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地产折叠时代,有一股力量成为中流砥柱。它们,或冲锋于拍地现场,或江湖救急,成了“白衣骑士”;它们是低调潜行的地产国企,它们成长的密码是什么?从2月9日起,乐居财经联合乐居财经研究院,推出2022年度策划③——《国之大者:2022年国企地产巡礼系列》,将陆续推出百家国企地产商的成长故事。点击进入专题>>
文/乐居财经 赵微
上月底,大悦城与黄埔文化集团就广州黄埔区科学城商业项目正式签约轻资产管理输出协议,这是大悦城控股在2022年首个签约落地的商业轻资产项目,大悦城控股商业正式进驻广州。
此次落子广州,也标志着大悦城真正完成了四大一线城市的战略版图布局。大悦城将持续以轻资产项目拓展为重要战略方向,坚持重资产与轻资产结合的“轻重并举”拓展模式与“点面结合”发展模式。
2022年,大悦城计划轻资产商业项目拓展数量不低于2021年的7个。
业绩递增
大悦城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中粮集团旗下唯一的地产投资和管理平台。中粮集团是国资委首批确定的16家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中央企业之一,2021年资产名列世界500强企业榜单第112位。
大悦城前身深圳宝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1993年10月8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000031.SZ),于2005年被中粮集团收购,更名中粮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并于2019年初完成重大资产重组,形成“A控红筹”架构,旗下拥有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的大悦城地产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0207.HK),其开发、管理、经营的以大悦城为品牌的城市综合体商业地产在中国商业地产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最新财务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大悦城营业收入约81.8亿元,较2021年同期增长18.7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约-1.2亿元。
在2021年年报中,大悦城表示,在“十四五”期间,公司将坚持“轻重并举”的商业拓展模式,并以轻资产项目发展为重要战略方向,以一、二线与强三线城市为核心,加速轻资产商业项目扩张。
2021年,国内零售及酒店业务逐步复苏,公司持有型业务及酒店运营收入稳步提升,投资物业及相关服务实现营业收入50.48亿元,同比增长13.74%。酒店经营取得营业收入7.66亿元,同比增长28.10%。
此外,受房地产宏观调控和信贷环境收紧影响,新房销售放缓及价格下行压力明显,参照目前市场参考价格和项目的实际销售情况,公司针对项目资产计提了减值准备,受此影响,报告期公司实现净利润7.67亿元,同比降低31.65%。
而由于新获取项目土地支出增大等原因,大悦城全年经营活动净现金流-84.64亿元,同比减少186.24%。但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大悦城年新增借款平均成本4.63%,平均融资成本下降至4.91%,在整个行业中都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确实令不少民企羡慕。
布局核心都市圈
城市布局上,未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国家重要战略背景下,大悦城将坚持2+X产品线组合模式,重点深耕布局京津冀、大湾区、长三角和成渝区域。
工商登记信息显示,大悦城共有76家对外投资企业,所属行业为房地产业的占28家;36家位于广东,7家位于浙江,江苏6家,陕西5家,上海4家,辽宁、天津各3家,北京、四川、山东各1家,福建、海南、香港、湖北、湖南、云南各1家。
土地储备方面,大悦城在2021年获取16个项目,目前公司已进入了全国38个城市(含香港),土地储备主要分布于京津冀、长三角、长江中游、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核心都市圈。
从布局来看,其新增土地储备有39%位于长三角城市群,23%位于成渝经济圈,9%位于京津冀城市群,多数地块土地成本低于周边项目。
轻资产与稳扩张并进
商业地产开发方面,大悦城旗下大悦城地产是中国领先的商业地产开发企业。大悦城产品精准定位 18-35 岁新兴中产阶级,具有较强的运营能力和品牌影响力,受到优质客户青睐。独创“主题街区”商业模式,结合公司大数据系统和长期运营经验,实现精准招商、合理引导客群,行业运营优势明显。公司在商业领域具有涵盖招商、运营、推广和研策全条线人才体系,并建立了成熟的人才培养体系,为未来发展注入力量。
在着力发展轻资产商业的同时,大悦城没有停止扩张。截至2021年末,大悦城土地储备可售货值达到2,230亿元。
今年以来,大悦城在长三角多次拿地。在4月25日的杭州土拍中,大悦城15.57亿元拿下34家房企报价角逐的奥体博览中心单元BJ1707-06、07地块,溢价率12%;4月22日,斥资14.3亿元竞得南京浦口两幅住宅地。
2022年,大悦城表示,将重点投资具备良好经济发展基础、人口持续增长、房地产市场发展好的一线、强二线及三四线城市,坚持精准投资,持续优化投资结构,实现稳健扩张。
相关标签:
2022国企地产巡礼记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