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乐居财经 李奕和 曾树佳 魏薇
“江湖很小,来日方长。”
1月5日,朱荣斌辞去了阳光城执行董事长兼总裁之职。不过,他与阳光城有关联的,还有尚未出清的1175万股阳光城股份,价值约3500万元。
呆了1600多天,这已经是地产行业五年来,空降CEO的最高纪录。一般来说,CEO更替的平均时长为365天。
正因如此,朱荣斌的告别,在地产圈引起了很大的震动。有人说,这个行业再无打工皇帝,也再无明星职业经理人。
“难忘过去几年,犹如一场大酒,豪情壮志,至酣至畅。醒来痛如刀绞,仍无怨无悔,无愧无惧。”朱荣斌说。
CEO们的浮沉,正是地产行业的一个映射。在地产激流猛进、一日千里之时,他们意气风发,是他们“炒”了老板;而当行业下行、业绩不佳时,他们往往成了祭旗的对象。
雪崩之下,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地产行业下行,CEO们何去何从?
一位CEO的1600天
朱荣斌低调、亲和,好学,喜欢读书。他的个性签名是“知行合一,行胜于言”。
在告别感言中,他说,要永远铭记、践行“学生的心、光明的心、年轻的心——知行合一,行胜于言”。在中海有过长达13年履历的他,崇尚“精英治理”,这与阳光城老板林腾蛟的经营理念不谋而合。
在公开场合,朱荣斌习惯提及自己的中海基因,但让他在圈内变得广为人知,却是碧桂园的四年任职经历。
2013年5月,朱荣斌加入碧桂园,任执行董事及联席总裁。次年3月,朱荣斌在深圳会面了多年未联系的中海“老领导”吴建斌,盛邀他的加入。碧桂园由此进入“三斌”时代(莫斌、朱荣斌、吴建斌)。
在“三斌”的齐心协力下,碧桂园推出“同心共享”跟投制度、森林城市海外项目、成立一线事业部等,不管在发展速度还是财务结构上实现了快速的飞越。2013年,碧桂园销售金额1060亿,到了2016年销售已达3088亿,是朱荣斌加入时的3倍。
实现名利双收的朱荣斌,似乎并不满足在碧桂园所取得的成绩。2017年6月,他随吴建斌一同跳槽到尚不足千亿的阳光城。当时,他表示,“希望再造一家千亿房企,获取更多的成就感。”并誓言,不成功便成仁。当年,阳光城销售额仅915亿元。
在阳光城四年多的时光,朱荣斌带给阳光城的变化是肉眼可见的,仅一年,便兑现他的千亿承诺。进入阳光城的朱荣斌首先从人才结构“开刀”,组建成自己的梦之队,提出“三全五圆战略”、扩大土地储备、精简架构等策略。
由于得到林腾蛟的充分放权,“双斌”从核心管理层、组织架构、信息化,甚至公司整体战略,排兵布阵。“高周转、高负债、高速扩张”的打法,让阳光城的规模扶摇直上。2018年,阳光城首破千亿,销售金额实现1628亿元;2019年突破两千亿,达到2110亿元。
但快速增长的同时,阳光城高企的负债水平没有得到有效缓解。2017年以来,阳光城的资产负债率均超80%,在83%-85%左右浮动。2021年,受调控等综合因素影响,阳光城陷入资金困境,正积极通过对境内外债务进行展期、高管减缓薪资等方式进行“自救”。
朱荣斌的离开,此前已有征兆。
去年10月,阳光城开启组织架构调整。朱荣斌被调往负责公司经营管理工作,并具体负责董事会战略管理、重大决策管理、部署公司新赛道的研究及拓展工作。而原集团副总裁兼福建大区总裁徐国宏,晋升为阳光城执行总裁,负责公司日常业务管理工作。
这被外界认为是林腾蛟对朱荣斌的“架空”。
随后的12月24日,朱荣斌减持阳光城454.61万股。这在朱荣斌加入阳光城以来还是首次。据悉,2017年以来,其先后通过增持、获授股票期权、员工持股计划等,累计持有阳光城股份2022万股。
