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洋集团:“绿档”挂了3年丨年报风云⑰

原创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乐居财经 李奕和 6.1w阅读 2022-03-24 19:26

  文/乐居财经 李奕和

  每年三月的业绩年报,成为展示房企过去一年成绩的窗口,也是检验房企战略实施成效的一枚“试金石”。

  房企成绩如何?战略是否为公司业绩作出贡献?在年报里都能直观展现。

  3月23日,远洋集团的年报如约而至。2021年,远洋集团实现营业额642亿元,同比提升14%;毛利113亿元,同比提升8%;核心净利润28亿元,同比提升26%;净利27.29亿元 同比下降4.78%。

  在房企年报“难产”的当下,虽然部分指标出现下滑,但远洋这份成绩单似乎并不算差。一系列数据增长的背后,离不开其在财务端的发力和低成本融资优势。同时,远洋近年来积极推动的“南移西拓”战略,都为其业绩的增长助力不少。

  融资成本下降,连续3年保持“绿档”

  在房地产行业信用事件频发的2021年,资金安全,或许是远洋这份年报的最大亮点之一。

  于2021年12月31日,远洋集团的现金资源总额共计270.79亿元,包括受限制银行存款54.24亿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216.55亿元,高于其短期借贷。

  报告期内,远洋集团1年内到期仅占20%,为186.68亿元。此外,1-2年内到期负债占比19%,2-5年内到期负债占比50%,5年以上到期负债占比11%。

  至2021年末,远洋集团的净借贷比率为85%。期内“三道红线”指标保持全部达标。这也是“三道红线”提出以来,远洋集团连续3年处于“绿档”。

  特别去年以来,当房企美元债暴雷成风,远洋集团的偿债压力要小得多。其2022年到期美元债仅5亿美元,其中2亿美元已于2022年1月完成再融资,剩余3亿美元也将计划于4月偿还。下一笔美元债到期为2024年,后续并无集中到期压力。截至目前,远洋集团2022年公开市场到期债务再融资已完成过半。

  良好的经营业绩和较为优质的信用水平,让远洋集团拥有了更明显融资成本优势。去年7月,该公司发行一笔3.2亿美元债券,期限3.5年,票面利率2.7%,创下公司境外市场美元债最低发行利率。

  而纵观整个2021年,远洋集团的综合资金成本由2020年的5.10%下降至4.96%。融资的成本降低,让其已付或应计的总利息开支也进一步下降至46.39亿元(2020年为48.32亿元)。当然,受行业大环境的影响,即便远洋集团融资成本也出现一定程度上升。2022年3月,远洋集团成功发行一笔3年期人民币20亿PPN,票面利率5.32%,较去年有所上升。

  不过,在房地产信用事件频繁、融资环境持续收紧的当下,稳健的财务指标,为远洋集团赢得了一众金融机构的青睐。2021年,远洋集团与平安银行、浙商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分别新获取意向性授信300亿元和100亿元。目前,远洋集团已获批尚未提用授信额度超过2300亿元。

  评级方面,远洋集团分别获得境外穆迪Baa3、惠誉BBB-主体信用评级,均为投资级评级;境内则维持中诚信国际和联合资信的AAA级信用评级。

  “南移西拓”积极推进 

  过去一年,远洋集团实现全年协议销售额1363亿元,同比增长4%;销售面积约767万平方米,同比升9%。在一片负增长的房企中,成为少数实现正增长的企业。

  这与远洋集团长期坚持“南移西拓”的战略不无关系。2021年市场下行、疫情反复,全国化的均衡布局极大减少了远洋在单一区域市场的风险。

  报告期内,华东地区、华南地区、华中及华西地区、北京地区、环渤海地区分别占销售额27%、14%、20%、23%、16%。除了北京和环渤海大本营外,远洋集团61%的协议销售额来自于华东、华南、华中及华西区域,各区域的均衡性进一步增强,也让远洋进一步摆脱了“京派”房企的标签。

  从结转的营收数据看,2021年,远洋集团来自于北京、环渤海、华东、华南、华中及华西区域的开发收入占比分别为19%、15%、22%、21%、17%及6%。除北京和环渤海外的其他区域占比也达到66%。

  2021年,远洋集团物业开发营业额上升11%至551.30亿元,占总营业额的86%。

  在土地投资端,远洋集团仍继续推进其“南移西拓”和“城市深耕”战略。2021年,远洋集团共获取25个开发项目,新增土储571万平方米,总货值超800亿元。

  这些新增开发项目全部位于重点深耕的一二线城市,如深圳、广州、成都、武汉、天津等。其中,开发项目“南移西拓”区域占比近70%。

  至2021年末,远洋集团的土地储备上升40%至5313.5万平方米,土地储备应占权益部分则相应上升43%至2850.3万平方米。大量较为优质的土地储备为远洋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