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地产折叠时代,有一股力量成为中流砥柱。它们,或冲锋于拍地现场,或江湖救急,成了“白衣骑士”;它们是低调潜行的地产国企,它们成长的密码是什么?从2月9日起,乐居财经联合乐居财经研究院,推出2022年度策划③——《国之大者:2022年国企地产巡礼系列》,将陆续推出百家国企地产商的成长故事。点击进入专题>>
文/乐居财经 赵微
近期,中国中铁共中标23个重大工程,中标价合计约人民币494.94亿元,约占公司中国会计准则下2021年营业收入的4.62%。
基建政策在2022年经济“稳增长”中发力的预期不断强化,预计后续政策持续发力见效,基建行业有望改善,而中国中铁作为央企龙头显著受益。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是集勘察设计、施工安装、工业制造、房地产开发、资源矿产、金融投资和其他业务于一体的特大型企业集团,总部设在中国北京。
作为全球最大建筑工程承包商之一,中国中铁连续16年进入世界企业500强,2021年在《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排名第35位,在中国企业500强排名第5位。
稳健发展
中国中铁拥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源流:
1950年3月为中国铁道部工程总局和设计总局,后变更为铁道部基本建设总局。1989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基本建设总局,组建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2000年9月,与铁道部实行政企分开,整体移交中央大型企业工作委员会管理。2003年5月由国务院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能。2007年9月12日,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独家发起设立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并于2007年12月3日和12月7日,分别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2017年12月由全民所有制企业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更名为中国铁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基建建设在中国中铁收入中占绝对主导。根据中国中铁2021年年报数据,报告期内,公司基础设施建设业务新签合同额24166.8亿元,同比增长10.7%;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基础设施建设业务未完合同额42112亿元,同比增长20.5%。
房地产业务方面,特色地产是中国中铁的重点发展板块,是中国中铁品牌多元化的重要载体,是进军城市建设市场向城市综合开发运营商转变、依托主业优势向“地产+基建”“地产+产业”转变的重要平台,是优化业务布局、拓展市场领域的重要支撑。
2021年,中国中铁房地产销售额580.3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目标。
联手国央企共进
中国中铁下属子公司方面,主要可分为基础建设、海外工程、勘察设计、设备制造、地产开发、投资等几大类。
据企查查,中国中铁共有136家对外投资,分行业看,所属建筑业的占比最多,由65家;租赁和商务服务业22家;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16家;金融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各8家;批发和零售业4家,房地产业和信息传输、软件和技术服务业各2家;采矿业、制造业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各1家。
分地区看,这136家对外投资企业中,24家位于北京,17家位于四川,16家位于广东,贵州9家,天津7家,重庆、河南、河北、山东各6家,安徽、辽宁、陕西、云南各4家;吉林、山西各3家,福建、广西、河北、内蒙古、上海各2家,海南、黑龙江、湖南、江西、青海、新疆、浙江各有1家,可以说,在全国各个地区都有所布局。
而通过其关联的产品/机构来看,这些对外投资公司多数与中国中铁或其他国央企相关联,鲜少与民营企业合作。
基建当先
有央企背景背书,同时在政策利好条件下订单额稳增,中国中铁频频受评级机构看好。
4月8日,瑞信发表报告指出,中国中铁(00390.HK)今年首季新订单录6,060亿元人民币,按年增长84%,为首季新订单额历史新高,占中铁集团2022年度新订单目标的20.7%左右,对比过往首季对全年新订单贡献约为12%至14%。
瑞信称,中铁近期宣布A股回购计划,表明管理层对长期增长潜力充满信心,认为目前中铁估值不高,给予“跑赢大市”评级,中国中铁H股目标价为5.91港元,对应今年每股盈利预测约4倍。
4月11日,中国中铁(601390.SH)获交银国际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5.3港元。
交银国际发研报指,中国中铁将继续受益于为有效投资提供财政支持的政策,及基础设施项目审批速度加快。截至2021年底,公司在手订单金额为4.4万亿元,相当于21年收入的4.1倍左右。该行预计充足的在手订单将支撑2022年的收入复苏。
中国中铁期内基础设施建设新订单增长94%,主要受市政项目推动;铁路业务保持稳定,增长8%;高速公路新订单则升增加148%。
瑞信还指出,中铁新订单增长远高于预期,在宏观疲软的情况下,中国当局对基建的刺激措施,以及中国中铁表现都令人感到满意,相信公司今年第二季新订单表现亦可强于预期,在政策支持下预期中国中铁可获进一步重新评估。
相关标签:
2022国企地产巡礼记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