1月5日,随着辞任公告的披露,朱荣斌再次减持阳光城391.81万股,两次减持合计套现约2700万元。目前,他手中还剩持有的阳光城股份1175万股。
眼下,随着泰康系“亏损”撤离,明星经理人出走,阳光城的市场信心仍将受到打击。此刻挥手告别,对于阳光城或朱荣斌自身,都不是最好的时机。
这次接棒朱荣斌的,正是此前晋升为阳光城执行总裁的徐国宏。他的担子无疑更重了,不仅接过朱荣斌原先手上的事务,还承担着带领阳光城走出困境的重任。
徐国宏是浙江大学本硕,毕业后入职万科,有17年丰富的房地产管理经验。其2017年入职阳光城,5年来主持阳光城福建大区大本营工作,为人低调务实。
多年来,徐国宏带领的福建大区连续获得福州楼市销售冠军,为阳光城业绩做出的贡献有目共睹。而任阳光城执行总裁三个月以来,他以“拔钉子”的精神,化解企业种种困难,效果显著,博得老板林腾蛟的赏识。
伴随着10月那轮调整,也可以看出,空降的明星经理人离开,林腾蛟已着手重用有阳光基因的一批老臣。当时与徐国宏一起晋升的老将——陈霓、李晓冬、江河为该公司执行副总裁,张坚为福建大区总裁。
这批阳光城老臣深耕地产行业多年,从基层摸爬滚打上来,专业基础扎实。在阳光城任职多年,一直担任重要岗位,属于阳光城的中坚力量,对公司有深厚情感,并在阳光城困难时期,选择与其共度时艰。他们的晋升,或将助力阳光城更快走出阴霾。
去留肝胆两昆仑
企业遇到流动性问题之后,往往伴随着人事变动。眼见风雨飘摇,部分职业经理人无法力挽狂澜,像朱荣斌一样,经历长时间的纠结、博弈与无奈的,大有人在。这直接触动了他们的挥手作别。
半年前,在蓝光集团资金链备受挑战的关口,原蓝光发展总裁迟峰,也因公司整体工作安排等原因,挂印离职。蓝光创始人杨铿之子,“二代”杨武正接下担子,一肩挑起了公司事务。
迟峰曾在地产圈历练多年,担任过华润置地高级副总裁,后履职蓝光,他心中有着明确的目标,那就是巩固蓝光“上海+成都”双总部的发展格局,带着公司踏上另一个发展台阶。
在其加盟的隔年,因疫情爆发,行业受到影响,他还于二月二“龙抬头”当天,给公司全体员工写了一封信,提出公司要通过精准投资、卓越运营、变革创新,从容面对市场,穿越行业周期。
谁料2021年风云突变,蓝光在债务违约的连锁反应中,难以脱身,只能进行资产变现缓解压力,并试图通过调整人事,为“求变”做铺垫。于是迟峰引退,与他一起辞职的,还有原首席财务官欧俊明等人。
跟迟峰类似,在履新华夏幸福时,吴向东起初也有一番展望,准备大展拳脚。
华夏幸福“染红”,引入平安之后,商业地产的新业务轮廓,逐渐清晰;后成立南方总部,总揽该业务版图,计划与廊坊南北协同。曾为华润万象城打开新局面的吴向东,担任起华夏幸福总裁一职,掌舵南方总部。
但理想终究败给了现实,去年年初,华夏幸福债务风险集中爆发,股东平安表示会不遗余力支持它的债务处理方案设计,和救助的过程实施,但后续不再出钱。而有消息称,吴向东也在此时抽身撤离,转战鹏瑞地产。
吴向东曾喊出 “华夏幸福要做中国最好的商业地产项目”的口号,瞬间成了过往云烟,没有了回响。
王文学曾在某个金融债权人大会上,对上千名员工做内部讲话。他说,大家离开没问题,这是双方自愿的选择,跟道德无关。这种表态,为吴向东等明星经理人的“择木而栖”,写下了鲜明的注脚。
地产的底层逻辑正在重塑,行业进一步洗牌,在此大背景下,房企中一批职业经理人的去与留,只是个人选择、价值实现的倾向不同而已,都无可厚非。
认为“坚持往往比选择更重要”,现任当代置业总裁的张鹏,就选择了留下。从一名记者到地产老兵,张鹏心中的写作梦一直未灭,他曾发表过一篇名为《风雨不欺少年郎》的文章,道出自己对地产领域的理解与坚守。
去年10月,当代置业周转遇困,张鹏还与董事会主席张雷一起,宣布向集团提供合共8亿元的股东贷款,表达了对公司发展坚定不移的信心。
