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乐居财经 李姗姗
自房地产发生流动性危机以来,与地产捆绑过深的信托公司也被拖下水,陪绑房企的情况屡见不鲜。
近日一则开庭公告显示,国通信托因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与安徽省恒泰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一同站上了被告席。在此之前,同样与国通信托一起成为被告的还有睿古集团、金地置业等多家房企。
企查查显示,目前国通信托所涉司法案件共1330起,其中,案件身份为被告的有321起,占比24.14%,在被告案件中与地产相关的达157起。
七年前的一场股东博弈,让方正系逐渐淡出国通信托,由第一大股东退居三股东,而原来的三股东武汉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武汉金控”)通过增资扩股,升级成为国通信托控股股东。辗转多年,国通信托这张金融牌照再次回到了武汉国资委的手中。
易主之后,国通信托迅速加热与地产圈的关系,包括不断扩大投资比例、发行大量地产信托产品等等。
大面积的铺排为国通信托埋下风险隐患,此后监管约谈、项目踩雷、信托逾期,以及种种官司,接踵而至。
地产业务“野蛮生长”
信托热爱地产,已是行业公开的秘密,这一点在国通信托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乐居财经《资管K线》查阅年报获悉,2016年,国通信托投向房地产的信托资产还仅有138.1亿元,占总资产的比例为6.81%,此后开始连年增长。
2017年-2019年,其投向房地产的信托资产分别为206.27亿元、411.32亿元、460.45亿元,占比分别为8.63%、16.56%、22.26%。其中,2018年,其房地产信托业务增长幅度高达99.41%,接近一倍。
恒大、奥园、阳光城、富力、中梁地产、天房集团、时代控股等多家知名房企,都纷纷进入国通信托的“朋友圈”当中,其通过入股、股权质押等形式,不断地为地产项目输血。
地产业务“野蛮生长”,很快便引起了监管部门的注意。2019年,银保监会针对10家房地产信托业务增速过快、增量过大的信托公司开展了约谈警示,要求控制增速、压降规模,国通信托在列。
正因如此,国通信托逐渐放缓了地产投资。2021年,其地产信托业务规模降至350.25亿元,占比19.38%。
值得一提的是,在国通信托地产业务猛长的那些年,其投向房地产领域的信托计划密集出炉。
用益信托网显示,2019年下半年,国通信托共有244项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其中,投向房地产的有89项,占比超36%。2020年,其212项信托计划里,依然有36%投向房地产领域。
这些信托产品大多以“方兴”“东兴”命名,投向恒大、金辉、时代控股、佳源创盛等多家房地产公司,为它们旗下项目的开发建设提供资金。
信托逾期之困
摊子铺得大,为国通信托留下了巨大的“雷池”。
2019年10月,国通信托宣布旗下“方兴322号句容赤山湖PPP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下称“方兴322号”)延期,延期时间为一年半,至2021年3月22日偿还。
据悉,该信托产品发行规模为5亿元,于2016年9月26日起售,存续期为36个月,资金用途为发放赤山湖PPP项目贷款,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方兴322号的融资主体为江苏赤山湖生态产业有限公司,企查查显示,该公司成立时的股东为南京丰盛产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后更名为“南京建工集团”,下称“丰盛集团”)和句容市赤山湖管理委员会,后者已于2018年末退出股东之列。
而作为融资方的丰盛集团早已陷入债务泥潭,2018年12月,丰盛被曝近13亿元债务逾期。尽管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债务危机得以解除,然而,三个月后,丰盛集团再次拉响债务警报,被曝向长安国际信托申请的信托贷款28.5亿元逾期。
在方兴322号之前,国通信托发行的另一只产品“方正东亚资本鹏鑫2号私募基金”也于2019年9月到期,出现利息逾期兑付的情况。
资料显示,该产品募集资金规模不超过4.9亿元,实际募集6400万左右,资金用于受让国厚资产持有的5户不良资产包,不良资产包最终指向的是睿古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睿古集团”)。
睿古集团,成立于2010年,为闽系地产的中生代,中国地产百强企业,集团以地产开发为主,同时涉猎金融、教育、生物科技、新能源、物联网等行业。据了解,上述产品逾期之时,睿古集团已出现债务危机、资金链紧张的问题。
俗话说,人不会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
国通信托却不然,2017年年初,国通信托分六期发行了方兴299号都匀绿茵湖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下称“方兴299号”),发行规模2.996亿元,期限均为3年,融资方为都匀市绿茵湖产业园区建设开发置业有限责任公司(下称“绿茵湖置业”)。
这一产品在2020年1月开始陆续到期,然而,在兑付了第一期的7580万元后,国通信托发布延期兑付的公告。延期的原因为绿茵湖置业流动性紧张,资金周转困难,暂无足额资金支付债务款项。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方兴299号产品已出现逾期的情况下,国通信托旗下一款名为方兴1201号的信托计划却处于募集状态,而其背后的融资主体再次指向了绿茵湖置业。2021年1月方兴1201号产品陆续到期,意料之中的是绿茵湖置业仍未按期兑付。
受信托项目违约影响,2019年国通信托不良资产由期初的0猛增至4.7亿元,不良率达4.94%;2020年-2021年,国通信托不良资产分别为5.28亿元、3.97亿元,不良率分别为4.98%、3.96%。
方正系淡出
资料显示,国通信托的前身为“武汉国际信托投资公司”,2010年9月2日,经中国银监会批准,武汉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由方正集团(70.01%)、东亚银行(19.99%)及武汉金控(10%)三位股东重组为“方正东亚信托有限责任公司”,于2010年11月26日正式开业运营。
2017年,方正东亚信托更名为如今的国通信托,公司名称变更的背后实际上是股东博弈的结果。
2016年3月,国通信托原第一大股东方正集团在武汉光谷联合产权交易所挂牌转让所持方正东亚信托57.51%股权,挂牌价格为50亿元。同年4月,由三股东武汉金控以50亿元摘得。
同年11月份,该股权收购获监管批复,方正东亚信托股权结构变更为武汉金控、东亚银行、方正集团出资比例分别为67.51%、19.99%和12.5%。
方正东亚信托控股股东由方正集团变更为武汉金控的同时,该信托公司掌舵人也由方正集团的李胜利变更为来自武汉金控的冯鹏熙。据悉,武汉金控的背后正是武汉国资委,时隔七年,这张信托牌照又重新回归武汉国资手中,随之便有了此后的更名之举。
与此同时,伴随着方正集团股权转让、高管置换、冠名权被收回,方正系在方正东亚信托的印记也逐渐淡化。
今年3月,武汉金控对国通信托增资24亿元。增资完成后,国通信托的注册资本增至41.58亿元,武汉金控对其持股比例由67.51%增至75%。
经此一举,武汉金控的控股股东地位再次得以巩固。目前,国通信托由武汉金控、东亚银行以及方正集团分别持股75%、15.38%和9.62%。
随着股权结构的调整,国通信托近年来业绩几乎“原地踏步”。
2017年-2020年,其营收分别为12.09亿元、12.91亿元、11.65亿元、12.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9%、6.78%、-9.76%、6.44%,时跌时涨;与此同时,其净利润分别为5.67亿元、6.52亿元、5亿元、4.5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81%、15%、-23.31%、-1.6%。
财报显示,2021年国通信托营收为12.55亿元,同比增长1.21%;净利润为5.64亿元,同比增长24.78%。数据显示,2021年61家信托公司平均营收为18.24亿元,平均净利润为7.53亿元。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