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9.1万人,同比净增16万!常州常住人口数据又更新了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克而瑞常州房产测评 克而瑞常州 5.8w阅读 2022-06-17 15:40

根据常州日报消息,截止到目前,常州常住人口数量已达549.1万!同比净增16万!

这个数据增长速度,令人惊叹!

自七普以来,常州常住人口数据不断更新,增速处于全省前列。

我们从时间轴来进行一个梳理。

2021年5月,常州七普人口数据公布,本次公布的常州常住人口数据是527.8万!

这个数据在当时,充分提振了大家对于常州这座城市的人口流入信心。

常住人口527.8万,较2010年增长近69万,人口增长量居全省第四!人口总量居全省第7位,上升3位。

这项数据,也打破了大家原本对于常州人口流入动能不足的认知。

2022年初,常州公布了2021年常州全市常住人口数据,为534.96万,同比增长1.3%。

不到半年的时间,这项数据又一次更新,为549.1万!

要知道,常州作为一座人口自然增长率连续告负多年的城市,常住人口的增量主要靠外来人口的吸引力。

而江苏2021年一整年的常住人口增量,也不过28.1万。

在这样一个数据面前,在全新的战略目标引领下,常州的城市吸引力正在以超出我们想像的速度提升。

根据常州日报消息,促进常州人口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去年6月15日,市公安局会同市人社局制定出台《常州市公安机关促进人口集聚十项措施》,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放宽落户门槛,促进人口增长和人才发展。

市公安局人口支队副支队长潘春莺介绍,《十项措施》结合常州市中高职院校多的实际,把“零门槛”落户人才范围由原来的高校、职业院校放宽到中高职以上学历,既吸引高端人才,也招引普通技术人才,以满足常州市基础制造业经济发展要求。35周岁以下人员,有合法稳定就业、缴纳社会保险即可落户;35周岁以上人员在常租房,缴纳社保满1年也可落户。

另外,“合法稳定住所”的产权人范围从原来的“本人”放宽为“本人、配偶、父母或子女”,进一步放宽了可落户房屋、人员范围。对尚未办理《不动产权证》的征地拆迁安置小区,可凭房屋安置证明等资料办理户口迁移。该措施是全省唯一,有效解决了无房产证但实际在常居住人员及直系亲属的落户问题。

事实上,除此之外,我们必须要承认的一点是,这两年常州在人才工作引进上,也是下足了功夫。

2021年引进高校毕业生及各类人才10.6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4218人。新增专业技术人才3.7万人、高技能人才1.9万人,每万名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数达1270人。引进领军人才创业项目411个,领军人才企业达2967家。

根据“常州人才地图”统计,2022年一季度常州引进各类人才20009人,比去年同期增长19.75%。其中,引进的学历人才12202人,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0.03%,高级工技能等级人才增长达91.39%,制造业引进人才8716人,占比43.56%。

这一项项数据的背后,是常州广纳人才,为青年人才就业、创业、居住、生活等各个方面创造政策支持的结果。

在确定了“国际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的城市新定位后,常州城市能级明显呈现跃升之势。

城市能级的跃升,也在为常州城市人才吸引力的提升做背书。

根据智联招聘公布的最新人才吸引力城市排行,常州位列第25位。

另外,6月15日,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发展研究院联合搜狐城市,共同发布《中国大城强城指数报告2022》。报告显示,上海、北京并列第1,深圳、南京、苏州、无锡、广州、杭州、武汉、常州分列第3-10位。

2022中国大城强城指数排行榜/搜狐城市制图

很显然,当下的城市排名,已经不再唯GDP总量论英雄。

像常州这样一个长三角强三线城市,在人口吸引力增强,能级跃升的今天,更值得被更多人看到。

本文仅为个人观点,不代表所在企业立场,供参考

引用数据及观点请注明来源:克而瑞常州房产测评(CRIC-CZ)

扫描二维码关注

深度了解常州楼市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戈文问说楼市”视频号

打开抖音扫码或搜索关注

“戈文问说楼市”抖音号

▍懂常州,更懂常州楼市

C R I C · C H A N G Z H O U 


常州楼市转折期已至,但当下也是检验市场各项指标的关键期!

又一所学校与局小合作办学,常州经开区宜居指数再提升!

常州二手房回暖了吗?

☞这座常州红盘,创造了长三角康养市场的热销传奇
☞又到一年升学季,这些学区房的“雷”,常州家长要避开!

瑞瑞

克而瑞常州房产测评分析师

扫码咨询购房相关事宜

&进入购房交流群

求分享

求点赞

求在看

来源:克而瑞常州房产测评

作者:克而瑞常州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