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科精密IPO大跃进,陈燕来家族突击买专利

原创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乐居财经 3.7w阅读 2022-10-18 14:42

  文/乐居财经 李礼

  IPO市场中,家族式企业常见,而像维科精密这样“纯粹”的家族式却不常见。

  2022年9月23日,上海维科精密模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维科精密”)IPO过会,准备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此次IPO,维科精密则计划发行不超过3456.37万股以募集4.3亿资金,投向“汽车电子精密零部件生产线扩建”、“智能制造数字化”等两大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股权结构方面,新加坡籍商人陈燕来一家三口持有100%股权,本次发行后,陈燕来、张茵夫妇控制维科精密股份的比例将下降至75%,但仍处于绝对控股地位。

  目前,维科精密有三个“暗伤”。一是内部治理结构的弊端或成未来隐患;二是2019年-2021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仅12.4%,业务持续性问题三次遭深交所追问;与此同时发明专利饱受诟病,仅有的5项发明专利中,有3项是IPO前突击受让取得。

 “一言堂”治理模式

  维科精密主要从事汽车电子精密零部件、非汽车连接器及零部件和精密模具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汽车电子精密零部件主要产品为动力系统零部件、底盘系统零部件、汽车连接器及零部件,以节能减排、新能源为发展方向;非汽车连接器及零部件主要应用于通信传输、消费电子和工业自动化领域。

  股权结构方面,维科精密的股权结构较为单一,是“纯粹”的家族式企业。

  新加坡籍商人陈燕来和他的中国籍妻子张茵被认定为维科精密的实际控制人,二人通过由其全资持股的新加坡天工间接持有维科精密92.83%的股份,而剩余的7.17%股权对应的表决权则被赋予给了二人刚刚23岁的女儿陈映璇,陈映璇通过维沣投资、维澋投资控制7.17%股份的表决权,也就是说陈燕来一家三口控制着维科精密IPO之前的100%股份。

维科精密IPO大跃进,陈燕来家

  据招股书,陈燕来1968年出生,为新加坡国籍,拥有中国永久居留权,2005年至2006年于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总经理班学习。1999年至今担任维科精密董事长;张茵毕业于东华大学纺织系专业,1999年至今担任公司董事、总经理。

  本次发行后,陈燕来、张茵夫妇控制维科精密股份的比例将下降至75%,但仍处于绝对控股地位。

  家族式企业在IPO市场屡见不鲜,但一家三口100%控股企业却不常见。股权结构单一虽然避免了外部股东通过突击或低价入股构成利益输送的嫌疑,但这同样形成了内部治理结构弊端。

  业内人士分析称,“一言堂”治理模式普遍存在实控人决策主观性较强、滥用职权、重人情轻制度而难以科学决策、以及外来优秀人才融入感差且流失率大等问题,相关类型企业在经营、决策和资本运作上出现重大问题也屡见不鲜。

 业务成长性受质疑

  招股书显示,维科精密2019年、2020年、2021年营收分别为5.4亿元、5.54亿元、6.8亿元;净利分别为5224.3万元、3774.5万元、5540.86万元;扣非后净利分别为4690.7万元、3740万元、5035.9万元。受行业景气度、厂房搬迁、新冠疫情及由此导致的新产品推出放缓等因素综合影响,2020年业绩有所下滑。

维科精密IPO大跃进,陈燕来家

  扣非净利润的大幅波动另维科精密被质疑是否具备足够的高成长性,并成为阻碍其此次IPO推进的最大隐患。虽然2021年营业收入出现了较大幅度上涨并带来了业绩的改善,但5035万的扣非净利润还依然未达到IPO报告初期2018年时的业绩表现。

  企业在报告期内是否具有成长性,营业收入的复合增长率是一个重要的判定标准。

  在2019年至2021年的三年中,维科精密的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仅12.4%,远不及对应三年内创业板上市企业的平均复合增长率。