而花样年董事局主席潘军,也直面危机,坦诚地去面对每个债权人、供应商。他从去年9月29日花样年被标普降低评级之后,就一直加班工作,但心中始终坚信公司能够“置于死地而后生”。
除此之外,作为许家印的得力干将、恒大的“大管家”,夏海钧多年来与恒大登过山峰,也走过低谷,如今也一直坚守着,践行着集团“保交楼”的目标。
他们在风险叠加的地产界,释放了一些积极的信号。
重识职业经理人时代
2019年以来,房企总裁级别的变动频现,据乐居财经不完全统计,大约有30位高管发生了职位变动。在曾经房地产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职业经理人变动往往是出于业绩压力或是有更好的去处。
但随着行业震动加剧,组织变革频繁,债务危机凸显,职业经理人也开始“出走”。随着阳光城的暴雷,朱荣斌的离开,也说明了职业经理人的时代告一段落。在传统模式下,高管们在解决公司运营问题或工具性问题上都游刃有余,但在新形势下仍面临着巨大挑战。
在这一轮变革中,也让在公司任职多年的地产老将站到了台前。朱荣斌之后,入职阳光城5年的徐国宏接任总裁一职,此前,他主持阳光城福建大区大本营工作,任职期间业绩突出。
又如2021年6月,在中梁任职超5年的何剑升任中梁联席总裁,从北区域公司董事长到北方大区总裁,再到如今的岗位,何剑在两年内连升三级;另外,自2007年就加入金科股份的周达,在2021年2月也迎来了职业生涯的巅峰。随着原董事长蒋思海的卸任,他成为新一任董事长。
人往高处走,在房地产的黄金时代,房企有规模诉求,职业经理人有理想抱负,双方互相成就,涌现出了一批明星职业经理人。随着自身能力的凸显,职业经理人平台和岗位的选择越发多样。
但随着行业规模见顶,房企开发需求缩减,另一方面,业绩的压力迫使职业经理人离开,“降维式”跳槽也越来越多。从大平台向下兼容,高管们往往会获得更多的权利和更大的发展空间。
曾带领阳光城和中南置地实现飞跃的陈凯,离职中南后,仍以合伙人身份继续参与中南养老和中南菩悦管理平台的工作。自去年2月加入新力担任联席董事长后仅7个月,陈凯选择了离开,原因系与老板张园林的理念差异,类似的是,其新力合伙人的身份被保留下来。
离开新力2个月后,陈凯又于去年11月加盟卓越集团担任执行董事长。从规模上来看,卓越与陈凯此前任职的房企相差较大。
前龙光地产执行总裁傅明磊在去年4月离职后加入宝龙地产,担任执行副总裁兼任运营管理中心总经理,加入宝龙之前,傅明磊也在曾经的千亿房企华夏幸福任职;
原新城控股联席总裁陈德力在2020年3月离职后加入宝龙地产担任总裁,从职位上来看是平跳,但从平台规模上来看,宝龙地产不及新城控股。
在跳槽、升迁外,创业是职业经理人的“天花板”,自身实力过硬亦可自己当老板。
“再不创业就老了。”曾经的最“最年轻”总裁李和栗公开表态。升任中梁地产联席总裁后一年,李和栗带着元里地产,开启了创业之旅,之后不久便成功拿地。这样的发展路径与他的师傅黄春雷如出一辙——自立门户干房地产开发。
刘森峰可谓是创业成功的典型代表。在创业之前,刘森峰从碧桂园副总裁跳至实地地产担任总裁,平台降级、岗位升级,离职后升格为实地集团高级事业合伙人。成立一年有余的新基业已有声有色,在2021年5月,刘森峰对公司二次注资,并扩大业务范围。
从蓝光副董事长到彰泰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张巧龙同样是平台降级、岗位升级,但入职6个月之后就离开创业。如今,他发力物业领域,成立四川百川园物业。
相关阅读: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