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乐居财经 靳文雨
曾经信誓旦旦地说坚决不造车的企业,除了华为之外,还有滴滴。
在2018年4月的一场发布会上,滴滴出行CEO程维坚定地表态:“滴滴在未来整个产业里面的定位是非常清楚的,滴滴坚决不造车,不谋求成为未来最大的汽车运营商。”
然而,在华为官宣造车近一年之际,滴滴也食言了。近日,有关滴滴自主造车的消息不胫而走。有知情人士透露,滴滴拟下场造车,其代号为“达芬奇”的造车计划或将于今年6月对外公布,并争取在明年6月进行新车交付。
据“达芬奇”造车计划显示,滴滴造车有两个方向。一是C端车型。其代号为 C1,为滴滴的自研产品,是一款 15 万元左右的纯电紧凑型车。
二是B 端市场,滴滴欲开发第二款面向网约车市场的车型,代号为 D1 Light。这款车是基于目前比亚迪D1开发的轻量版,依然交给比亚迪代工生产,未来将会投放到旗下的花小猪打车平台运营。
亏损之下另谋出路
作为网约车大佬,滴滴积累了大量的道路、司机和乘客等数据,在出行、货运、自动驾驶和金融服务等汽车相关业务均有所布局,上下游产业链经验非常丰富。因此,对于业内人士而言,滴滴造车或许早在意料之中,只不过是时间问题而已。
据了解,滴滴自2012年天使轮融资80万元起,至今已经完成22轮融资,规模近200亿美元,其投资方不仅涵盖了阿里、腾讯和一系列国资背景的产业资本,苹果、丰田等全球资本巨头也参与其中。
在成立后的几年时间里,滴滴的估值一路攀升,到2020年胡润全球独角兽榜单中,滴滴以3700亿元估值排名第三。去年IPO前夕,滴滴估值达到700亿美元,上市之后的最高市值甚至高达851亿美元。
但这之后滴滴的情况急转直下。去年12月,滴滴公布了2021年第三季度财报,其总收入由2021年第二季度的482亿元降至第三季度的427亿元,其中中国出行业务收入由448亿元降至390亿元。
与此同时,滴滴的亏损正在持续扩大。根据滴滴方面透露的三季度208亿元投资净亏损来看,仅2021年第三季度,滴滴的净亏损就达到306亿元。累计亏损更是达到491.63亿元。业内人士表示,只计算二三季度6个月的时间,滴滴亏损一度高达546.46亿元。
此外,滴滴的外部环境也危机四伏。去年7月,重新上线不久的滴滴因涉嫌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而被国家网信办强制下架了“滴滴出行”APP,这使其在国内网约车市场无法获得新客户。
在此期间,其他网约车平台如哈啰出行、曹操出行、T3出行等集体发起攻势,通过较大的优惠力度不断蚕食滴滴的市场份额,使其生存压力倍增。相关数据显示,滴滴目前的日均订单量已经从2500万单下降达2000万单,下滑幅度接近20%。
订单量下滑,亏损幅度增大,一系列连锁反应导致滴滴的市值也大幅缩水。截至2022年4月7日,滴滴已经从14美元/股的发行价,跌至目前的2.58美元,市值缩水超八成。多重打击之下,滴滴只能重新审视自身的发展战略,另谋出路。
收购国机智骏
有消息透露,滴滴目前正在快速“招兵买马”,目前其已经在北京搭建起一个1600人的造车团队。此外,已知项目负责人中,由滴滴出行副总裁、汽车创新中心总经理刘海江负责供应链,曾任滴滴顺风车事业部总经理的张瑞则负责用户运营。目前项目供应商正在逐步确认中,其动力电池供应商或将是宁德时代或比亚迪。
另外,知情人士透露称,滴滴打算收购一家有造车资质和能力的工厂,以完全把控C1的研发和生产。目前,收购标的锁定在工厂位于江西赣州的国机智骏。
企查查显示,国机智骏汽车有限公司是由国机集团组织旗下企业成立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公司,该公司致力于打造中高端汽车品牌。
股权信息显示,国机智骏的大股东为国机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持股40%,而国机汽车的控股股东为央企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持股70.54%。
国机智骏旗下有三款车型,2019年8月,其首款量产SUV——GX5下线,定位纯电动小型SUV,2019年10月底正式上市,11.58万元起售,续航里程338km。与GX5同时上市的,还有两款微型电动车GC1和GC2,起售价分别是6.88万元和6.58万元,续航分别为338km和368km。
虽然一口气推出了三款车型,看似来势汹汹,但终端的反响却很一般。根据乘联会数据显示,这三款车型在2020年销售了4560辆,2021年销量下滑至1840辆,今年前两个月销量为63辆。从这一销量数据来看,国机智骏在造车新势力中正在被快速边缘化。
针对此次滴滴收购的传闻,国机汽车并没有完全否认。其在互动平台回应“网传滴滴出行有意收购控股子公司国机智骏”的提问时表示,国机智骏正在同业内多家企业接触,寻求合适的战略投资者,对于相关情况暂无可披露事项,请以公司披露的公告为准。
此外,据国机智骏内部人士透露,交易达成的可能性比较大,或许在月底会有结果,目前员工们都在等后续的安排。
造车谋划
在造车这件事上,滴滴看似没有发起正面攻击,但实则早就动作频频,布棋良久。
据了解,早在2018年3月,理想汽车就与滴滴达成战略合作,两家公司共同投资4亿创立“桔电出行”,当时滴滴持股51%,理想持股49%。滴滴出行副总裁杨俊担任桔电董事长、法人,理想汽车联合创始人、总裁沈亚楠担任CEO。此后双方合作开发了一款纯电动MPV。
不过,结局并不理想。据了解,该款电动车内部代号D01,和理想One采用同一个底盘,为滴滴“优享”和“拼车”业务量身定制。该款车原计划2020年年初量产,但由于双方都没有继续追加投资,2020年10月仍处于停滞状态。
随之,2019 年11月,滴滴与比亚迪合资成立了美好出行(杭州)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滴滴占35%,比亚迪占65%,主要从事网约车的设计与研发工作。
2020 年 11 月,滴滴又联合比亚迪推出了专门为 B 端市场订制的D1。这是一款花费三年时间打造的车型,滴滴主要提出需求或者说产品定义,而比亚迪提供技术和代工生产。
在自动驾驶方面,滴滴也是亲自下场的。早在2016 年,滴滴就开始了自动驾驶的研究,该业务被称为Voyager(远航探险者)。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重要性日益增长,在2019年8月,滴滴出行甚至直接把自动驾驶部门升级为独立公司进行运营。
2021年,滴滴自动驾驶在上海车展发布了全新硬件平台——滴滴双子星,在自动驾驶领域完成快速革新。这个平台搭载在沃尔沃XC90冗余车型后,可在核心高性能传感器、车载自动驾驶系统、远程协助系统和前装量产车型深度兼容四个方面实现多层冗余,而这也将会成为滴滴新一代自动驾驶车队的主力配置。
可以说,经过多年的布局,滴滴早已经涉足于整个智能汽车的上下游产业链。亲自下场造车,对滴滴来说,是一件很顺理成章的事情。
但是,随着蔚来、理想和小鹏等车企的上市,新能源的市场份额已经初具雏形,各自地位已经很难再被撼动。滴滴入局时间晚,且现金流紧张,要在新能源汽车这个拥挤的赛道中分得一杯羹,并不容易。
相关标签:
汽车V线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