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克而瑞常州房产测评
克而瑞常州
9.0w阅读
2022-08-27 04:41
最近在抖音上看到一条视频,问普通年轻人怎么筛选你想去的城市?作者给出了三个参考指标:经济增速、人口净增长、房价收入比。一个有经济活力、有充足的发展潜力、又能较快安家的城市,必然是更宜居的城市,也是有奔头、又可望可及的城市。那么综合以上三个条件,在全国GDP前35的城市中,有哪些城市适合普通年轻人去奋斗生活呢?经济总量反映一座城市的经济规模,经济增速则反映了它的经济发展活力,代表着未来的发展趋势。从名义增速看,2021年,中国GDP名义增速为12.8%,全国GDP前35的城市中“没有拖全国后腿”、跑平或跑赢全国GDP名义增速的城市,仅有10个,分别为广州、武汉、宁波、青岛、无锡、合肥、福州、常州、唐山、潍坊。一座城市,有人才有未来,人口净流入的城市,未来在产业扩张、城市扩围、经济持续增长等方方面面都有着更多优势。在GDP前35城市中,近三年的常住人口增幅保持在10%以上的城市,共计有20个。在一座城市扎根,很多人肯定希望能买一套房,有一个自己的家。大城市奋斗空间大,工资天花板高,生活成本也高,买房的难度也相对更大。我们以易居研究院公布的2020年全国典型城市的房价收入比来看,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普通工薪至少要奋斗20年,可能才能买到一套小房子。深圳买房难度最高,可能要奋斗40年左右才能买套房,在这座城市扎根的难度可想而知。我们以15年为标准,来看看在2021年全国GDP前35城市中,普通工薪奋斗15年可能能买套房子的城市,大概有20个,其房价收入比在15以下。综合以上三个数据,能同时符合经济增长快、发展潜力足、能在15年左右安家的城市,全国前35强城市,一共也就5个,分别是武汉、宁波、无锡、合肥、常州。以上数据虽然不能作为我们选择一座城市的绝对指标,却是一个参考思路。我们可以看到,符合三个指标的城市,武汉为中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其它四个城市均位于长三角,均是长三角城市群的重点城市。宁波是计划单列市,浙江经济第二大市,城市能级、综合实力、发展潜能自不必说;合肥是安徽省会城市,合肥都市圈的中心城市,被誉为科技之城,适合年轻人发展奋斗;无锡和常州是苏锡常都市圈的重要城市,经济实力和产业基础强,城市建设突出,非常宜居。低调内敛却实力雄厚的常州,非常适合年轻人奋斗,也适宜安家定居,是苏东坡眼中的“我里”之地。常州居于长江之南、太湖之滨,是典型的江南城市,风景秀美灵动,物产丰饶,文旅发达,生活节奏不快,宜居属性高。作为长三角都市群的重要成员,常州交通路网发达,对外联系发达,与周边其他城市产业互动、新材料、新能源、机器人、轨道交通等明星产业引领全国趋势。常州也是座藏富于民的城市,人均GDP全国第7,仅低于北上深、苏锡宁这六个城市,比绝大多数省会城市、万亿GDP城市的排名都靠前。人均存款余额10.5万元,也高于合肥、宁波等城市。在长三角,常州的房价水平也是相对偏低的,虽历经几年补涨,也还是沪宁线上的房价洼地。从市本级来看,2021年,常州市区(不含溧阳)商品住宅均价不到1.8万/㎡,是沪宁线六个重点城市中房价最低的。常州政策环境相对宽松,也不像苏州等城市有着严格的限价,房企可以有更大的空间在产品力上下功夫。近几年常州涌现出一大批豪宅产品,无论是户型设计、装标配置、社区规划等都非常出色。所以在常州买房,还是相对更幸福的。今年上半年,尽管受疫情影响,常州依然实现了引进人才4.2万人、在常高校留常参保就业人数增长81%。在“中国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100强”中,常州位列第25位。常州为什么可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事实上,这两年,常州频频放出揽才“大招”,执行青年人才“生活居住双资助”政策,推出“青春留常”计划,建设人才公寓10万套、创客空间100万平方米,人才公寓3年“免费”入住,青年驿站3个月免租以及就业咨询等综合服务,为年轻人来常州创新创业打造一个温暖的家。
同时,常州不断放宽落户政策,推进“龙城青年大学生创业”三年行动计划,鼓励和支持青年大学生来常州创新创业。
发展向新,城向未来。如果可以任选一个城市生活,你愿意来常州吗?
注:文中所有数据仅供参考,以各地统计局实际公布为准本文仅为个人观点,不代表所在企业立场,供参考
引用数据及观点请注明来源:克而瑞常州房产测评(CRIC-CZ)
▍懂常州,更懂常州楼市
C R I C · C H A N G Z H O U
☞以价换量持续!常州的房价体系,正在微妙重塑!
☞青龙南片区部分地块规划拟调整,区域格局仍有新变化!
☞为什么一些城市别墅价格在上涨?
☞豪宅博弈,普遍3万+!今年常州市区预计还有13个纯新盘入市
☞常州二手房将全面取消限售,对楼市会有促进作用吗?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