0.01%上升至2021年的0.66%,建筑业不良贷款率从2020年的1.57%上升至2021年的2.32%。
进入2022年,该行房地产不良贷款有所下滑。截至2022年6月末,华夏银行的房地产业贷款余额为1121.17亿元,较上年末下降10.99%;不良贷款余额为6.93亿元,较上年末下降17%;不良贷款率亦从去年底的0.66%降至如今的0.62%。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房地产不良率有所改善,但在房地产业务上,华夏银行去年以来吃到了不少罚单。
今年7月,银保监会常州监管分局对华夏银行常州分行作出罚款80万元的行政处罚决定,其中也有涉及到房地产违规,罚单显示“未监督贷款资金用途,贷款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
5月,因贷款管理不到位流动资金贷款被挪用于房地产开发企业等“七宗罪”,华夏银行南宁分行被罚款285万元。同月,华夏银行武汉分行又因涉消费贷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等12项违规事实,罚没672.5万元。
今年1月,佳兆业等多家房企深陷债务泥沼后,华夏银行佛山分行还私自划走佳兆业楼盘——佳兆业悦峰的商品房预售款,导致楼盘被迫停工,业主无奈之下只能四处奔走维权。
为了确保预售款优先用于项目交付,地方监管部门不得不向华夏银行开出“罚单”,并要求各区住房城乡建设和水利局暂停与华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及其下属公司签订商品房预售款专用账户监管协议。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