  在经历了2021年的较高增长后,进入2022年以来,上半年,维科精密不仅未能继续维持住刚刚取得的业绩增幅,又再度陷入了负增长的境地。

  数据显示,2022年1-6月,维科精密录得营业收入3.27亿,几乎与上年同期持平,但归母净利润则下滑4.16%,仅为2257万元。

  因此,在深交所此前对维科精密发起的两轮反馈和一轮落实审核中心意见中,连续三次皆对维科精密的业务成长性进行了轮番追问。

  第一轮问询中要求维科精密结合产品结构和业绩贡献情况、主要行业影响因素等,说明报告期内收入增长缓慢、业绩逐年下滑的原因,发行人采取的措施及其有效性,与同行可比公司相比是否存在较大差异,是否符合行业特征,对发行人持续经营能力的影响"。

  第二轮问询函中,为首的问题是有关维科精密的业务持续性的质疑。深交所在该轮追问中表示,维科精密在报告期内汽车产品收入增长缓慢,非汽车电子业务收入有所下滑,虽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但分析论证不够充分,要求维科精密说明2018年至2020年业绩下滑的不利因素是否均已消除,并量化分析采取的应对措施及其有效性;同时结合有关情况,说明未来业绩增长是否存在重大不确定性,相关依据是否充分。

  经过两轮对业务增长性的拷问后,到了最后的落实审核中心意见环节,监管层共给出了两大意见,第一大意见依然还是有关其业务持续性的质疑。

  发明专利“突击凑数”

  除了业务的成长性遭受到监管层的质疑,维科精密的技术创新性,也同样饱受诟病。

  衡量一家公司的技术含量的高低,其专利数量是重要标准,尤其是发明专利更具说服力。截至2021年12月31日,维科精密合计拥有35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仅5项且3项是受让取得,申请日期分别为2018年11月2日、2019年12月10日和2019年8月27日,专利检索官方信息显示,上述维科精密通过受让取得的3项发明专利分别为“一种缓冲定位的模具装配导向结构”(CN201811298614.7)、“一种反向进出料的冲压模具”(CN201911254579.3)和“一种便于更换弹簧的电磁阀”(CN201910794764.5),公司受让专利日期分别为2021年1月15日、2021年1月19日和2021年1月19日。

维科精密IPO大跃进,陈燕来家

  维科精密原始取得的2项发明专利均是在2014年7月申请。也就是说,维科精密2015年以来从未通过自主研发申请发明专利,报告期内申请的发明专利都是从第三方受让获得。

  除此之外,与可比同行公司相比,维科精密无论是发明的数量还是质量,皆处于垫底的位置。

  在招股书中,维科精密将合兴股份、苏奥传感、德迈仕、兴瑞科技、徕木股份5家企业列为同行业可比公司。

  截止到2021年12月31日,合兴股份取得的发明专利的数量高达13项;兴锐科技则拥有90项自主知识产权,其中包括发明专利16项;而苏奥传感则在该时间节点拥有专利138项,其中发明专利的数量为17项,而德迈仕在2021年底,拥有的发明专利便已达39项之多,徕木股份则在2021年6月便拥有专利113项,其中发明专利14项。

  维科精密的发明专利数量不仅不及同行可比公司,其拥有的5项发明专利中,有3项是在IPO申报前夕“突击”凑数。

  研发费用方面,2019年、2020年和2021年,以上5家同行业可比公司研发费用平均值分别为3534.56万元、3789.04万元和4611.48万元,研发费用率平均值分别为4.66%、4.71%和4.97%。而维科精密研发费用分别为2915.03万元、2560.56万元和3092.48万元,研发费用率分别为5.42%、4.62%和4.55%。

  可以看出,在研发投入上,维科精密从2019年低于行业均值619万到2021年低于行业均值1519万,与同行业可比公司差距越来越大,且研发费用率也是连续三年呈走低态势。

相关标签:

预审IPO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